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川科技(603052.SH)
一、深层次买入逻辑(3-5 年维度)
1. 赛道卡位:功能性器件“隐形冠军”
• 电池类/结构类/光学类三大产品线,绑定苹果、三星、特斯拉、LG、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已进入全球 80% 以上主流消费电子及动力电池供应链。
• 光学保护膜、复合铜箔等新材料在 CMOS/OLED、800G 光模块、固态电池等前沿场景率先量产,技术壁垒高、替代空间广。
2. 产能与成本剪刀差
• 昆山+溧阳两大基地 2025 年底前全部达产,总产能翻倍;新产线自动化率 90%,毛利率有望从当前 18% 回升至 25% 以上。
• 上游 PET、铜箔价格回落,剪刀差开始兑现,券商一致预期 2025-2027 年净利 CAGR 40%+。
3. 第二成长曲线——半导体/光通信
• 400G/800G 高速光模块用光学级保护膜已小批量供货给旭创、新易盛;券商测算 2026 年仅光通信业务可贡献收入 8 亿元、净利 1.5 亿元。
• 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建“先进封装材料联合实验室”,攻关 Chiplet 用超薄绝缘膜,技术储备领先国内 1-2 年。
4. 估值与筹码
• 当前市值对应 2025E PE 约 30 倍,处于上市以来 20% 分位,而可比公司平均 45 倍。
• 公募基金持仓比例由 2023 年底 3.7% 提升至 2025Q1 的 14.2%,北向资金连续 5 个月增持。
二、近期催化剂(未来 6 个月)
1. 业绩拐点
• 2025 年半年报(8 月 28 日晚披露)预计收入 YoY +35%,毛利率环比回升 3-4 pct,若兑现将确认盈利拐点。
2. 大客户新品周期
• iPhone 17、特斯拉 Cybercab 电池包、Meta AR 眼镜均将在 9-10 月集中发布,公司作为核心功能性器件供应商,订单能见度已排至 2026Q1。
3. 光模块新品放量
• 800G 硅光模块保护膜 8 月通过北美云厂商认证,9 月起批量出货,单模块价值量 3 美元,全年弹性 1.2 亿元收入。
4. 解禁与回购
• 10 月 13 日首发原股东解禁 3286 万股(占总股本 17.5%),公司同时公告 1-2 亿元回购计划,对冲减持压力,释放管理层信心。
5. 政策催化
• 工信部《光电子器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拟 9 月发布,800G/1.6T 光模块被列为重点攻关方向,公司作为上游材料龙头直接受益。
风险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占比 > 60%);消费电子需求波动;新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附:可川科技(603052)的“黑科技”与巨头合作,可以归纳为“两大底层技术、三条尖端赛道、一张全球客户名单”。
一、硬核黑科技
1. 晶圆级硅光集成技术
• 自研 PIC(光子集成电路)全流程:前仿真 → 版图 → 工艺对接 → 晶圆级检测,可在 800G 硅光芯片制造阶段即完成 40+ 关键参数的缺陷筛查,把量产良率从行业平均 80% 提升到 90% 以上 。
• 首批自研硅光芯片已完成海外流片,可向可插拔、CPO、Chiplet 三大封装路线平滑升级 。
2. 复合集流体/功能膜一体化工艺
• 复合铜箔/铝箔厚度 ≤ 6 μm,已用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工艺将冲压、折弯、模切一次成型,拥有国际 PCT 专利“冲压外形加折弯组合式工艺” 。
• CMOS/OLED 芯片保护膜实现 2 μm 级无气泡贴合,可用于车载 CIS、AR/VR 微显示制程,已通过豪威、思特威、视涯验证 。
3. AI-驱动的良率管理平台
• 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建“先进封装材料联合实验室”,利用 AI 算法对材料—工艺—性能进行闭环优化,缺陷预测准确率达 95%,处于行业头部水平 。
二、巨头/头部客户矩阵
消费电子 & 动力电池
• 电芯/模组:ATL、LG 化学、三星 SDI、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欣旺达、德赛电池、力神电池
• 笔电 & 结构件:联想(联宝电子)、春秋电子、英力股份、胜利精密
半导体 & 光学
• AR/VR:已向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及新一代 OLEDoS 厂商送样验证
光通信 & AI 算力
• 800G 硅光模块:已向字节跳动、腾讯、英伟达北美数据中心送样,预计 2025Q3 起批量交付
• 氮化镓功率模组:向英诺赛科提供定制化模组结构件及治具,用于英伟达实验室验证
三、近期催化落地时间轴
• 8–9 月:珠海复合集流体一期首台设备调试完成,开始给固态电池客户小批量供货
• 9 月:800G 硅光模块产线(月产能 4–5 万只)良率冲刺 95%,北美云厂商首批订单启动
• 10 月:车载 CIS 保护膜通过某国际 Tier-1 车厂 PPAP 审核,预计 2026 年起单车价值量 30–40 元,对应年需求 5000 万颗
一句话总结
可川科技用“晶圆级硅光+复合功能膜”两大技术平台,把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半导体、光通信四大行业的一线巨头一次性装进客户名单,形成从材料、芯片到模块的稀缺一体化能力。
老师们阅读后对可川科技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