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央行降息落地(7天逆回购利率降至1.4% ),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1.65%**历史低位。货币宽松环境催生两大市场特征:
高股息资产受捧 :银行指数逆势上涨19.55% ,显著跑赢上证指数2.76%的涨幅。
破净股加速分化 :42家上市银行平均市净率(PB)仅0.68倍 ,但具备区域经济优势的银行率先脱离破净行列(如杭州银行PB升至1.06倍)。
核心矛盾 :低利率环境下,“股息率+基本面”双轮驱动取代单纯高息策略,成为资金配置新范式。
案例1:长青股份(002391)——困境反转典范
破净逻辑 :市净率长期<1,2025Q1净利润同比暴增111% (扭亏为盈)。
催化因素 :新厂区投产优化产能,机构资金底部抢筹(单日成交额超5亿元)。
*案例2:ST苏吴(600200)——隐蔽资产型标的
破净逻辑 :股价低于净资产,独家医美代理权(至2032年)年贡献收入1.95亿元 (占营收12%)。
风险警示 :需警惕立案调查及子公司诉讼等基本面瑕疵。
案例3:江苏银行——区域红利受益者
破净逻辑 :PB仅0.8倍 (截至6月),但长三角信贷需求强劲,贷款增速领先同业。
重估路径 :上半年股价上涨26% ,印证“区域经济+业绩增速”估值新因子。
启示 :破净≠低质,资产质量(如现金流、区域优势)是价值修复的核心引擎。
1. 防守策略
聚焦“三低两高”破净股 :低PB(<0.8倍)+低负债率+低估值+高股息(>4%)+高ROE(>10%)。
警惕价值陷阱 :剔除ST族群中亏损扩大的企业(如ST晨鸣预亏35亿元)。
2. 进攻方向
利率敏感型板块 :银行/基建/公用事业,紧盯LPR二次下调预期(8-9月或再降10BP)。
破净股修复主线 :优先布局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区域经济成超额收益关键变量)。
3. 仓位建议
60%核心仓位 :高股息银行股(如江苏银行)+优质破净股(长青股份模式)。
40%机动资金 :捕捉利率政策催化的阶段性行情(如降息前后的基建股)。
终极启示 :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锚定1.65%,A股破净潮实为金矿而非废墟。唯有穿透财报甄别“真破净”(资产质量优+现金流稳健)与“伪破净”(盈利恶化+治理缺陷),方能在利率下行周期斩获戴维斯双击。
(以上行文个例仅为参考,不构成推荐,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