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特变电工(600089)已经从“西北装备老大哥”升级为“全球特高压包工头+硅料成本卷王+储能技术扫地僧”。半年报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利润稳如老狗、订单堆到50亿美元、黑科技轮番上热搜,估值却还在“破净边缘”躺平。下面就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把它的深层次买入逻辑、近期催化剂、核心黑科技和“大佬朋友圈”一次性拆给你听,保证听完不犯困,甚至想加点自选。
一、深层次买入逻辑:三低一高+四业协同,把“防御”打出“进攻”效果
1. 估值“三低”——低PE、低PB、低预期
2025H1归母净利31.84亿元,同比+5%,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扣掉多晶硅价格血崩的拖累,输变电+煤炭+海外EPC实际增速15%+。目前动态PE仅10倍、PB 0.9倍,处于十年估值下轨;机构一致预期低到“尘埃里”,只要有一块业务超预期,就是戴维斯双击的“弹簧板”。
2. 现金流“一高”——赚到的是真钱
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85亿元,同比+38%,应收账款183亿元,同比只增8.5%,回款速度明显加快;加上煤炭业务29%毛利率充当“现金奶牛”,公司有钱搞研发、有钱还负债、有钱分红,妥妥“现金制造机”。
3. 四大产业“协同开挂”
输变电(高端装备)、新能源(硅料+电站+逆变器)、新材料(高纯铝+电子铜箔)、能源(煤炭+黄金)四条腿走路:
- 国内电网投资回暖,特高压订单接到手软;
- 多晶硅虽然亏,但公司成本全行业最低(6万元/吨),熬死对手后就是剩者为王;
- 煤炭产能800万吨/年,新疆坑口价低,毛利率29%,稳赚不赔;
- 黄金、铜箔、高纯铝偷偷涨价,利润“彩蛋”不断。
一句话: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盏灯给你照路。
二、近期四大催化剂:特高压第二波、海外EPC疯抢、储能黑科技、新特能源回A
1. 特高压“十四五”中期调整,新增线路4条
国家能源局9月公告,2025-2026年再核准“陇东-山东”“金上-湖北”等4条特高压直流,投资规模超1200亿元。公司拿下换流变、GIS、电抗器三大核心包,预计年内新增订单80亿元,相当于2024全年输变电收入的30%,业绩弹性直接拉满。
2. 海外订单“50亿美元”蓄水池
半年报显示,正在执行未确认收入合同+待履行合同超50亿美元,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及、菲律宾。公司已从“卖设备”升级为“EPC+运维”一条龙,2025H1国际签约11.2亿美元,同比+66%,人民币计价订单毛利率普遍20%+,显著高于国内,成为对冲硅料跌价的“安全气囊”。
3. 储能黑科技“液冷PCS+群控技术”
公司推出国内首款液冷组串式PCS,辅助功耗降35%,寿命提升20%,并配套µs级群控系统,可实现GW级同步调度。9月已拿下内蒙古阿拉善1GWh共享储能项目,单站价值量6亿元,毛利率高于25%。工商业储能政策纠偏后,公司凭“真·PACK级消防”切入高端场景,有望复制逆变器当年40%增速的高光。
4. 新特能源回A进入“注册关”
子公司新特能源(硅料+光伏EPC)港股估值仅5倍PE,正在冲刺科创板。若2025Q4成功上市,母公司特变电工将直接收获一次性投资收益30-40亿元,并打开分拆估值重估空间,相当于白送一个“现金红包”。
三、核心黑科技:特高压“减重术”、柔直换流阀、低噪声电抗器、数字化孪生硅料
1. 特高压“7000吨→500吨”减重术
欧美陶瓷绝缘方案笨重难运,公司自研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实现1150kV特高压变压器重量从7000吨锐减到500吨,运输成本降80%,安全系数却翻倍。凭借这项“黑科技”,公司承担国内30%特高压交流、29%直流主设备供货,标准制定140余项,堪称“特高压规则起草人”。
2. ±1100kV换流变压器&“双百万”变压器
世界首台±1100kV、100万kVA换流变在公司新疆基地下线,刷新电压、容量双纪录;1000kV现场组装变解决山区运输难题,直接把“不可能”变成“现货供应”。在电网“大动脉”赛道,公司就是“装备界的华为”。
3. 4.5kV/2kA柔直换流阀
新一代柔直阀损耗降低25%,关断尖峰下降30%,填补国内该功率等级空白,已中标张北-雄安、粤港澳大湾区柔直工程。柔性直流是海上风电并网唯一选择,2025-2030年市场CAGR 35%,公司提前卡位。
4. 1000kV低噪声电抗器
噪声低至62分贝,比传统产品降8分贝,刷新行业纪录,直接拿到武汉-南昌、川渝交流特高压订单,城市近郊项目必备“静音神器”。
5. 数字化孪生硅料工厂
子公司新特能源在准东打造“冷氢化+数字孪生”生产线,3000+传感器实时优化,物料回收率98.5%,电耗再降8%,单位成本全行业最低。硅料价格越卷,它越能靠成本优势“卷死”对手。
四、巨头合作朋友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华电、英伟达(没错,也有它)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高压、柔直、GIS、变压器第一大客户,2025H1国内签约273亿元,占比超60%,稳如“铁饭碗”。
- 华能、华电、大唐:公司自营新能源电站3.61GW,多数与五大发电集团联合开发,卖设备同时顺手卖电,形成“装备+运营”双轮。
- 华为数字能源:在储能、智能逆变器、柔性直流领域深度协同,联合中标内蒙古、新疆等多个风光大基地项目。
- 英伟达:别惊讶,公司液冷PCS、干式变压器已通过英伟达DGX SuperPOD认证,用于AI服务器供电系统,单柜价值量提升3倍,算力概念“蹭”得明明白白。
- 孟加拉、菲律宾、埃及政府:EPC总包项目覆盖电网、光伏、燃气电站,合同金额动辄10亿美元,公司已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建造+中国运维”。
五、风险提示:硅料继续卷、海外政治、汇率波动
1. 若多晶硅价格跌破6万元/吨,公司硅料业务仍可能亏损;
2. 海外EPC项目受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影响,存在回款周期拉长风险;
3. 特高压核准节奏、储能价格战可能低于预期。
六、彩蛋总结:一个“西北汉子”的全球化进阶
十年前,市场对特变的印象还是“新疆做变压器的”;十年后,它左手握特高压规则制定权,右手抱全球50亿美元订单,脚下踩低成本硅料+煤炭资源,头顶还飘着储能、液冷、AI算力供电的新故事。估值却停留在“周期底部”当咸鱼。但正因如此,才给了耐心资金“低价收集筹码”的窗口。一句话:“特高压是刚需,资源是底气,储能是期权,估值是礼物。”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催化剂。
老师们阅读后对特变电工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