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利空股债双杀--百川转2简析

用户头像
Jue的价值之路
 · 辽宁  

一、背景介绍

7月1日晚,百川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先生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今天百川股份收盘7.06元,下跌5.74%;百川转2收盘116.4元,下跌2.37%。抛开突发事件的影响,今天就从基本面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百川转2的情况。

二、可转债及正股

1、百川转2

2022年10月19日发行,2028年10月19日到期,距离到期日还有3.3年,发行规模9.67亿元,税前收益1%,收益一般。下修条件:当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90%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下修没有净资产限制)

可转债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投资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负极材料(8万吨石墨化)项目。

可转债持有人情况如下:

看的出来,前十大持有人出现3家境外法人,6家公募,还有一个就是大佬钟宝申,已经不记得大佬第几次出现在前十大持有人里了。

2、百川股份

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2010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拥有三个生产基地:南通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百川科技有限公司、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精细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板块。精细化工产品:环保有机溶剂、正异丁醛、丁辛醇、多元醇、耐高温环保増塑剂、绝缘树脂、粉末涂料单体、光固化涂料单体等多个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等相关行业。产能、品质及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拥有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是多家世界500强化工及涂料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新材料产品:针状焦、负极材料(石墨化)、正极材料、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等多个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炉炼钢、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行业。新能源产品:磷酸铁锂和三元等多种材料体系、多种规格型号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电池组及储能系统等,产品定位于“泛储能”应用端,覆盖大型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产品、户用储能设备以及通信备电等多个应用领域。

三、经营情况

1、2024年业绩

2024年,化工板块需求好转,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稳中上涨,个别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叠加宁夏基地项目产能陆续释放,公司化工板块毛利较去年同期增加明显。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稳定公司正常的经营利润。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6亿元,与去年同期 41.12亿元相比,增加14.44亿元,上升35.10%。公司营业收入中,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4.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91%,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49%,新能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60%。营业成本为49.93亿元,与去年同期40.39亿元相比,增加9.53亿元,上升23.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3.3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9.56亿元,与去年同期4.08亿相比上升134%,现金流入算是大幅增加。

2、2025年一季度

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较好,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2024年11.78亿元上升23%;净利润4222万元,同比2023年3581万增长1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98亿元,同比2024年净流入0.55亿增长108%。

总结一下,从经营上,公司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可以持续增长,现金流情况也是越来越好,可以说从经营方面看公司情况不错。

四、是否有能力还债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11.4亿,但是现金流量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4亿,应该是有资金受限制;短期借款37.3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5.08亿、长期借款10亿,长期应付款4.93亿,剩下的就是9.6亿可转债。

目前来看,公司的主要问题就是有息负债太多,主要是由于之前公司连续扩张,通过融资投入到项目建设,另外新项目投产也带来流动资金需求。如果仅从现金和负债的情况看,公司偿还债务压力巨大,但是公司经营目前看有所好转,后续能否化解债务问题需要持续观察。

五、是否会下修转股价

公司之前两次下修转股价,目前转股价7.53元,想要满足下修条件需要股价低于6.78元,从今天收盘价看,想要低于转股价90%还是有点困难的,未来在没有大利空的情况下,股价预计维持在7元左右。

六、结论

目前来看,公司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是除了本次突发事件的影响,公司巨额的债务如何化解应当是重中之重,好在随着项目投产公司现金流情况持续好转。公司2次下修转股价,并且下修条款中没有净资产限制,且公司2020年发行的百川转债已顺利转股,说明公司对于解决转债问题有积极性也有一定经验。不过,目前可转债价格116.4元,相比需要承担的风险,以目前的价格买入还是偏贵的,下一步还是要看公司如何逐步化解巨额债务。

免责申明:

1.本文仅是记录个人复盘笔记,本文的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不构成任何实际操作建议,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

2.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请为你的投资决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