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周一上午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结构性行情特征,指数表现平淡,节前缩量效应初显,但科技主线内部却异常活跃,热点频出。存储芯片在“超级周期”的呼声中迎来板块级爆发,消费电子因巨头入局AI硬件的传闻而备受瞩目,国产算力链条上的“含摩量”成为资金挖掘的焦点,而机器人板块则在上周五调整后迅速迎来强劲修复。可以说,当前市场的核心逻辑依旧围绕着AI展开,从上游材料、中游芯片到下游终端,各个环节均有资金在深度博弈。
今天上午,存储芯片板块无疑是市场最强的风口。群聊中的讨论核心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性涨价,而是指向了一场由AI驱动的“结构性行情”,其底层逻辑甚至追溯到了上游材料的瓶颈。
一篇被反复提及的深度分析详细阐述了BT载板短缺已成为核心瓶颈。报告指出,由于上游核心原材料Low-CTE玻纤布被日本企业高度垄断,且扩产周期漫长,叠加地缘政治因素,BT载板的交期已创纪录地延长至210天(约7个月),且厂商已无法承接临时加单。这一短缺不仅直接冲击存储控制器,更波及eMMC、UFS等多种封装组件,导致供应链压力预计将持续到2025年底。
更重要的是,市场认为本轮存储行情与以往不同。上一轮由智能手机驱动的需求是“量的增长”,而本轮AI应用带来的则是对HBM、高性能DDR5等高端品类的“性能极致追求”。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巨头正战略性地将产能永久性转向高利润的HBM产品,导致传统领域出现永久性供给缺口,涨价并非短期行为。美股的美光科技 (Micron)、西部数据 (Western Digital) 等老牌存储厂商股价飙升,也被视为行业进入“超级周期”的先行指标。
群友情绪: 上午存储板块的情绪经历了从分歧到一致的快速转变。初期有群友表示之前被存储“骗”过两波,对涨价逻辑持谨慎态度。但随着美股存储股(尤其是美光和西部数据)持续大涨,以及台湾相关公司股价创出新高,市场信心被迅速点燃,认为这次是确定性更强的“加强版”逻辑,情绪转向积极看多。
关键分歧点: 主要分歧在于对涨价本质的解读。一部分群友认为,这是由AI服务器等真实、强劲的需求驱动,导致产能严重不足,是扎实的基本面反转。而另一部分持怀疑态度的群友则认为,这依旧是原厂(三星、美光等)人为控制产能、联手控盘的老套路,通过“地震、台风、着火”等小作文式借口来定期收割市场,其持续性存疑。
消费电子板块同样热度逼人,龙头立讯精密早盘一度被巨量资金顶上一字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iPhone 17系列超预期的销售表现,市场传闻苹果已要求立讯精密将17标准款日产量提升40%,销量更是暴涨8倍。二是更具想象力的AI终端故事。有消息称OpenAI正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果链企业合作,计划于2026年底前推出消费级AI硬件设备,并设定了“出货1亿台”的宏大目标。
这一传闻使得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消费电子龙头的平台化价值。观点认为,无论未来是苹果还是OpenAI主导AI终端,都离不开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这为头部公司打开了“AI终端+AI算力”的双重成长空间,估值体系有望重塑。此外,产业链上的细分机会也得到挖掘,例如信濠光电被指与iPhone 17的超硬AR镀膜技术深度绑定,且其大股东与立讯精密实控人的亲属关系引发了市场对其进入“果链”的猜想。
群友情绪: 市场对消费电子的情绪极为亢奋,尤其对立讯精密的强势表现感到兴奋和意外。大家普遍认为,AI硬件的故事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板块的想象空间,是驱动估值重塑的核心逻辑。
关键分歧点: 分歧点在于对OpenAI合作传闻的真实性判断。虽然市场情绪高涨并积极交易该预期,但有群友明确指出“openai官网辟谣了”。这形成了一个矛盾点:一边是市场的狂热追捧,另一边是官方的否认。这反映出市场在当前阶段,更愿意相信“叙事”和想象力,而非完全依赖已确认的信息。
随着摩尔线程即将上会,挖掘其产业链相关标的成为上午的一大热点。资金对“含摩量”的关注度极高,多家上市公司因与摩尔线程的关联而受到讨论。
其中,好上好作为摩尔线程的授权代理商并间接持股,被市场认为是深度绑定标的。此外,和而泰(间接持股1.0262%)、万通发展(间接持有约1.244%)、中科蓝讯、联美控股、宝利国际 等多家公司也因直接或间接参股而被反复提及。
与此同时,另一算力芯片设计公司芯原股份上午放量大涨,有传闻称其获得了字节跳动(ZJ)大幅上修的自研芯片量产订单,预计明年将带来显著的业绩拉动,市场甚至传言字节三天都未辟谣,可能默认为真。这一消息虽然未经证实,但其描绘的“A股最接近博通平台型公司”的定位,点燃了市场的想象力。
群友情绪: 围绕国产GPU和算力,市场情绪整体表现为“寻宝式”的挖掘热情。对于摩尔线程,大家热衷于梳理所有相关的参股或合作公司,寻找尚未被充分定价的预期差。而对于芯原股份的突发传闻,市场反应迅速,显示出对国产算力核心标的高度敏感。
关键分歧点: 最大的分歧出现在对万通发展的看法上。尽管其“含摩量”逻辑清晰,但多位群友指出该股“起不来,一起来就被砸”,并归咎于其地产主业已成空壳、公司历史上有收割散户的行为、以及盘中“埋掉的阴湿鬼太多”。这反映出,即便逻辑再硬,个股的历史表现和股东结构依然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板块在上周五集体调整后,今天上午迅速企稳并迎来强劲修复,多只个股涨停。
市场的热点主要由几则消息驱动:首先,一则关于“神秘G总”团队正与特斯拉密谈,拟收购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核心资产的小作文在盘前广泛传播。该消息虽真实性存疑,但成功点燃了市场对机器人赛道资本运作的想象。其次,产业链传出五洲新春获得了特斯拉机器人新的产能指引,并且正协同供应商在海外建厂。此外,军用机器人领域也传出增量,有消息称富临精工成为58所“机械狼”军用机器狗关节总成的第一批次独家供应商,订单预期可观。
群友情绪: 机器人板块的情绪修复非常迅速,显示出该方向的资金共识度依然较高。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产业链中具备明确订单落地或技术突破的个股,对具体公司的产能指引、客户进展等信息尤为看重。
关键分歧点: 分歧主要围绕“神秘G总”收购特斯拉资产的传闻。有群友直接质疑其为“编小作文”,认为马斯克不可能卖掉未来占特斯拉90%市值的核心资产。但另一方观点则认为,无论消息真假,都充分说明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战略价值已得到顶级资本的高度认可,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催化。
在科技股的喧嚣之外,上游资源品也出现了重要的基本面变化。一则关于刚果(金)钴出口配额政策的深度解读在群内流传,引发了对钴金属未来价格走势的关注。
该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将钴出口禁令延长至2025年10月15日,之后转为实施严格的出口配额制度。根据新规,2026年和2027年的年出口总量被限制在9.66万吨,大约仅为2024年产量的45%。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刚果(金)强化资源主权的标志,将直接导致全球钴市场从过剩周期转向持续性的紧缺周期。在此背景下,拥有自有矿山资源的龙头企业,如洛阳钼业和华友钴业,被认为将显著受益。
群友情绪: 对于钴金属的讨论,情绪显得更为冷静和理性,主要基于对宏观政策和供需格局的分析。关注该方向的投资者更看重其基本面的确定性反转逻辑,讨论中几乎没有分歧,体现了这是一个逻辑驱动而非情绪驱动的板块。
上午,光通信板块内部也出现了新的技术概念——OCS(光路交换),并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据群友交流,周末已有相关专家对OCS的技术路径和产业链进行了详细解读,让这一相对较新的概念清晰起来。OCS被认为是CPO(共封装光学)之后,能够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功耗和信号损耗的潜在方案。盘面上,光库科技和凌云光被认为是上午走势较强的领涨代表。
群友情绪: 市场对OCS的情绪呈现出“既兴奋又迷茫”的特点。一方面,资金对于光通信领域的新故事抱有极高热情;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较为前沿,许多投资者仍在学习和理解阶段,甚至有群友调侃“最近自媒体都是在科普ocs,生怕股民看不懂科技”。
关键分歧点: 主要分歧在于对技术路线的判断。有群友认为,这些新技术路径之间存在“互踩”关系,OCS的兴起可能会影响CPO的预期。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些技术更多是共存关系,适用于不同场景,只有投资者才会幻想一种技术能一夜之间完全替代另一种。这反映了市场在新技术方向选择上的不确定性。
临近“十一”黄金周,旅游板块也受到了资金的关注,其中
长白山成为焦点。核心催化剂是沈白高铁将于9月28日正式通车,届时从沈阳到长白山的时间将缩短至1.9小时 。这一交通上的“革命性升级”被市场寄予厚望,认为将极大刺激游客数量的增长,兑现“高铁红利” 。
群友情绪: 市场对长白山的看法较为一致和乐观。高铁开通是一个明确的、可预期的事件性催化剂,逻辑清晰,容易理解。群聊中对此话题没有出现明显的分歧,普遍认为是一个确定性较高的假日经济主题。
在成长股备受追捧的同时,传统行业也迎来了政策面的重要指引。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被群友形象地称为“钢铁反内卷”政策 。该方案明确提出,要严禁新增产能,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并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
群友情绪: 相比于科技板块的热烈讨论,钢铁行业新政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讨论的基调更为沉稳。关注这一领域的投资者认为,这是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政策指引。
关键分歧点: 群聊中未直接讨论分歧,但隐含的分歧点在于对政策执行效果的预期。虽然政策意图明确,但钢铁行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和地方利益博弈问题根深蒂固,市场对这类供给侧改革政策能否真正扭转行业“内卷”局面,可能存在潜在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