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最强妖股诞生!
天普股份、
上纬新材、
*ST亚振控股股东“大变天”,
涨幅最高飙升近20倍!
最近错过了天普股份、上纬新材、不妨把目光聚焦到*ST亚振的身上
接下来一同分享这三只股票的共同之处:以及操作逻辑
产业资本巨头携雄厚实力通过要约收购拿下控股权,三只小众股票瞬间变身2025年最耀眼妖股。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少造富神话。2025年的A股市场,天普股份、上纬新材和*ST亚振这三支原本平淡无奇的股票,因实力雄厚的新控股股东通过要约收购拿下控股权,股价一路飙涨。
截至9月下旬,上纬新材上涨18倍,天普股份上涨7.94倍,*ST亚振上涨6倍多、它们凭借惊人涨幅成为今年最强妖股走势。这波暴涨背后的共同逻辑是:产业巨头通过资本运作入主上市公司,引发市场对优质资产注入的无限遐想。凭借新实控人本身的优势,整合资源,在政策的扶持下走:资产重组的路线
1 :三足鼎立格局
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权变更,呈现出资本市场难得的壮观景象。天普股份、上纬新材和*ST亚振在2025年的A股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截至2025年9月底,这三家公司均已完成或正在推进控股权的变更。从总市值看,上纬新材以532亿领先,天普股份149亿紧随其后,*ST亚振90亿相对较小。
这一排序与它们的涨幅高度吻合,上纬新材18倍的涨幅令人瞠目。
在进度方面,*ST亚振走在了最前面。其在5月底就已完成股权转让,比另外两家早了近4个月。7月份完成了邀约收购、更值得一提的是,*ST亚振8月份已经完成了对广西锆业51%控股权的收购,实现了向矿业的实质性转型。为未来转型做铺垫、
而另外两家公司因股权转让及要约收购尚未完成,转型还未真正开始。
市场资金对这三只股票的追捧程度令人咋舌。天普股份一度连续15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317.72%,迫使交易所多次要求其停牌核查。
尽管如此,市场热情依然不减,收购资金全额到位后,股价继续攀升。
2:实力控股股东
这三家公司的新控股股东均来自新兴产业,实力不容小觑。
天普股份的新实控人杨龚轶凡有着耀眼的背景——前谷歌工程师,其控制的中昊芯英是一家AI芯片“准独角兽”企业,估值高达44亿元。
上纬新材的新控股股东同样来头不小。收购方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背后是前华为公司副总裁邓泰华,其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因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彭志辉)的加入而声名鹊起。
*ST亚振的新实控人吴涛则被誉为“共和国之子,万亿矿王”,其创立的域潇集团在锆钛、稀土、石墨等矿产资源领域实力雄厚。这位济南域潇集团的掌舵者,手握净资产超100亿元的产业帝国,海外资产评估更是几千亿、其核心资产涵盖锆钛、稀土、石墨等矿产资源开采,在莫桑比克拥有20余个采矿权,锆钛矿石产量位居全球前三,石墨储量全球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吴涛首次试水资本市场。2022年他曾收购退市的游久游戏并更名域潇稀土推进新三板交易,此次转战*ST亚振,被业内解读为资本运作策略的升级、相较于新三板转板,借壳上市路径更直接,且契合域潇集团2025年境内主板上市的既定目标、如今董事会已完成人事洗牌,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进入核心决策层,域潇系高管担任董秘,为后续资产注入搭建好了管理框架。
收购广西锆业也为转型埋下伏笔、为吴涛名下的域潇集团注入做铺垫,既解决了跨行业借壳上市的难度问题,又解决了资产证券化的局面
3:高超资本运作
仔细分析这三起收购案例,可以发现新控股股东都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资本运作路径:先通过协议转让获取部分股权,再通过部分要约收购巩固控制权。
上纬新材的收购方案尤为典型。收购方首先通过协议转让获得了29.99%的股份,紧接着发起了收购37%股份的部分要约。
这一设计精巧地规避了30%的强制要约收购触发点,给予了收购方更大的灵活性。
天普股份的收购方案则更为复杂。中昊芯英及其关联方先通过协议转让获得天普股份部分股权,再通过增资控股天普股份的控股股东天普控股,最终间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收购成本,也减少了监管风险。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天普股份的收购方在监管压力下,将资金来源从“自有资金+自筹资金”调整为“完全自有资金”,且明确了21.23亿元收购资金已全部到位。
这彰显了收购方的实力和决心。
*ST亚振保留灵活空间:
*ST亚振最终控制在50.47%的比例,确实显得更为克制。根据市场猜测:这可能是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做准备,具体原因如下:
· 为后续增发股份预留空间:如果公司计划通过向新实控人或其他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 股份来募集资金、收购资产,新发行的股份会稀释所有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果新实控人初始持股比例过高(如接近70%),增发后其持股比例虽然下降,但仍可能远高于绝对控股所需,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资金效率”的浪费。而将持股比例维持在50%出头,可以为增发留出合理的稀释空间,同时不丧失控制权。
4:资产注入预期
尽管三家公司的收购方都明确表示短期内没有资产注入计划,但市场对此充满期待。
天普股份在多次公告中强调,收购方“无资产注入计划”,甚至明确表示“没有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调整的明确计划”。
但投资者似乎对这些风险提示视而不见。市场普遍认为,中昊芯英的AI芯片资产最终会注入上市公司。
类似的逻辑也发生在上纬新材身上。智元机器人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之一,其资产证券化路径一直为市场所关注。
收购上纬新材为其提供了一条潜在的资本通道。
ST亚振在资产注入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收购广西锆业只是开始,市场预期域潇集团旗下的其他矿产资源未来也会陆续注入上市公司。公告中也明确表示未来资产证券化、所以亚振的潜力非常巨大,明年摘帽后能一跃成为市场锆钛矿领域的龙头
5:未来潜力与风险
尽管这三只股票涨幅已经惊人,但市场认为未来它们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一方面,新控股股东的实力雄厚,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背书。另一方面,目前的涨幅主要反映了控制权变更的预期,真正的资产重组还没有开始。利好并未兑现
然而,这些股票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监管风险也不容忽视。天普股份、上纬新材因股价异常波动已被交易所多次问询,甚至对异常交易账户采取了暂停交易等监管措施。最近这两股已经因为异动停牌,目前市场上能交易的唯有:*ST亚振、由于身处ST板块,5%的上涨限制,阻碍了亚振的上涨空间,但是ST板块本就晚主板一步、
市场总在寻找下一个风口。*ST亚振,成为了市场首选、
随着天普股份收购资金全额到位、上纬新材要约收购启动、ST亚振完成首个资产收购,10月资产重组的临近、
这三家公司的资本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控股股东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是重塑业务格局的可能性。市场目光已经投向更远的未来。
最后期待三股的涅槃重生:2025不断打开新高度
资本市场永远提前反应预期。这三支股票能否从“妖股”蜕变为真正优质资产,答案就在前方的资本运作路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