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霸权被关注

用户头像
阿兹卡班的囚徒
 · 四川  

看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章,觉得非常不错。文章分为三部分:美国对中国模式的偏见、对中国模式的总结、作者给美国的建议。

美国对CN模式的偏见

主流的质疑:

1、政府投资、产业补贴导致浪费和FB;

2、由此产生的通S导致内需不足、增长放缓;GDP可能永远无法赶上第一;

3、中国企业窃取或抄袭其他国家的技术。

事实上,US政策制定者还没有普遍认识到:US目前的策略——出口管制、关税和漫无目的的产业政策——是无效的。大国竞争中,US如果不改变,将面临更严重的去工业化、失去技术领先地位。

对CN模式的总结

2025-6$小米集团-W(01810)$跑车在著名的德国纽伯格林赛道(以山地赛道难度闻名)创造了新的电动汽车速度纪录。而苹果投资汽车十年后失败。(还列举了多个典型案例,无法逐一列出。

作者总结:东大的工业和技术实力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永久特征。东大的成功不仅在于补贴,还在于它投资于深层基础设施——底层的物理系统和人力资源——这些正是创新和高效生产的基石。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

1、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运输系统

2、数字网络和自主的互联网生态体系

3、电网和电气化的交通运输系统:高铁、电动汽车

4、最精妙的深层基础设施是7000万的工业HR(企业家、管理人员、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以及拥有数十年的“工艺知识”),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作者认为工业HR是东大最有价值的经济资产,也是世界低估中国的盲区。在汽车领域,苹果失败、小米成果的根本原因是,US欠缺东大这样容易利用的基础设施。

同时东大也面临挑战:

1、既把投资高效率的基础设施,也投低效率的Nation-Owned企业

2、不受监管的补贴导致了普遍的FB现象,补贴有时也可能抑制创新(比如太阳能行业)

3、对服务业(如金融、医疗、教育)不够慷慨,导致内需低迷

4、内需低迷导致更依赖出口,贸易不平衡导致各国保护主义,因此面临增长放缓的困难

不过,东大很可能会克服这些风险,而且其战略目标很明确:不是快速增长,而是自给自足和技术进步。

作者给US的建议

面对CN科技和制造业的进步,华盛顿的反应是:试图切断CN获取关键材料的渠道,如:光刻机、先进IC。但是效果好坏参半,HW、DeepSeek、中芯国际依然取得显著的成功。顶级CN公司变得规模更大、更精明,对美国公司的依赖也显著降低。

与此同时,美国自身加强半导体生产的《芯片法案》和补贴清洁技术的《通胀削减法案》却大多失败。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与CN对比)US自身缺乏足够深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US依然具有的优势:软件、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大学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但是正面临:大学经费被华盛顿审查、削减对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对移民的敌意政策。显然华盛顿目前还没有打算为未来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因此作者给华盛顿献计如下:(该文发表在一个知名的学术界“献计”平台)

1、态度上不能轻视CN的成就

2、应该增强自身能力,开始艰苦地建设深厚的基础设施,而且要比东大更有效率

3、放弃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聚焦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创业和金融领域保持优势

4、不要害怕错误和浪费

5、政策制定者必须少花时间思考如何削弱对手,多花时间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最优秀、最有活力的国家

我的读后感

文章给我最大收获:

1、我方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和知识;目前最缺乏投资的也是人

2、“技术霸权”可能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战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