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的柜台前,咖啡机嗡嗡作响,曾经泾渭分明的饮品界限正在消失。当蜜雪冰城卖起5元美式,茶颜悦色在长沙开出独立咖啡店,古茗将咖啡铺进7600家门店,一场由奶茶品牌掀起的咖啡革命已悄然改变中国饮品市场格局。”
漫步长沙五一广场,茶颜悦色的顾客在“鸳央咖啡”门前排起长队,手捧一杯“辣妹子辣”或“空山新雨后”——这些名字充满中国味的饮品,实则是咖啡与茶的混血儿。
在河南的小县城,蜜雪冰城的绿色招牌旁,幸运咖的店员正制作5元一杯的美式咖啡,用现磨咖啡机打破“廉价即速溶”的偏见。
而在全国7600多家古茗门店,消费者用8.9元就能买到一杯使用金奖咖啡豆和鲜奶制作的拿铁。
奶茶品牌进军咖啡市场最彻底的方式,莫过于孵化独立子品牌。这些品牌虽与母体“同根生”,却拥有独立门店、专属定位和完整产品线。
2022年8月,茶颜悦色迈出关键一步,在长沙五一商圈同时开出五家“鸳央咖啡”门店。
与茶颜悦色同样坚持直营不加盟,鸳央以“茶不离咖,咖不离茶”为理念,探索“咖啡中做”的新路径。其产品售价区间为14-20元,如“辣妹子辣”售价18.8元、“竹林深处”13.8元,巧妙填补了茶颜悦色价格带之上的空白。
更早布局的是蜜雪冰城。早在2017年,这家万店奶茶巨头就开始孵化咖啡项目“幸运咖”。经历几年摸索后,2025年6月开放加盟的幸运咖迎来爆发式增长,门店数已突破4400家。
它延续了蜜雪冰城攻占下沉市场的核心策略:美式5元、冰淇淋2元,所有产品集中在5-15元价格带。为消除消费者对低价咖啡的疑虑,幸运咖门店墙上挂着咖啡饮品配比知识解说图,让顾客一目了然“拿铁”与“摩卡”的区别。
茶百道则在2023年底推出自有咖啡品牌“VIA”,瞄准精品咖啡市场,主推黄油奥白、燃烧芝士香菊拉铁等产品,客单价13-27元,同时售卖汉堡、贝果等轻食,打造“咖啡+烘焙”的复合体验。
对多数奶茶品牌而言,独立运营咖啡品牌投入大、风险高。更稳妥的选择是在现有门店开辟咖啡专区,以“店中店”形式试水市场。
沪上阿姨采取这一策略,在原有门店中设置“护咖”专区,主打鲜果咖啡,价格区间13-23元。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复用现有空间与客流,一杯咖啡的成本可能只需增加一台咖啡机和简单培训。
奈雪的茶则选择在菜单中直接加入咖啡品类。2025年,奈雪在数字化升级中强化了“香柚美式”等茶咖融合产品,通过总部与1700多家门店的“一店一群”高效协同系统,新品能快速触达全国门店。
奈雪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数字化运营体系——信息传递效率提升99%,私域营销活动协同效率同比提升99%。
最激进的策略莫过于将咖啡变为品牌标准配置,古茗正是这一路径的代表。
2025年6月,古茗宣布其现磨咖啡产品已覆盖全国超过7600家门店,从门店数量看已跻身全国咖啡连锁前五。这一规模背后是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咖啡豆从生豆烘焙到门店使用控制在30天内,全店使用新鲜牛乳和HPP冷榨果汁。
古茗的产品线覆盖四大类:经典款(美式、拿铁)、鲜果咖啡(苹果流沙美式、大橘美式)、低脂咖啡(Good轻椰拿铁)及创意咖啡(香草籽系列)。
2025年6月,古茗邀请吴彦祖担任品质合伙人,同步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依托规模效应挑战传统咖啡品牌的定价体系。
并非所有茶饮品牌都选择亲自下场。部分玩家通过资本运作,以投资方式切入咖啡赛道。
喜茶是典型代表。2023年,喜茶先后投资Seesaw、少数派咖啡、乌鸦咖啡等专业咖啡品牌。这种策略规避了自建品牌的风险,同时获得咖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份额。
茶颜悦色也曾短暂投资果汁品牌“果呀呀”,虽最终撤资,但体现了其对多品类布局的探索态度。
茶饮品牌纷纷布局咖啡的背后,是市场趋势、资源优势与战略防御的综合考量。
从市场看,咖啡赛道增长迅猛。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3817亿元,预计2025年达10000亿元,年增长率27.2%。而新茶饮增速已阶段性放缓至10%-15%。对寻求增长的茶饮品牌而言,咖啡无疑是诱人的增量市场。
从资源复用看,茶饮品牌拥有现成优势:蜜雪冰城在全国布局67个仓库,古茗约70%的门店与仓库距离在150公里内,实现97%门店两日一配。
这些供应链能力可直接迁移至咖啡业务,降低运营成本。以古茗为例,其仓到店的配送成本仅占GMV总额约1%,成为下沉市场供应新鲜咖啡的核心竞争力。
从战略防御看,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早已推出“茶咖融合”产品,甚至直接售卖纯茶饮品。茶饮品牌布局咖啡,本质是“以攻为守”,防止用户被咖啡品牌分流。
跨界之路并非坦途。奶茶品牌做咖啡面临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品牌基因差异。
奶茶强调甜感与风味层次,咖啡注重原料本味与制作工艺。
当蜜雪冰城5元美式遭遇消费者“是否现磨”的质疑,反映出市场对奶茶品牌专业度的天然怀疑。
其次是定位冲突。奈雪的茶2024年由盈转亏,亏损达9.19亿元,反映高端茶饮面临的增长困境。若咖啡业务定位不清,可能进一步模糊品牌形象。喜茶投资Seesaw而非自创品牌,或许正是为避免此类问题。
下沉市场虽空间广阔,但同样面临考验。古茗在县域市场推广咖啡时,需解决消费者认知教育问题。其解决方案是将产品视觉化——菜单配图、店员引导,降低点单门槛。
随着竞争深化,单一品类边界将进一步模糊。
茶颜悦色已构建“茶颜宇宙”,涵盖纯茶、咖啡、柠檬茶、茶酒及零食、文创等多领域。其子品牌“鸳央咖啡”和“古德墨柠”在2-3年内扩展至约100家门店,通过会员互通增强用户粘性。
数字化能力成为效率比拼的关键。奈雪的茶“一店一群”系统使其信息传递效率提升99%,数据运营让管理人员的管理半径提升10倍。未来,未建立数字化中台的品牌可能在精细化运营中掉队。
供应链深度决定市场边界。
古茗能将咖啡豆使用周期控制在30天,依赖的是覆盖全国的22个仓库及高效物流网络。蜜雪冰城在云南自建咖啡豆种植基地,从源头压缩成本。供应链建设需长期投入,可能成为中小品牌难以跨越的门槛。
随着古茗咖啡覆盖门店突破7600家,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门店超过5400家,这些从奶茶起家的品牌已成为中国咖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上海市中心写字楼,白领们用手机下单古茗的8.9元咖啡;在河南某县城街头,学生放学后走进幸运咖,用零花钱买一杯5元美式。
当这些场景变得日常,中国饮品市场的边界已被彻底打破。未来能胜出的品牌,未必是最纯正的咖啡专家,但一定是最懂中国消费者、最能整合供应链与流量的全能玩家。
毕竟在这个万亿市场中,胜负从不取决于你卖的是茶还是咖啡,而在于能否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一次次掏出手机扫码下单。
扫码链接新浪潮!
*本文来源于久谦中台 | 零售,作者徐匡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