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凯材料(300398.SZ)这家公司,在2025年的半年报里,简直是“闷声干大事”的典型代表。别看它名字听起来像个做建材的,实际上它干的是“芯片背后的男人”这种高精尖活儿。它的买入逻辑,不是靠“讲故事”撑起来的,而是靠“技术+并购+国产替代”这三板斧,硬生生劈出了一条高端材料的国产突围之路。
一、买入逻辑:不是“讲故事”,是“讲技术+讲并购+讲格局”
1. 技术壁垒:别人做不了的,我能做;别人做得了的,我做得更便宜
飞凯材料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高端材料的缝隙里,做国产替代的钉子户。”
比如它家的超低阿尔法微球,直径能做到50微米,打破了国外在先进封装材料上的垄断,直接入选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这玩意儿听起来像“玻璃珠”,但它其实是芯片封装里的关键材料,关系到芯片的散热、信号传输和可靠性。以前全靠进口,现在飞凯说:“我也可以,而且还便宜。”
再比如它的光引发剂TMO,是环保型替代品,拿了“荣格技术创新奖”,不仅量产了,还出口到多个国家。你说它是个“化学品”,但它其实是光刻胶产业链里的“灵魂辅料”,没有它,光刻胶就“照”不出来。
还有ULA锡合金微球,适配2.5D/3D先进封装,已经进入台积电的CoWoS供应链,成为其二供。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它从一个“国产小透明”,变成了“台积电的备胎”,而且是有技术含量的那种备胎。
2. 并购逻辑:不是“买买买”,是“买专利+买市场+买未来”
2025年5月,飞凯材料通过子公司和成显示,花了1.7亿元买下JNC苏州100%股权,又花了2.12亿元买下JNC集团所有与显示液晶相关的专利。JNC是谁?是日本液晶材料界的“老炮儿”,前身是智索(Chisso),从1970年代就开始玩液晶,拥有1000+项专利,是全球含氟液晶技术的开创者。
这次收购,不只是“买厂”,更是“买专利壁垒”+“买全球市场通行证”。飞凯一举拿下了JNC在中小尺寸液晶领域的全部技术积累,从此在LCD、OLED、Mini LED等显示材料领域,从“参与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之一。
而且,JNC还反过来用1.7亿元增资和成显示,成为其战略股东,持股5.1%。这波操作,飞凯不仅“买”了技术,还“绑”了JNC的未来利益,从“对手”变成了“队友”,堪称并购界的“高情商操作”。
3. 财务表现:不是“吹业绩”,是“真增长”
2025年上半年,飞凯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4.62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同比大增80%!这可不是靠“卖地”或“炒股”撑起来的,而是主营业务全面开花:
- 半导体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8%,毛利率提升至36%;
- 屏幕显示材料销量增长25%,市占率持续提升;
- 光通信材料虽然受行业周期影响,但公司通过拓展汽车内饰、功能膜等新应用,对冲了光纤需求疲软。
你说它增长不快?但它稳、准、狠,每一步都踩在国产替代的节奏点上。
二、近期催化剂:不是“画饼”,是“真落地”
1. JNC并购完成,专利+产能全面并表
2025年8月,飞凯材料公告,JNC苏州的股权和专利已完成工商变更,正式并表。这意味着,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JNC的产能、客户、专利收入将全部计入飞凯报表,预计全年将贡献数亿元营收,并显著提升其在液晶材料领域的毛利率。
2. 半导体封装材料进入“放量期”
随着AI芯片、HBM(高带宽内存)等先进封装需求爆发,飞凯的临时键合胶、超低阿尔法微球、环氧塑封料等产品,已进入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台积电等龙头供应链。尤其是临时键合胶,打破了3M和信越化学的垄断,国产替代空间超7.5亿元。
3. 政策红利:国产替代进入“加速度”
2025年,国家持续加码半导体材料国产化,飞凯的光刻胶、封装材料、液晶材料等多个产品线,已纳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的产业链扶持计划。说人话就是:“不仅市场要你上,政策还推你一把。”
三、核心黑科技:不是“PPT技术”,是“能量产、能出口、能替代”
技术名称 作用领域 技术亮点
超低阿尔法微球 芯片封装 直径50μm,打破海外垄断,已量产,入选上海高新转化项目
光引发剂TMO 光刻胶配套 环保替代型,全球独家专利,已出口多国,获荣格技术创新奖
ULA锡合金微球 先进封装 适配2.5D/3D封装,进入台积电CoWoS供应链
液晶材料专利包 显示材料 收购JNC千项专利,覆盖LCD/OLED/Mini LED,全球技术壁垒
临时键合胶 HBM/AI芯片封装 打破3M/信越垄断,进入长电/通富/台积电供应链,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四、巨头合作:不是“蹭热点”,是“被认证”
飞凯材料的客户名单,简直就是一份“全球电子产业高端玩家通讯录”:
- 半导体领域:中芯国际、台积电、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为(联合开发低阿尔法微粉);
- 显示领域:京东方、LG Display、TCL华星、天马微电子;
- 光通信领域:亨通、长飞、烽火通信(光纤涂覆材料核心供应商)。
你说它“低调”?其实它是“被巨头们悄悄认证的那种硬核选手”。
五、结语:飞凯材料,不是“风口上的猪”,是“风来了正好起飞”
飞凯材料的买入逻辑,不是靠“情绪”,而是靠技术深度+并购高度+国产替代速度。它不是在“等风来”,而是“风来了,它已经穿好飞行服、戴好护目镜、坐在驾驶舱里了”。
在半导体、显示、光通信三大赛道里,飞凯用“技术钉子户”的姿态,一点点撬开了国产替代的裂缝。现在,它不只是“裂缝里的光”,而是“正在成为裂缝本身”。
如果你还在找“下一个国产替代黑马”,那飞凯材料,可能已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跑完了半圈赛道。
老师们阅读后对飞凯材料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