用户头像
碗不过岗
 · 浙江  

$格力博(SZ301260)$ 格力博(301260.SZ),梳理:机器人合作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1. 战略合作框架:技术+制造+渠道三位一体
合作定位:与智元机器人建立战略联盟,聚焦 “研发(智元)+制造(格力博)+渠道(格力博)” 全产业链闭环,重点开拓美国高端机器人市场。
产品布局:覆盖四足机器狗、人形/半人形机器人,并联合开发园林维护、家庭服务等专业场景应用。
合资平台:参股智元旗下安努机器人,并联合成立 浙江智鼎(首期产能2万台/年,产值30-40亿元),由智元CEO邓泰华亲自挂帅,形成深度绑定。
2. 制造与供应链壁垒:全球基地协同降本增效
产能分工:
越南基地(10万㎡):承担80%对美出口任务,规避25%关税,制造成本较中国低20%,2025年产能达1.5万台/年;
美国基地(北卡):高附加值产品定制化组装,本地化率40%,交付周期缩短至7天;
中国基地(常州):核心零部件研发与高端试制,2025年启动半人形机器人产线(产能5000台/年)。
成本优势:越南工厂引入MES系统、AGV物流,良品率提升至96%,机器人毛利率达45%(较中国生产高10%)。
3. 技术与渠道复用:主业反哺机器人业务
技术协同:
新能源园林机械的 80V高压锂电平台、RTK厘米级定位技术迁移至机器人,提升续航(单次充电工作8小时)与导航精度;
联合东华大学开发AI算法,实现动态避障(响应延迟<50ms)及草坪图案预设功能。
渠道复用:
开放全球 1.2万家线下门店(家得宝Costco)及亚马逊平台,机器人产品欧洲铺货率60%,2026年北美目标市占率15%。
4. 业绩增长与估值弹性
主业复苏:2024年营收54.26亿元(+17.5%),净利润扭亏至0.88亿元;2025Q1归母净利润1.78亿元(+36.93%)。
机器人业务增量:
2025年:预计贡献收入5-7亿元(占比8%-10%),核心来自智能割草机器人(欧洲市占率20%)及商用OPE设备;
2026年:目标收入15-18亿元(占比15%-20%),新增泳池清洁机器人、半人形机器人(北美高端市场)。
估值重构:当前动态PE 83倍(园林机械业务),显著低于机器人行业均值165倍;若机器人放量,2026年目标市值看200亿元(现市值约64亿元)。
5. 风险提示
量产进度:半人形机器人量产(2025Q3启动)及北美市场渗透率存在不确定性;
财务压力:2025Q1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62亿元,资产负债率56.97%;
竞争风险: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可能冲击高端市场。
结论:格力博依托全球制造网络、渠道复用及技术协同,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极。短期看2025年中报(8月29日)业绩兑现及量产进展;长期若2026年机器人收入占比突破20%,估值与业绩双击可期,当前位置具备显著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