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鸣纸业的悲剧说起

用户头像
Liuffett
 · 江西  

2016还是2017年来着,我在第一家私募打工的时候,晨鸣纸业以疑似白马股的身份通过了我的股票初筛。

也不只通过了我的初筛,当时一位雪球的银行V是我们股票组的组长,他看到初筛的数据后同样认为值得细看。

毕竟在那个时间段,晨鸣纸业是行业龙头,不仅利润突飞猛进,估值水平也就10pe上下。又因pe低,分红看起来也不少。除了沉迷港股的那帮超级低估爱好者,这指标足以通过每个价值投资者的数据初筛。

结果细看了一小会儿,我们就觉得没必要再看了。

因为晨鸣纸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了主营业务之外。

我是因为它主业赚钱才想要细看的,细看却发现赚到的钱投在了副业上。

对我来说,这导致了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副业大概率做不成,既涉及到自身能力、市场大势,也涉及更强烈的私欲、公利博弈;

2,有些类型的副业没做成会导致巨大损失。即使做成了,副业也没办法像主业一样赚钱;

3,研究单个主业所需的时间短,涉及额外的副业则需要更多的研究时间(对本懒狗来说很重要),我可能还研究不明白;

4,最根本的点。如果主业真的蓬勃向上,你怎么会把大部分钱投到副业上呢?是没条件了还是没正心了?

这就够了。

否决。

至于行业怎样,公司地位如何,老板什么身份经历,估值是否很低,分红意愿能不能维持,都不重要了。

判断一只股票是否该买,可能要花几小时几天乃至几年,但是判断一只股票是否不该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要几分钟。

错过机会也无妨,反正钱是赚不完的,却亏得完。

现在回过头来看,可以列出更多问题:

1,行业很烂。传统制造业,产品没有差异化,常年高度竞争;

2,债台高筑。周期性行业,按理说行情好时要压低债务、多留现金,它却举债去放贷、盖楼。等行情一变,顿时炸雷;

3,信披不诚。远的不说,就最近的年报,一年亏损74亿,把2018年以来的利润全部吃掉。一下亏这么多钱,往往不是今年有多差,而是以前的账不值得信、拖到了今年才没扛住。它还在8月中报说一切都好,11月就被冻结账户,可见撒谎成性。

于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行业龙头、当年曾获“纸茅”美誉的好公司,终究没能转为真正的白马股,倒是迎来了ST——现在的人们只想靠它赌翻身,再没人想要长期持有陪伴公司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