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宋城了,卖出换股

用户头像
高广缓
 · 山东  

放弃宋城了,主要还是因为几个早已识别的痛点:

1、这是个小而美的生意,单从财务指标看,很不错,但扩张性不足。不是所有的景点都能做起来,但前期的投入确是不低的。

连锁企业比如爱尔眼科,因为硬件设施设备都是标准化的,退出很容易,宋城的重资产园区是有自身差异化建筑特色的,不是租赁就可以解决的。而一旦不能持续盈利并增长,注意是持续盈利并增长,人财物都被绑住,资本收益率太低。

至于轻资产输出,除了开始的一锤子买卖,后续经营流水其实没多大规模,而且全国太多千古情,会降低自有主营园区的吸引力。如果我不是投资过宋城股票,很难有强烈的动力去异地看第二场千古情,哪怕有点当地文化差异特色。

2、业绩太难预测。

园区增多,往好里说,叫东方不亮西方亮,经营有韧性。往坏里说,真是年年有意外,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糟心破事不断。

大部分景区平常的经营主要是用来覆盖成本,节假日的增量人流边际成本极低,这才是主要利润来源。一年到头就靠这些节假日过活,就怕这些关键时刻出幺蛾子。

我更喜欢日日稳定生产销售的印钞机,销售可以有波峰波谷,但产能一定要满负荷稳定运转,这样才能拉低产品的平均刚性成本。存货只要不贬值,先囤起来等旺季一次性出货即可。但现场演艺这种压根儿没存货,贬值倒是不用担心了,可人也闲着了,演员的时间其实就是存货,淡季养人也是持续的支出呀。

以前觉得与旅行社沟通,淡季拉老头老太太过来消化产能不错,现在看,貌似也解决不了复购率低的问题。

疫情期间,爱尔董秘曾说,老百姓对医疗支出的刚性优先于旅游业,现在看确实如此,身体的痛苦和不适,不是出游的快乐能弥补的。大环境不好,旅游的复苏也慢。而且旅游是个大行业,交通、住宿、餐饮都有涉及,演艺演出又属于旅游业中的可选消费,复苏就更慢了。

3、我现在更倾向于买大生意,以后中国的企业要做世界标杆和龙头的,只能在国内小而美的好生意,确实能赚钱,但市值很难做大了。而宋城的国际化更是伪命题,本来就是宣扬中国文化,只有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才有兴趣体验异地的风土人情,人家为啥要去东南亚看保守的中国舞蹈呢?

4、从财务细节看,宋城这几年一直在洗澡,半年报也有隐藏一点利润的迹象,不排除一次性释放、借着牛市的尾巴补涨个20厘米,但我更喜欢持有那些,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与外国企业掰手腕的大企业,并且未来几年的成长空间都不需要我担心的那种,而不是仅局限国内市场的小而美,除非他估值特别特别低。

5、本来也没有几个点的持仓,卖出宋城,分撒给迈瑞、爱尔和五粮液了。都是老登股啊,不存在涨不涨的情绪问题。[捂脸]$宋城演艺(SZ3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