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Josephliver
 · 上海  

$理想汽车(LI)$ 听完罗永浩和李想的采访,我心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困惑始终没有解决。我非常敬佩李想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他在访谈里面一直提到的基座模型、后训练、强化训练、正反馈这些名词,来总结他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我相信在to-C的行业,无论是泡泡网、汽车之家理想汽车这些都是成立的,本质这三者都是在做一个产品。但我始终没想明白,李想做AI这个事情到底靠谱还是不靠谱,AI从最早的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再到今天的LLM,这中间对于一个个体想要完全懂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

最基本的,你得懂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再到后面懂基础的深度学习理论,到强化学习你得懂贝尔曼方程,懂Monte-Carlo算法,懂PPO,懂GRPO。再往深了到工程化,你得懂硬件如何和软件协同,懂大数据,懂优化,懂网络等等。我听了李想在和罗永浩谈关于数据生成以及VLA模型这个东西,说实话我是抱有一定的怀疑的。VLA这个模型最早是由deepmind团队在RT-2这个产品中提出来的,说实话到今天为止,以我粗浅的认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过拟合的算法模型,并不具有大规模的泛化能力。我始终不敢确定用VLA做自动驾驶是一条正确的路,但李想在这上面打算花60亿元去做,我是觉得有点冒险的。

专业的事应该就由专业的人来做,比如$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我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汽车之家的成功是因为李想坚定不吃回扣,只专注内容本身,且每次有新车发布,他会让团队带着摄像机去现场拍照,且保持全网最快更新,后来包括和整个经销网络连接,给客户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用户思维。理想早期成功的关键,增程、奶爸车、车舒服,各种小细节做得好,冰箱彩电座椅等等,这些也是用户思维。到今天我始终认为到AI这种级别的突破,他不是用户思维导向的,而是纯第一性原理导向的,deepmind、openai这些顶级的布道者都是从数学、计算机等理论出发,就像李想说的基座模型,我猜测李想目前应该还不具备能够完全理解AI底层原理的知识储备,能否根据这个基座模型做出正确的推理,得看未来几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