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停双响炮下三维通讯还值得看高一线吗?

用户头像
松哥七点半1976
 · 广西  

截至2025年8月底,三维通信(002115.SZ)已披露半年报。尽管公司整体营收、净利润同比下滑,但“卫星通信+海外通信+铁塔边缘算力”三条新赛道已出现实质性拐点,叠加政策与事件催化,构成其“深层次买入逻辑”与“近期股价弹性”的核心来源。

一、深层次买入逻辑(0-12个月维度)

1. 卫星互联网稀缺运营资产——海卫通率先盈利

- 2025H1收入9,346万元,毛利率>40%,净利已转正,成为A股极少数具备“卫星通信运营+平台化SaaS”双重属性的标的。

- 工信部6月《优化卫星通信产业准入》打开民营运营商接入国内高低轨卫星资源通道,海卫通可直接降低带宽成本30%以上,盈利弹性大。

- 公司SeaCube船岸云一体化平台完成多船验证,ARPU值提升路径清晰:由“单带宽租费”升级为“流量+数据服务+船端SaaS订阅”,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50%。

2. 海外通信设备重回增长通道,利润率快速修复

- 2025H1海外收入2.38亿元(+8.8%),毛利率同比提升4.4pct,主要得益于:

- 北美ORAN方案绑定大客户,单站ASP比国内高25%;

- 拉美5G专网中标十余个项目,软件license占比提升。

- 机构预测2025全年海外订单可达5亿元,贡献营业利润4,000-5,000万元,对冲国内网优下滑。

3. 1万座铁塔资源具备“边缘算力”期权

- 子公司新展技术运营铁塔超1万座,上半年收入8,665万元,现金流稳定。

- 中国铁塔在2025算力大会明确“铁塔=边缘算力底座”,三维通信已启动机房供电、散热改造试点,单塔若出租20%机柜空间,可新增年化租金>3,000元/塔,潜在利润增量约2,000万元/年。

4. 费用端拐点出现,经营现金流大增152%

- 公司2025Q2净利润环比扭亏,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2.1pct;回款强化使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152%,为后续研发投入、外延并购提供现金缓冲。

二、近期催化剂(1-3个月可见度)

时点 催化事件 潜在影响

9月中下旬 工信部“卫星通信试点”首批牌照发牌 海卫通若入选,股价具备“牌照稀缺性”重估空间

10月 中国算力大会(边缘计算专场)+中国铁塔合作签约 铁塔边缘算力商业模式落地,公司或签首批机柜租赁协议

10-11月 6G研发配套招标(O-RAN微站、毫米波小基站) 公司6G-O-RAN方案已参与信通院测试,若中标运营商联合研发项目,可提升2026年订单能见度

11月初 三季报预告 若卫星业务环比继续放量+费用率再降,单季净利有望同比转正,形成“业绩+估值”双升

三、盈利预测与估值(一致预期汇总)

- 2025E营收105-110亿元(-5%-8%),但净利预计0.8-1.0亿元(同比扭亏),对应2025E PE约55-70倍;2026E净利2.0-2.5亿元,PE降至25-30倍。

四、风险提示

1. 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进度低于预期,带宽成本下降幅度不足;

2. 6G标准及招标节点延后,公司技术投入回收期拉长;

3. 概念炒作后资金快速退潮,高融资盘(>5%流通市值)加剧股价波动。

小结

三维通信短期仍处“业绩低谷+概念高热度”阶段,但卫星运营盈利拐点、海外订单回升及铁塔边缘算力政策红利,使其具备“0→1”估值切换基础。若后续牌照、订单、业绩任一环节兑现,股价有望摆脱纯粹主题炒作,进入基本面驱动的中级行情。投资者可密切跟踪9-11月三大催化节点,逢低分批布局,止损位设于卫星运营业务季度环比增速转负或融资盘异常放大时。

❤附:三维通信的“黑科技”与“巨头合作”可拆解为三条主线:卫星互联网、6G空天地海一体化、传统5G/专网设备。下列技术/方案在公开资料中被多次提及,具备“人无我有”或“国内第一梯队”稀缺属性,并已与头部厂商形成实质性合作。

一、卫星互联网——“海卫通”系列

1. SeaCube船岸云平台

- 把高通量卫星链路+AI视频压缩+边缘AI解析打包成“海上IDC”,单船可节省15%能耗,岸基可实时监管船舶行为,国内尚无同类商用案例。

2. 高低轨混合组网终端

- 自研Ku/Ka双频相控阵平板天线,厚度<4 cm,重量降70%,功耗降55%,已适配“千帆”“GW”等国产低轨星座,解决高轨延时大、低轨覆盖窄的痛点。

3. AI-SAR船舶成像

- 利用卫星回传的AIS+雷达原始数据,在岸端做AI融合成像,实现“一片海域0.5 m分辨率”非法渔船识别,入选浙江海洋大数据示范工程。

巨头合作

- 卫星资源:与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国家星网)、亚太星通、Inmarsat签署带宽长期采购协议,保证全球航线无缝切换。

- 终端侧:与华为5G船载终端联合做“卫星+5G双链路热备”,已在中远海运3500 TEU集装箱船完成海试。

二、6G/空天地海一体化——“太赫兹+星地融合”

1. 太赫兹通信样机

- 公司联合中科院紫金山实验室完成0.3 THz频段100 Gbps实时传输,距离1 km,具备6G星间骨干链路潜力,已申请3项PCT专利。

2. 动态非互易调制

- 最新获批发明专利(ZL20241)实现双腔耦合宽频光子传输,可把传统环行器体积缩小60%,为6G星载射频前端提供片上隔离方案。

3. 星地融合核心网

- 自研“5G/6G双栈核心网”把基站控制器、卫星网关、边缘UPF做成一体化刀片,已用于舟山无人岛“数字渔村”示范,手机同一号码可在卫星与5G小区间0丢包切换。

巨头合作

- 华为:双方成立“5G/6G星地融合”联合创新实验室,三维负责星地协议栈及射频前端,华为提供核心网与终端芯片,共同申报2025工信部6G重大专项。

- 中国移动:中标“6G空天地海原型网络”项目,将负责低轨接入网侧小基站及网管软件,合同额1.2亿元,2025Q4交付。

三、传统5G/专网——“小基站+铁塔”

1. 5G电梯微功率直放站

- 业内首款“即插即用”型220 V供电数字直放站,支持4T4R,单设备覆盖32层,已在中国移动集采中拿下第一份额(35%)。

2. 万座铁塔边缘算力

- 子公司新展技术运营铁塔1万座,正在把基站机房剩余3 kW电力改造成“边缘一体化机柜”,可对外租GPU/存储,单塔年增收3000元,ARPU翻倍。

巨头合作

- 中国铁塔:签署《边缘算力共建协议》,铁塔提供站址与电力,三维负责改造与运营,收益按4:6分成,2025试点1000站,2026全面铺开。

- 字节跳动/腾讯(广告业务):巨网科技与两大平台签有年度广告投放框架协议,通过AI素材生成工具把视频制作成本降60%,日均消耗千万级预算。

三维通信的“黑科技”集中在卫星高轨/低轨融合、6G太赫兹传输与空天地海核心网,技术均进入样机或试点阶段,并绑定华为、中科院、中国移动、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等顶级资源,具备从0→1的稀缺性;传统5G小基站与铁塔边缘算力则提供1→N的现金流与业绩弹性。后续催化剂关注:

1. 10月Mate80系列发布,若确认采用“海卫通+华为”双模卫星通信,将直接提升海卫通ARPU;

2. 11月工信部6G重大专项公示,若“三维-华为联合课题”中标,公司有望获得亿元级补贴并锁定未来3年订单;

3. 中国铁塔边缘算力千站招标结果,若三维中标份额≥30%,2026年可新增利润约0.8-1亿元。


老师们阅读后对三维通讯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