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人业务爆发式增长
销量与收入:2025年Q2机器人激光雷达销量达3.44万台,同比暴涨631.9%,环比增长189.1%;上半年该业务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84.8%,毛利率高达45%,远超公司均值(25.9%)。
客户覆盖:全球客户超3200家,覆盖割草机器人(Top 5厂商七位数订单)、无人配送(美团、北美外送平台)、具身智能(宇树科技等20+企业)等场景。
市场潜力: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预计2029年达39亿美元,人形机器人2035年或达1540亿美元,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感知层核心地位。
2、ADAS业务韧性优化
短期调整:2025年H1 ADAS销量22.05万台(同比-6%),主因两大客户车型周期调整,但毛利率逆势提升至17.4%(2024年同期11.2%),受益于自研SOC芯片降本。
长期动能:累计获133款车型定点(含8家海外品牌),EM平台半年内拿下45款车型订单,其中EMX独供某全球新能源车企32款车型,2026年起放量。
1、芯片战略:自研SPAD-SoC芯片替代FPGA,使电路板面积优化50%、功耗降40%、成本降50%,推动毛利率连续6季度攀升至27.7%。
2、数字化平台:EM平台(192-520线超远距雷达)适配L2+-L4场景,E平台(全固态)占据Robotaxi 90%份额,形成"EM4+E1"黄金组合。
3、机器人生态:推出Active Camera平台(RGBD多传感器融合)及灵巧手Papert 2.0,构建"感知-操作"全链路能力,切入具身智能硬件层。
1、车载领域统治力
全球首家车载激光雷达交付超100万台,2024年市占率26%居首,覆盖30家整车厂(吉利、比亚迪等)。
市场增长: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规模预计37亿美元,2032年达234亿美元(CAGR 30%);中国2030年车载市场或达916亿元。
2、机器人赛道卡位
无人配送领域揽获90%头部客户,割草机器人订单创行业纪录(3年120万台)。
人形机器人催化:2025年H1国内具身智能融资近200亿元,公司合作企业加速量产。
亏损收窄:2025年H1净亏损同比缩窄44.5%至1.49亿元,Q2环比改善显著。
机构预测:
瑞银:目标价47.8港元(较现价+24%),预计2026年扭亏,2026-2030年净利润CAGR达66%。
其他投行:2025-2027年收入预计20亿/31亿/39亿元,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转正。
1、技术路线竞争:特斯拉纯视觉方案若突破,或压制激光雷达中短期需求;4D毫米波雷达构成替代威胁。
2、客户集中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约60%,单一定点变动可能影响业绩。
3、盈利兑现延迟:尽管预计2025年Q4单季盈利,但量产进度或受车企排产拖累。
1、机器人业务爆发:高增长(600%+)、高毛利(45%)、千亿级市场渗透初期。
2、技术代差锁定成本优势:自研芯片驱动毛利率持续提升,数字化平台适配多场景需求。
3、双重赛道龙头地位:车载基本盘稳固(100万台+133定点),机器人第二曲线爆发。
4、盈利拐点临近:2026年一致预期扭亏,高净利润CAGR支撑估值重塑。
策略建议:短期关注机器人订单放量及Q3毛利率走势,中长期押注"车载+机器人"双引擎渗透。若技术路线未发生颠覆性变化,公司有望凭借芯片与生态壁垒,成为感知层"AI+机器人"时代的核心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