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C+储能,储能成就算力,成就AI

用户头像
墨信之湖泊
 · 浙江  

转:与传统IDC以CPU为核心、处理静态负载、注重时延和带宽不同,AIDC更注重大模型训练效率和成本优化,应对的是动态负载,且单机柜功率通常高达12KW至24KW甚至更高,远高于传统IDC的2-10KW水平。

AIDC与储能的相辅相成

AIDC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极高,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与波动性,加之AIDC负荷呈毫秒级快速波动,供电稳定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部分储能系统具备毫秒级并网与离网切换能力,可在电网故障或供电不稳时维持数据中心连续运行,应对高负载用电需求。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对于防止算力中断至关重要,因为即使是秒级的电力中断也可能导致大规模AI训练任务失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此外,借助AI能源管理系统,储能可实时预测负载与电价波动,自动优化充放电策略,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使用占比。

同时AIDC运营中电力成本占比达50-60%,储能系统可通过削峰填谷、参与需求响应、配套新能源发电等方式,经智能调度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AIDC的能源成本。这种经济性优化在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地区尤其有价值。

简单来说传统IDC用UPS当“备胎”,电池年循环<10次;AIDC要求电池日循环2-3次、寿命>8000次,直接把储能电池从过去的备用品当成日常项目来使用。

同时,峰谷+需量+辅助服务三重套利,使数据中心储能度电收益可达0.6~0.9元,比新能源配储高3倍,电池厂商首次获得溢价定价权。这也导致过去800V高压直流、液冷PCS、毫秒级响应、钠-锂混搭,这些在强配储能里很昂贵的技术,被AIDC的高毛利一次性商业化。

面对AIDC的特殊需求,储能企业推出了多种创新解决方案。海辰储能在RE+2025展会上发布了面向AI数据中心的储能解决方案,创新性融合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条技术路线:通过∞Power 6.25MWh 8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提供持续长时能源支撑,同时依托∞Power N2.28MWh 1h钠电储能系统快速响应功率峰值波动,精准匹配毫秒级负荷变化。这种钠锂协同思路充分发挥了锂电长时稳定供电与钠电高倍率输出的优势,既保障了供电稳定性,又兼顾了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

阳光电源则成立了AIDC事业部,重点瞄准海外市场,计划在直流微电网领域推出包括高压侧、低压侧及柜内电源等在内的多项解决方案。公司强调其在电源端和电子电力转换技术方面与AIDC电源存在技术协同,并具备提供绿电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技术协同效应使得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龙头企业能够快速切入AIDC赛道。

AIDC与储能融合发展趋势

国内AIDC市场格局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绝对主导的寡头局面。2022年和2023年,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秦淮数据宝信软件润泽科技等头部厂商合计市场份额均未超过50%,其余企业合计占据约一半市场空间,其中其他厂商占比接近半数。

不过如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秦淮数据等传统IDC龙头企业,正加速向AIDC转型,利用GPU服务器升级现有设施,优化能源管理,采用更高效的计算架构以满足AI模型的高算力需求。

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尤其是AIDC与储能的协同发展上,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通过智能小母线+弹性方舱实现供电资源弹性适配,预留风冷+液冷接口,灵活调度冷量,优化气流组织,提升数据中心灵活性和适应性。

并且AIDC还将朝着采用更高性能的计算芯片方向发展,如新一代的GPU、ASIC芯片等,不断提升芯片的计算速度、降低功耗。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AIDC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利用智能算法预测设备故障、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系统运行参数,实现AIDC的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和自我优化。

具体来看,AIDC未来将呈现出直流化特点,从800V到1500V全直流母线,减少一级AC/DC,让系统效率再提1.5%,电池寿命延长10%。

钠离子电池使用范围将更广,钠离子电池-40℃快充、不起火、成本0.35元/Wh,专门针对AIDC高循环、高安全场景,预测2026年渗透率将超30%。同时把训练任务队列与电力价格曲线同构建模,毫秒级迁移负载,实现算力即储能。

并且AIDC可以与VPP结合,例如在50MW园区可在100ms内迁移训练任务,等同为电网瞬间削峰50MW,相当于5万户家庭同时关灯。

而GPU任务可时空迁移,把西北绿电+就地储能作为能量池,无需额外建电池就能最低成本完成4-8小时长时消纳。

HVDC母线自带电池,可直接参与一次/二次调频,2024年河北试点显示,AIDC提供调频的公里收益达到8元/MW,是传统工业VPP的2.6倍。

因此AIDC每MWh绿电可生成2张国际REC+1张国内绿证,叠加VPP辅助服务,综合收益再增8-10%。

不过要注意到,AI芯片尤其是高性能GPU的产能已成为制约AIDC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英伟达等领先厂商的芯片供应紧张直接影响全球算力建设进度。这需要通过国产芯片替代、多元化供应商策略等方式缓解。

此外,AIDC具有高密度、高功耗的特点,其电力需求巨大,Gartner预测2027年将达到500TWh,这对电力基础设施和能源成本构成严峻挑战。反过来说,这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更高了。

总结

AIDC不是简单的高级机房,而是把AI算力、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拧成一股绳的新质生产力。谁能在800V直流、钠电循环、算力调度、VPP聚合四个维度率先产业化,谁就能握住下一轮AI+能源双万亿市场的钥匙。$阳光电源(SZ300274)$ $艾罗能源(SH688717)$ $通润装备(SZ002150)$ #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排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