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中小盘 | 物业机器人系列活动三:新大正交流

用户头像
wink__wink
 · 广东  

简介:分享为纪要和一些投资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1、公司基本面概况

业务定位与产品:公司核心主业聚焦非住领域,提供整体物业综合方案及服务。在该领域有航空、学校、医养、商业、住宅物业和设施管理六大产品系列,覆盖非住多数形态。

区域布局演变:公司区域布局从区域化迈向全国化。上市初期,约85%业务集中在重庆,15%分布于周边两三个省市。上市四年左右实现全国化1.0版本。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约1/3不到的业务在重庆,2/3业务来自全国,主要是北上广深、南京、成都等一二线中心城市。

2、公司业绩表现

营收与利润趋势:公司业绩方面,营收增长幅度良好,但利润增长幅度略低于或落后于营收。利润增长滞后与社会经济环境、行业竞争及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

3、物业行业现状

行业竞争与资本:物业行业约两年内仍将处于较激烈的竞争阶段。自2024年年底起,资本市场及投资人重新关注物业行业,形成行业在左侧、资本在右侧的格局。资本关注回升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行业整体估值相对合理;二是物业场景中创新技术已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4、机器人应用历程

技术与商业成熟:机器人在相关场景的应用历程可分多阶段。早期,技术与商业条件均不足以支撑项目现场大规模应用,行业经历长时间摸索。2020 - 2021年左右,行业提及机器替代人工逻辑,但商务条件不成熟,仅技术逐步成熟。2023年底至2024年,机器人及无人车在物业等场景技术基本成熟,商业化应用条件能支撑降本增效,该关键节点出现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当前试点应用效应较好,但人机协同仍处于大规模应用早期。

5、人机协同影响

行业逻辑变革:人机替代改变行业基本逻辑,深刻影响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运营模式,使行业集中度在未来三到五年快速提升。

6、业绩波动原因

波动因素与趋势:业绩波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行业竞争加剧、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带来的大环境压力;二是2024年早期特殊投资的影响,对当年业绩形成负向冲击。从主业看,整体相对稳定。当前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处于相对合理位置,进一步下行可能性较小,上行幅度也较有限。未来若要显著提升利润,关键依赖新技术在项目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7、物业招工情况

用工结构变化:当前物业招工结构割裂。从用工结构看,年龄偏大员工比例增加,80后、90后及00后因认为物业行业“不性感”,从业意愿低。与多数物业公司不同,新大正员工以自招自管为主,虽招工结构有变化,但无明显招工难度。

8、机器人应用场景

保洁场景应用:在物业场景中,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基础物业服务的‘四保一客服’领域的保洁场景,具备大规模应用及良好人机协同效应。保洁场景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指服务范围红线内、建筑本体外,目前机器人和无人车应用成熟,可大规模使用;内环境指建筑本体内,因涉及多平面及立面,使用复杂,机器人替代效应不明显,处于大规模应用前期。公司将与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合作,开展非住场景定制化开发及人机协同方案制定,沉淀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基于底盘技术一致,未来机器人应用有望从保洁扩展至巡检、物流运输等领域,仅需对功能模块定制化二次开发,相关工作已在推进。

9、机器人替代效率

单一场景替代:当前单一场景下,清洁机器人替代效率较现实的布局为1个机器人替代4人左右。机器人复合使用的理想逻辑较通畅,如在机器人上附加摄像头、激光雷达系统等设备,可部分实现巡逻和巡检功能;但实操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在商业模式层面,甲方对服务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未系统性打通,对物业公司的组织和运营模式提出变革要求。因此,当前需优先推进单一场景的替代或协同提效,机器人复合使用带来的效率提升仍需时间。

10、应用加速原因

技术与成本变化:机器人在物业场景应用加速的原因可从技术、场景拓展及成本变化多维度分析。早期机器人公司多聚焦工业场景和交通场景,较少进入服务场景。近年来,部分机器人公司开始尝试服务类场景(如环卫场景),发现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无问题且场景足够大,于是逐步进入此类场景,并通过与场景内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商业化,这一趋势在2024年已较为明显。技术成熟是应用的基础,而商务条件的改善同样关键,2024年及2023年前后,商务条件趋于友好,对实际使用形成较好的提效支撑。以清扫保洁无人车为例,其成本变化显著:2023年时,此类无人车商务合作成本约50 - 60万(可能50万左右),生产制造成本约30万;到2025年,在技术迭代升级的情况下,商务合作成本已降至20万以下,头部公司的生产制造成本在第三季度约为10万。这一成本快速下降得益于国内制造业优势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1、场景应用差异

住宅与非住对比:住宅场景中,物业公司话语权强,应用推广可能性高、落地快。不过,住宅外环境技术成熟部分规模小,主要应用于车库等大平面。且住宅可复合使用无人设备,如无人车清扫时同步巡检,能迅速推广。 非住场景甲方强势,传统招标和考核基于人员数量,未来实现人机协同,商业模式将深刻变革,需较长时间,推广慢于住宅。 非住与住宅的关键差异在于数据价值。住宅人和资产固定,非住作为公共空间,人和资产流动产生的数据是未来宝贵资产,尚未大规模商用。通过机器人等工具布置搭建数据网络,对数字化和数据资产形成意义重大,但这是中长期目标。

Q&A

Q:新大正此前业绩出现小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业绩波动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影响,2024年还叠加了早期投资产生的特殊冲击。当前公司主业经营相对稳定,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已处于相对合理水平,下行可能性较小但上行幅度有限,未来若要显著提升需依赖新技术在项目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Q:当前物业行业招工难度如何?新大正对招工情况的感受是什么?

A:当前物业行业招工呈现割裂状况,主要体现为用工结构变化:年龄偏大员工比例上升,而80后、90后、00后因行业吸引力不足从业意愿较低。新大正认为招工变化主要是结构层面的调整,不存在显著招工难度问题,主要因新大正采用自招自管的员工体系,与多数物业公司不同。

Q:目前机器人在物业场景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具体应用情况如何?

A:机器人在物业场景主要应用于基础物业服务中的部分场景,其中在四保一客服服务体系中,保洁场景可大规模应用并具备较好的人机协同效应。保洁场景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应用已非常成熟且可大规模使用;内环境因涉及多平面及立面,替代效应尚不明显,目前处于大规模应用前期,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有服务商提供相关产品。公司正与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合作,针对非住场景开展定制化开发及人机协同方案制定,相关专利及软著等知识产权将作为公司资产沉淀。未来基于底盘技术一致性,机器人应用有望从保洁场景扩展至巡检、物流运输等领域,仅需针对场景定制功能模块,目前相关工作已在推进中。

Q:机器人在多场景复合使用的效率提升有哪些具体细节?

A:公司多个项目已应用机器人,可直观感受其效率提升。目前清洁机器人替代效率约为1台替代4人,部分机器人通过附加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可实现巡逻和巡检功能,但复合使用在商业模式层面尚未系统打通,当前以单一场景替代或协同提效为主,复合使用的进一步推广需时间推进。

Q:机器人工具在住宅与非住宅场景的应用,哪类场景落地速度更快、规模更大,降本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A:在住宅场景中,因物业公司话语权较强,机器人工具推广可能性更高、落地速度更快。其主要应用于车库等大平面区域,且支持无人设备复合使用,可快速推广。但住宅场景中技术成熟的外环境应用范围较小。在非住宅场景,甲方基于人数考核的传统商业模式需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这一过程深刻且长期,因此落地速度慢于住宅场景。非住宅场景的核心差异在于,其流动的人和资产产生的数据是未来重要的数据资产,目前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对数字化及数据资产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大正推广机器人的底层逻辑之一,属于中长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