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市场正以超预期的速度蓬勃发展,政策加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一场席卷全行业的能源革命已经拉开大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DataLink 全球储能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2.90GW/7.97GWh,同比增长高达30%和43%。这不仅延续了今年以来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更在短期内释放出超预期的扩张信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侧储能的爆发式崛起,选股记得注意这个方向哦!
相关数据显示,8月单月新增装机规模408.3MW/894.3MWh,同比飙升124%/137%,环比增幅更是达到66%/73%。在过去常常被视为“辅助角色”的用户侧,正在迅速成长为行业新引擎,成为耀眼的“黑马”。
这种趋势背后,是工商业用户在电力市场化、电价波动和绿色转型压力下的主动选择。储能,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降低成本、稳定经营、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然选项。
装机规模,爆发增长,势头强劲
纵观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新型储能产业依旧保持着高歌猛进的势头。
CESA储能应用分会数据库的最新统计显示,1-8月新增装机规模已达28.69GW/75.94GWh,同比增长高达41.52%,产业扩张速度之快,再次刷新行业预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储能市场的“三驾马车”格局正在形成。8月电源侧新增0.92GW/3.87GWh,占比47.22%;电网侧新增1.4GW/3.19GWh,占比38.91%;用户侧新增0.52GW/1.14GWh,占比13.87%。
其中,用户侧的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功率暴增124%,容量飙升137%,成为真正的增长黑马,这就是前面为何强调关注这个方向哦,这里有弹性,弹性,弹性!
而在用户侧里,工商业场景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新增装机376.63MW/828.85MWh,同比分别增长115% 和131%,占比超过90%。这意味着,企业正加速将储能纳入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一枝独秀,新增项目数量占全国一半,江苏项目个数占比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位居榜首。而从装机规模看,广东稳居第一,占全国 35%,四川紧随其后。
广东的强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巨大的峰谷电价差。2025年以来,珠三角五市、江门、惠州等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均高于1.0 元/kWh。以此测算,广东的用户侧储能年充放电次数可达600次甚至更多,“价差套利”潜力巨大,预示着这里将成为未来用户侧储能的“兵家必争之地”。
记住哦,重点关注江浙,广东,四川的储能公司哦!
02
招投标创纪录
与装机狂飙相对应的,是招投标市场的全面升温。
相关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储能项目采招落地数量高达289个,总规模28GW/89GWh,同比暴增232%,刷新了月度历史纪录。可以说,整个储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快车道”。
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2025年1-8月储能新增采招落地规模已达302.8GWh,同比增长超过203%。这意味着,仅仅8个月,储能的市场热度已经远超去年全年。
从结构来看,储能系统仍是绝对主角。$艾罗能源(SH688717)$ $通润装备(SZ002150)$
8月储能系统采招落地19.21GW/50.95GWh,容量占比57.24%。其中,集采/框采更是“一骑绝尘”,规模11.81GW/26.17GWh,占到储能系统采招的一半以上,显示出规模性采购正在成为行业主流。
要知道,储能不是“发电设备”,而是承载巨大能量的“超级电池”。一旦在安全上掉链子,轻则设备报废,重则酿成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的打击远超价格战本身。
更关键的是,恶性竞争让资本市场对储能企业的盈利预期持续下调。一些龙头企业虽然凭借规模和资金优势还能承压,但中小企业几乎难以为继,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行业也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质量分水岭”的关键转折。安全标准的全面升级,让“低价走量”的模式再难为继。今年 8 月实施的国标GB44240-2024,将电池安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低质产能的出清已是必然。(记住哦,毛利率好的公司才会更关注品质哦!)这意味着,储能的竞争底线不再是谁价格更低,而是谁更安全、更稳定、更具长期价值。
未来几年,储能产业的关键词将从“规模扩张”切换为“价值深耕”。
这不仅是一次产业格局的洗牌,更是中国能源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护航、收益机制多元化以及安全标准的严格落地,储能产业正在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以上加粗斜体部分大家选股的时候要重视哦,祝大家国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