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飞大涨背后的驱动逻辑,慢慢看,细细品!

用户头像
松哥七点半1976
 · 广西  

【写在最前】

“军工”这两个字,自带低音炮,一出口就让人脑补轰鸣的加力燃烧室。但真要把飞机厂当成股票池里的“战斗机”,你得先搞清三件事:它靠什么起飞、有没有空中加油机、会不会被自家导弹误伤。今天松哥七点半就把中航沈飞(600760)拆成“座舱盖”,看看2025半年报里到底塞了多少黑科技、订单和八卦,再顺手把风险警示灯拨到“常亮”模式。

一、先飞行为:半年报到底说了啥?

2025年8月底,沈飞如约交出“期中考试卷”:营收同比微增4.2%,归母净利下滑7.5%,毛利率稳在9.8%——数字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菜市场砍价”既视感。但军工企业的财报,精髓永远在“资产负债表备注”和“现金流量表小字”里:

1. 合同负债比年初大增113%,达历史峰值,相当于客户提前把“机票钱”塞进口袋,只等登机口广播;

2. 存货里的“在产品”科目环比再增18%,说明车间里歼-35、歼-16的“乐高积木”已堆到天花板,等待总装“拼最后一块”;

3.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46%,军方回款速度堪比“双十一”预售尾款,现金流比油费还充沛。

一句话总结:利润表“躺平”,资产负债表“深蹲”,现金流量表“百米冲刺”——典型的军工交付节奏:先囤订单、再囤毛坯、最后集中交付,利润释放只是“迟到”,并非“缺席”。

二、深层次买入逻辑:给价值投资者递上一副望远镜

1. 赛道自带“国家包邮”

空军三代机占比仍超60%,而美军已90%以上四代/五代机。按照“2027建军百年”KPI,剩余几百架歼-7/8需要“以旧换新”,歼-16、歼-35就是官方指定“以旧换新券”。更妙的是,舰载机增量从0到1:福建舰单艘需48架歼-35,后续还有004、005……订单排期堪比“苹果Pro Max预售”,只是没有黄牛加价。

2. 军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一季度,沈飞军贸收入占比首次突破15%,珠海航展一口气签下300亿元意向单,中东大户们用“石油美元”下单FC-31(歼-35外贸版),价格比F-35低30%,还附赠“中文培训班”。地缘政治这张牌桌,越打越热闹,沈飞左手卖飞机、右手卖备件,顺带把“中式英语”输出到波斯湾。

3. 供给端“产能爬坡”像火箭三级推进

- 沈阳老厂区:脉动生产线把歼-16总装周期压到14个月,比苏-35少8个月;

- 西安无人机基地:2026年满产后再添200架/年,主打“忠诚僚机”和隐形无人侦察机,毛利率比有人机高5-7个百分点;

- 扬州研究院+吉航维修:打通“研制—量产—大修”闭环,飞机一落地就能回炉升级,生命周期里反复“薅羊毛”。

4. 估值仍在“地板油”区间

19家机构一致预期2025年净利38.5亿元,对应PE仅21倍,而军工板块中枢35倍。PEG 0.62,比茅台、宁德都便宜,却拥有比白酒更刚性的“to G”需求——毕竟客户是14亿人的国家,违约概率≈地球撞火星。

三、近期催化剂:给题材投机客递上一颗“加力燃烧室”

1. 福建舰海试进入“舰载机起降”科目

只要央视画面里出现歼-35尾钩钩住阻拦索的0.5秒镜头,股吧就能涨停给你看。历史规律:航母每一次“触舰复飞”都会带来板块+10%的“情绪溢价”,这次也不会例外。

2. 军品定价机制改革落地

市场传闻“目标价格+激励利润”新模式将从2026年起执行,允许企业分享超支节余的30%作为奖励。沈飞作为总装龙头,成本控制能力已靠3D打印、数字孪生练得“六块腹肌”,一旦利润分成兑现,净利率有望从现在的3.5%向5%-6%弹跳。

3. 国企改革“倒计时”

2025年是三年国企改革收官年,沈飞集团体外仍有部分科研院所资产。参考成飞借壳中航电测,谁能保证沈飞不会来个“整体上市”大招?只要风闻一出,股价先干到80元再说,反正A股向来“宁可信其有”。

4. 中东“双十一”军贸大单

印巴停火后,沙特、阿联酋“安全感”账户急需充值,FC-31隐身战机+忠诚僚机组合包“打折出售”,附加条件只是“石油人民币结算”,一举两得。参考2024年迪拜航展,沈飞代表团被中东土豪围成“人形火锅”,只要签约公告落锤,涨停板比骆驼跑得还快。

四、黑科技:你以为只是“铝皮+铆钉”,其实人家是“3D打印+量子通信”

1. 3D打印:把“减重”玩成“减钱”

歼-35的钛合金中机身、进气道、隔框大量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工艺,零件数量减少50%,重量减轻30%,成本却降40%。更绝的是,传统锻铸件需要“车铣刨磨”十几道工序,3D打印直接“一键切片”,省下的工时用来打“王者”都绰绰有余。

2. 隐身涂层:成本砍到“美帝零头”

沈飞联合中科院化学所研制出“超材料红外抑制涂层”,可把战机RCS压到≤0.01㎡,与F-35C同一量级,成本却比美军低37%。一句话:隐身性能一样好,价格只要“拼多多”包邮款。

3. 数字孪生:试飞员还没上天,AI已“云”飞行一万次

通过超算+AI气动仿真,歼-35在服务器里先飞1万小时,再让真人登机。研发周期缩短18个月,节省试验试飞费约15亿元。以后工程师上班第一句话:今天你的飞机“云”坠毁几次?

4. 变循环发动机+量子通信:六代机“预研彩蛋”

沈飞已参与下一代歼-26(JH26)预研,配套变循环发动机,可在亚音速与超音速之间“无级变速”,油耗降20%。量子通信数据链理论上“无法破解”,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敌方电子战飞机“蹭网”。虽然离量产还早,但资本市场就喜欢这种“科幻片预告”。

五、巨头朋友圈: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组团开黑”

1. 航发动力:提供“大心脏”涡扇-19/21,保证歼-35能上舰、能超音速巡航,双方关系堪比“Intel+戴尔”;

2. 铂力特:唯一进入沈飞3D打印供应链的民企,负责钛合金骨架“打印店”,沈飞每减重1kg,铂力特多卖1.5万元粉材;

3. 宁德时代: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则已给沈飞无人机提供“高功率锂电池+热管理”,未来舰载机牵引车、甲板AGV小车都要换“宁德芯”;

4. 中国商飞:C919后机身、垂尾、吊挂都由沈飞民用公司代工,民用航空学会“精益制造”,回头反哺军机产能,一举两得;

5. 中东“狗大户”们:不仅掏钱包,还联合建立“高温风沙试验基地”,让歼-35提前适应50℃沙尘暴,真正的“金主爸爸”。

六、风险警示灯:别把“隐形战机”想成“永动机”

1. 订单节奏“玄学”

军工采购像“春运”:节前挤爆,节后冷清。若某年国防预算增速低于预期,或航母建造推迟,沈飞业绩就可能“踩空”。历史最大单季净利波动可达±60%,心脏不好慎入。

2. 定价机制“双刃剑”

新模式虽允分享节余,但若军方“砍价”过猛,目标价定得过低,反而压缩利润。参考美国F-35项目,洛马被政府年年压价,毛利率从12%跌到8%,沈飞也可能遭遇“甜蜜的压榨”。

3. 技术代差“追车”

六代机全球竞赛白热化,美、日、欧已公布时间表,若沈飞在变循环发动机、AI空战系统上掉队,可能从“领跑者”变“跟跑者”,估值溢价瞬间蒸发。

4. 地缘政治“黑天鹅”

军贸出口最怕“联合国禁运”。中东若出现政权更迭,已签合同可能“冻结”,300亿元意向单随时变“空头支票”。

5. 股东减持“冷枪”

2024年二期股权激励解禁后,管理层累计减持0.8%,虽然比例不大,但在弱市里容易被放大成“内幕人不看好”信号,短线资金闻风而逃。

七、彩蛋:给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登机指南”

- 价值定投党:把沈飞当“军工茅台”,每跌10%加一次仓,拿三年等航母004、005、006下水,净利破百亿不是梦;

- 趋势交易党:盯紧“舰载机起降”新闻+改革政策落地,突破前高58元追入,跌破50日均线止损,吃鱼身不吃鱼尾;

- 事件驱动党:提前潜伏珠海航展、中东军展、两会国防预算发布,公告当天高开5%以上直接挂涨停价,不涨停就秒撤;

- 保守理财党:买不进去也睡不着?考虑军工ETF央企改革ETF,让沈飞当“配料”,回撤不至于被“垂直打击”。

八、降落:一句“人话”总结

沈飞就像一艘正在弹射起飞的航母:

- 甲板够长(订单爆满)、

- 甲板够长(订单爆满)、

- 引擎够热(黑科技+产能)、

- 油量够足(现金流)、

- 空域够宽(军贸增量)。

但别忘了,舰载机再牛,也得看天吃饭:天气(定价改革)、塔台(政策)、气流(地缘)都可能影响飞行姿态。长期投资,记得系好安全带;短线投机,别忘记弹射座椅。愿各位乘客都能在这架“歼-35”上,稳稳地拿到属于自己的“空战战果”。



老师们阅读后对中航沈飞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