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将分享对不同公司定性定量分析,希望各位雪友积极交流。以下言论仅个人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接下来更新的是好时公司的再分析系列文章。
好时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8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糖果公司,一直以糖果、特别是巧克力产品为主业。标志性产品为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旗下自营巧克力品牌主要包括Hershey’s、Reese’s和Kisses,此外还拥有Kit Kat的北美经营权和Cadbury的美国生产分销权。知名大单品包括Kisses的水滴状小包装巧克力、Hershey’s的牛奶巧克力棒和Reese’s的花生巧克力棒。
本次再分析,我们首先从历史视角回顾好时的发展,看百年时间如何检验好时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
1. 起步期(19世纪末)
巧克力的现代产业化历程起步于19世纪末。当时欧洲企业首次成功改进巧克力生产工艺,使巧克力的口感和品质显著提升,推动巧克力逐步从传统饮品转型为固态的巧克力食品,开始在欧洲市场得到销售和流行。
早期的巧克力制造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欧洲企业中,如瑞士的Nestlé、英国的Cadbury和Rowntree以及比利时的一些精品巧克力作坊。这些企业凭借各自的独特工艺及配方,逐步确立了巧克力产业的雏形。这一阶段,巧克力仍属于相对高端的消费品,由于技术和生产工艺尚未完善,产量有限,市场格局分散,各家企业在品牌特色、地域风格、工艺传承上各自独立发展。
2. 繁荣发展期(1900–1940年)
1900年至1940年间,全球巧克力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背后是原料供应的稳定增长。可可豆的全球产量在此阶段实现超过十倍的飞跃,从1900年的5.3万吨跃升至1940年的63.2万吨。随着原料供应量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巧克力的价格日益亲民,普通大众也逐渐能享受巧克力带来的甜蜜。
这一阶段也催生了行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纷纷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渠道拓展来争夺市场份额。尽管行业集中度在此阶段仍然不高,整体格局较为分散,但快速扩张的市场为后续的行业整合和品牌竞争奠定了基础。
3. 发达国家稳定发展期(1940–1999年)
1940年至1990年,全球巧克力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市场逐渐趋于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品牌化与规模化并举。尤其在1970至1990年间,发达国家的巧克力行业出现频繁的并购潮,相关案例超过200起,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包括英国的Cadbury、Rowntree、Fry,瑞士的Nestlé、Lindt,比利时的Ferrero等巨头在这一时期纷纷崛起。这些大型企业通过收购、联合与兼并等手段,整合市场资源,形成稳定而强大的品牌矩阵,并利用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此阶段的竞争格局逐步由分散走向寡头垄断。
4. 新兴市场快速崛起(21世纪至今)
21世纪以来,全球巧克力市场的增长热点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巧克力消费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各大巧克力巨头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品牌知名度与营销网络迅速占领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这一阶段的竞争格局继续向高集中度发展,各大品牌的市场地位不断强化。但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趋势与环保意识兴起,bean-to-bar(从可可豆到巧克力成品一体化)、精品巧克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采购等新兴概念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巧克力行业内又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局面。这种格局既体现了全球市场的不断整合,也彰显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新兴趋势。
以上回顾勾勒了巧克力产业发展的全景。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好时公司的历史沿革剖析。
好时公司作为北美最大的糖果及咸味零食生产商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巧克力乃至整个糖果行业的一个发展缩影,也反映出公司随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演变的趋势。
1.创始人的创业生涯(1894-1900年)
好时公司由Milton S. Hershey创立。Milton S. Hershey在14 岁时到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一位名叫约瑟夫·罗耶的糖果商那里当学徒,在罗耶门下学习了四年。1876 年,他搬到费城,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糖果店,但很快生意就失败了。他继续尝试学习制作糖果和经营糖果生意,在1886年开办第三家糖果公司——兰卡斯特焦糖公司(Lancaster Caramel Company),创新性地把牛奶融入到糖果制作当中,这次创业获得了成功,到19 世纪 90 年代初,兰开斯特焦糖公司已在两家工厂雇佣了1300多名工人。
1894年Hershey正式涉足巧克力生产,成立好时巧克力公司,作为母公司兰开斯特焦糖公司的巧克力业务主体。1896年,好时建成自己的牛奶加工厂,开发出稳定的牛奶巧克力配方,牛奶巧克力和传统的巧克力相比更耐存放,而且可以进行流水线生产,开创了巧克力从手工作坊到大规模生产的先例。此后,好时牛奶巧克力棒迅速风靡市场,其平价策略让原本为富裕阶层专享的巧克力走入大众生活。
2.专注巧克力,巧克力经典单品诞生和爆发(1900-1925年)
1900年,创始人出售了兰开斯特焦糖公司,专注于巧克力业务。
1907年,好时之吻(Hershey’s Kisses)推出,以其独特的锥形和铝箔包装成为经典产品,目前日产量超过7000万颗。此外,1925年推出的Mr. Goodbar花生牛奶巧克力也大受欢迎。 同时期的竞争品牌,如英国的吉百利(Cadbury)牛奶巧克力,也于1905年问世,市场竞争逐渐形成。
3.糖果市场扩张(1960-1999年)
在巧克力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在1970至1990年间,发达国家的巧克力行业出现频繁的并购潮,好时也是这一场并购潮中的重要参与者。
1963年,好时收购了前员工创立的Reese Candy Company,将其核心产品Reese花生酱杯纳入产品组合。1977年,又收购了Y&S糖果公司,获得了Twizzlers扭扭糖品牌。1996年,好时进一步收购LEAF公司,一次性新增了包括Jolly Rancher、Whoppers等40个品牌。收购策略使好时公司快速扩大了糖果领域的市场份额。
4.国际化与咸味零食的扩张(21世纪至今)
国际化
在本世纪,好时公司继续扩大市场版图,2005-2006年陆续收购多家精品巧克力品牌,丰富高端产品线。2012年收购加拿大Brookside Foods,扩展至巧克力以外的糖果和零食业务。
随着行业热点向新兴市场转移,好时积极跟进。2004年-2016年,好时把市场扩张至中国、印度、巴西,并在加拿大和墨西哥进一步发展。不过,好时的国际化成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遭遇曲折。
好时在1995年首次进入中国后因策略失误,2004年曾一度退出。2007年与韩国乐天合资重新进入市场,2014年收购金丝猴,但市场表现未如预期。与歌帝梵、费列罗及玛氏旗下的德芙等品牌相比,好时在中国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未能有效抢占高端或大众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好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3.2%,远低于竞争对手。
咸味零食的扩张
2017年,Michele Buck成为好时公司第12位首席执行官。她上任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愿景,即将好时从一个传统的巧克力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零食的领导者。她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产品线扩展到健康零食、咸味零食和植物基产品领域。这种转型不仅帮助好时保持在传统市场的竞争力,还使其能够抓住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和健康意识增强的群体中。
此后,好时公司持续开展咸味零食的收购活动,包括:
2017年以16亿美元收购SkinnyPop爆米花的母公司Amplify;
2021年12亿美元收购 Dot's Homestyle Pretzels 的所有者 Dot's Pretzels 以及美国领先的椒盐脆饼制造商 Pretzels Inc.;
2025年7.5亿美元收购有机零食品牌LesserEvil等。
业务扩张成效不显著
尽管管理层在过去十年试图在市场区域上拓展国际业务,在产品线上拓展咸味零食业务,但在这两项在公司业务版图的占比中仍然较小。
国际业务2024年占营收的8.5%、分部利润的3.4%。咸味零食快速增长但业务占比仍较低:2024年咸味零食的营收占10.1%、分部利润占6.1%。
北美市场中以巧克力为主的糖果业务,仍是好时公司的业务重心,而且变化并不大。
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好时公司在本世纪做了很多的多元化决策,但对老本行——北美的巧克力生意并未有显著影响。这似乎显示出巧克力这门生意的在业务和地理市场上的易守难攻特性,下一篇将通过财务数据进一步定量检验。
以上是关于好时的行业和公司发展历史,下一篇文章将会对好时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欢迎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