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逆市大涨背后的驱动逻辑,认真看上十遍!

用户头像
松哥七点半1976
 · 广西  

2025年半年报出炉,紫光股份用一份“营收474亿元、同比增长25%”的成绩单,把“ICT老大哥”的排面直接拉满。可如果只是看数字,那你只看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真正让资本圈夜不能寐的,是冰山下那些闪着蓝光的“黑科技”、排着队送钱的“巨头朋友圈”,以及一条从芯片、算力、网络、云端直插AI心脏的“暗线”。今天咱们就放下枯燥的PE、PB,像拆盲盒一样,把紫光股份的“隐藏款”一个个抠出来,看看它到底给2025年的A股讲了一个怎样“性感”的睡前故事。

第一幕:业绩只是“开胃菜”,深逻辑藏在“表外”

先给“数字控”们一个交代:2025H1归母净利10.4亿元,同比+4%,看似温吞,但扣非后+25%,经营性现金流+58%,合同负债+38%——翻译成人话:利润只是“让报表别那么张扬”,真实情况是订单接到手软,客户预付款排到了明年春天。更关键的是,子公司新华三贡献营收364亿元,同比+37%,其中AI服务器出货量环比翻两倍,800G交换机开始“小规模交付”——注意,这是“小规模”就敢写进财报,说明“大规模”已经在产线躺着,就等客户一声“发”。

深层次买入逻辑第一条:紫光股份已经把“收入确认节奏”玩成了“调节阀”,故意把部分AI服务器的收入往后挪,好让下半年旺季“爆发力”更炸。对于二级市场,这相当于把鞭炮拆成两段放,第一段听个响,第二段直接送上天。机构圈里流传一句话:“新华三的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同比增速,比营收快20个百分点,懂的都懂。”

第二幕:黑科技“全家桶”——从“液冷”到“硅光”,一个比一个离谱

1. 液冷:把数据中心变成“水冷电竞主机”

电信45亿元液冷订单,毛利率42%,直接把同行“风冷老法师”拍在沙滩上。紫光搞的是“端到端液冷”——从服务器冷板、CDU、歧管到冷却液,一条龙打包。更离谱的是,他们和某“动力电池一哥”联合研发“相变冷却液”,成本比3M氟化液便宜60%,燃点还高,冬天能当暖气使。想象一下,以后去数据中心参观,别人穿羽绒服,你穿短袖,还能顺手接杯“冷却液”泡咖啡,B格拉满。

2. 硅光+CPO:交换机界的“歼20”

全球首款51.2T 800G CPO硅光交换机S9827-64EO,名字长得像密码,却是博通+新华三“私定终身”的结晶。把传统“电走铜线”升级成“光走硅波导”,单端口功耗降30%,延迟降40%,AIGC集群里动辄上万张GPU,用它之后网络等待时间从“抽根烟”变成“眨个眼”。据线报,字节、阿里百度三家已经悄悄拉样机回去做“暴力测试”,只要稳定性过关,下半年“十万台”级别招标就是紫光先吃肥肉。

3. 私域大模型“百业灵犀LinSeer”:To B界的“最强大脑”

很多公司做大模型是“PPT首发”,紫光直接“一体机交付”:CPU+GPU+交换机+存储+模型+行业知识库,出厂前在工厂里就“预训练+微调”好,拉到客户机房通电即能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用它做“AI影像辅助诊断”,肺结节识别准确率96%,医生直呼“比副高还靠谱”。更妙的是“私域”二字——数据不出院,合规分满分,卫健委看完直接点赞:国产替代+数据安全,一箭双雕。

第三幕:巨头朋友圈——“甲方”排队送钱,“乙方”抢着联名

1. 运营商:电信45亿元液冷只是“开胃”,移动、联通的AI服务器框招还没开标,内部口径是“只要紫光产能供得上,份额不低于40%”。原因无他——新华三的服务器能“无缝替换”某美系品牌,BIOS层面兼容主流GPU,客户原本基于CUDA写的代码,迁移只要两天,堪称“无痛分手”。

2. 互联网:阿里把紫光写进“AI基建白名单”,腾讯云把“灵犀大模型”引入“金腾计划”,百度智能云干脆把800G交换机列入“文心一言推荐架构”。一句话,BAT三家曾经“各抱各的大腿”,如今罕见地一起给紫光“站台”,像极了“三国杀”里主公给反贼加血,场面一度非常魔幻。

3. 海外“彩蛋”:紫光股份正在筹划港股IPO,募资10亿美元,法巴、招银国际、中信建投组团保荐。表面看是“融资”,实际是“买门票”——一旦在港挂牌,海外云厂商(AWS、GCP)就能以“战略配售”方式入股,把紫光交换机带进欧美AI农场。消息人士透露,某“蓝标”云巨头已提前锁定5000台800G订单,只等紫光拿到港交所代码就官宣,“股价+订单”双响炮,堪称资本界的“买一赠一”。

第四幕:近期催化剂——“点火器”已就位,就等风来

1. 财报日历:9月30日紫光股份将举办“AI in ALL”全球技术峰会,届时会发布“液冷AI整机柜2.0”,现场演示把16颗GPU塞进5U空间,PUE≤1.05,直接把“绿色算力”卷出新高度。历史经验看,每次峰会前两周,股价都有“抢跑”行情,去年“灵犀发布”前最大涨幅18%,今年叠加港股预期,段子手已提前喊出口号:“让算力先飞一会儿”。

2. 政策红包:工信部将在10月发放“第二批算力基础设施示范工程”补贴,单项目最高3亿元,只要采用国产CPU+GPU+网络设备就能加分。紫光股份凭借“灵犀一体机”已经入围预选,一旦中标,相当于国家帮它“打广告”,地方国资云、东数西算节点会跟风采购,订单弹性堪比“双十一”。

3. 股东“做减法”: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后,二股东减持压力在2025Q3基本释放完毕,筹码结构从“散户+机构”升级为“机构+产业资本”,流通盘锁仓率超过62%。换句话说,外面能卖的票越来越少,只要风一吹,股价就像“吹糖人”,轻轻一口气就能拉出一座“珠穆朗玛”。

第五幕:风险彩蛋——“老法师”也要留一手

吹了这么多,必须按惯例“自黑”一下:

1. 供应链“卡脖子”——800G CPO核心硅光芯片仍依赖博通,若鹰酱再搞“实体清单”,短期只能改用国产方案,性能打8折;

2. 港股IPO遇冷——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港股流动性枯竭,发行估值低于A股,可能引发“AH折价”套利盘;

3. 价格战——浪潮、锐捷也在推800G,一旦打起“骨折价”,毛利率从42%跌到25%只需一个季度,紫光能否靠“液冷+软件”守住溢价,仍需观察。

尾声:一场“算力国潮”的剧本杀

紫光股份像极了剧本杀里的“隐藏凶手”:表面是“ICT分销老炮”,实际每一步都在暗戳戳布局“AI算力国潮”。从液冷到硅光,从私域大模型到港股敲门,它把“国产替代”四个字拆成十段故事,每一段都足以让机构研究员连夜写纪要。2025年半年报只是扔出第一颗“烟雾弹”,真正的“深水炸弹”还在后面——也许是一个月后港股招股书的“估值彩蛋”,也许是某互联网巨头深夜发出的“十万台AI服务器”招标公告。

投资圈里流传一句话:“当所有人都以为紫光只是卖交换机的,它偏偏把交换机变成了AI世界的入场券。”至于这张入场券值多少钱,市场最终会用手里的钞票投票。只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别忘了给自己的“认知”也加点液冷,别让FOMO(害怕错过)烧坏了脑子——毕竟,故事再性感,也要记得设好止损,留得筹码在,不怕没涨停。


老师们阅读后对紫光股份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