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需求持续高增之下,数据中心算力密度呈指数级提升,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功率芯片的散热需求。数据中心的散热技术也因此经历了从风冷、水冷到液冷的迭代升级。
液冷凭借散热效率高、能耗比优的核心优势,成为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制冷的必然选择。从2024年起,液冷方案将在数据中心冷却方案逐渐替代风冷方案。
随着英伟达 Blackwell 系列液冷技术向分立冷板方案升级,冷板、快接头在液冷系统中的价值量占比合计提升有望达10%,国内厂商在该领域进展显著,正加速推进送样与认证进程,液冷市场迎来 “星辰大海” 般的发展机遇。
冷板与快接头作为服务器液冷的关键零部件,其可靠性(防漏液)与性能(散热效果)直接决定系统稳定性,成为产业关注的核心环节。
2026年液冷系统二次侧(柜内)价值量结构中,冷板与 CDU各占约 1/3,快接头占比约25%,Manifold 占比约10%。对比英伟达 GB200 方案,GB300方案下 NVL72 单柜液冷价值量预计达 70万元以上,核心变化在于冷板、快接头用量提升2-3倍,带动整体价值量增长30-50%。若 2026年 NVL72 出货 9万台,对应液冷市场空间将达 630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冷板、CDU、快接头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 214亿元、178亿元、145亿元,管路与 Manifold 分别为 30亿元、63亿元,核心环节增长潜力显著。
液冷系统主要包括五部分:液冷服务器、液冷机柜、Manifold(分水管)、PDU(PowerDistributionUnit,电源分配单元)以及CDU(CoolantDistributionUnit,冷液分配装置)。
其中Manifold分水管主要用于连接液冷机柜CDU与冷板之间的主管路,CDU冷量温控单元作为液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主要由换热器构成,用于将二次侧(服务器侧IT设备冷却)的热量交换到一次侧(热量传输到冷却塔侧),再搭配水箱、水泵、过滤网、传感器等,构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的热交换模块。
液冷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两种,直接接触式包括单相浸没式液冷、两相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间接接触式包括单相冷板式液冷、两相冷板式液冷。
多条液冷技术路线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各具优势,其中单相冷板式液冷在液冷数据中心的应用占比达90%以上,是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业内主流的液冷技术方案。
AI驱动下 GPU功率持续攀升,液冷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测算,2025-2027年中国液冷市场规模将从 149.8亿元增长至 347.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52.3%。从全球范围看,2025年采用液冷的数据中心净新增容量预计达2.82GW,2028 年将增至 9.10GW,CAGR 为 47.78%,渗透率从 2025 年的 12% 快速提升至 2028年的 31%,市场扩张态势明确。
液冷数据中心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零部件、中游液冷数据中心和下游应用领域。
上游:核心零部件与材料(技术壁垒最高、价值占比>70%);上游冷却液/导热界面材料的技术壁垒主要为配方专利、环保认证。冷板/CDU/快接头的技术壁垒主要为微通道设计、防漏液工艺。
中游:系统集成&整机制造(价值占比15-20%);技术壁垒主要为系统能效优化、AI控温算法、标准化交付能力等。
下游:数据中心/云厂商/AI与超算用户(需求牵引)
液冷产业链企业梳理:
1)液冷系统与设备供应商:英维克、曙光数创、高澜股份、申菱环境、同飞股份、依米康、强瑞技术、飞龙股份;
2)液冷服务器与交换机供应商:中兴通讯、紫光股份、浪潮信息、锐捷网络;
4)连接器与管路供应商:中航光电、立讯精密、富士康、鸿日达;
5)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润泽科技、科华数据、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网宿科技
液冷产业重要部件核心企业解析
液冷设备与系统集成
英维克:液冷方案(冷板/CDU/Manifold),通过英伟达MGX认证,GB200配套UQD全球供应。累计交付1.2GW液冷项目
申菱环境:华为核心供应商,冷板/Manifold/UQD量产,东南亚AI数据中心订单增长95%
高澜股份:字节/腾讯液冷供应商,冷板/CDU/TANK覆盖浸没式方案
液冷板
冷板式液冷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30%-35%,直接接触CPU/GPU芯片,通过内部流道引导冷却液带走热量,英伟达GB200液冷板单台价值超3万5美元(占整机液冷成本的45.7%)
科创新源:主攻液冷板+热界面材料,通过收购东莞兆科51%股权整合热管理产业链,25年切入头部企业供应链,东莞兆科已服务台湾散热模组厂,拓展海外渠道。
飞荣达:液冷板+电磁屏蔽材料组合方案,冷板覆盖单相/两相式,华为、中兴、超聚变服务器供应商
银轮股份:特斯拉Cybertruck热管理核心系统,液冷板+热泵集成技术使续航提升15%。
冷却液
热传导介质,需具备高比热容、绝缘性,在浸没式液冷方案中,成本占比较高达到30%以上,冷板式也会用到,占比大概10%以内。
巨化股份:氟化冷却液(如氟碳化合物),适配浸没式液冷,曙光数创浸没式液冷项目主供商。
润禾材料:硅氧烷类冷却液,兼容冷板/浸没式系统,通过英维克、申菱环境产品兼容性测试。
新宙邦:电解液业务延伸至数据中心冷却液,海外收入占比超60%,新突破生物降解型冷却液,获台达电子认证。
快速接头(UQD)
主要是要实现管路无泄漏连接,支持盲插操作,以GB200机柜为例,单机柜配置150个UQD,价值8000多美元(占比11.2%)
中航光电:符合英伟达MGX无泄漏接口规范,插拔寿命>10万次,英维克全链条液冷方案指定供应商,洛阳基地扩产,25年UQD产能提升200%
鸿日达:高精度流体连接器,支持盲插操作,切入双鸿科技供应链,配套Meta液冷机柜。
CDU冷量分配单元
一般用在冷板式方案中,用来控制二次侧冷却液流量和温度,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一次侧冷却液,成本大概在20%。
同飞股份:分布式CDU+集中式CDU并行,支持30kW~100kW机柜,服务于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数据中心,25年CDU订单同比增长300%
科华数据:CDU+液冷机柜+智能控制系统一体化方案,通过英特尔液冷系统兼容性测试,中国移动解耦型冷板液冷数据中心落地。
液冷服务器
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渗透率仅5%,2027年预计达25%。
浪潮信息:液冷服务器市占率26%,GB200 NVL72机柜供应商。
中科曙光:浸没式液冷技术领先,市场份额61.3% 。
超聚变:液冷服务器三强,市占率19%,布局冷板式方案。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依据。
文中所有信息和数据,均不保证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