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劲科技这个走势,意味着镁合金轻量化终于被二级市场认可。实际上,镁合金行业这两年已经迎来了一大批先知先觉的产业资本。宝武镁业今天股价也终于突破了2023年以来的下降通道,忽然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兴奋。借此机会,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梳理,为后续有兴趣投资的朋友做个指引:
【一】原材料:宝武镁业(A股唯一的镁合金材料供应商,盐湖提镁短时间内慎信)
【二】设 备:伊之密(行业比较有名的分别是日本的JSW、港股的力劲、大陆没上市的海天和伯乐、A股上市的伊之密,伊之密于2024年报中披露半固态设备已经35%+增速了)
【三】压铸件:分为已经在做镁合金的,和正在进入或准备进入行业的。压铸模具与压铸件类似,不再展开。如果以压铸件的业务体量为基准,我个人的排名如下
第一梯队:宝武镁业(公司早已完成精密压铸的全国性布局,分别是西南的博奥镁铝、华中的荆州云海精密、长三角的南京云海精密+巢湖云海精密+安徽宝镁合金、渤海湾的天津六合镁、珠三角的惠州云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旗下的重庆博奥镁铝,前段时间上过央视,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单独这个企业,如果上科创板,至少50亿市值。)
第二梯队:万丰奥威、星源卓镁(宝武的优势,除了体量更大,更大的区别在其与主机厂的关系。宝武旗下的重庆博奥镁铝,是与塞力斯、沃尔沃、吉利等厂家直接联合开发的一供,而星源卓镁是零部件的二供,这个区别代表了绝对研发实力的差距。没有刻意踩后者的意思,只是客观说下这个问题。也因为这个点,导致万丰、星源和A股的其他压铸公司没有本质区别,优势更多是先发,而非技术壁垒。当然,星源这种宁波民企身上的灵活策略及响应速度的优势,也造就了其自身的相对竞争优势。伴随着旭升、文灿等大型压铸集团进军镁合金,源源不断的资本将一起推动镁合金产业的快速壮大。特别强调一点的是,镁合金和传统的铝合金,很多技术、设备是相似的,甚至诸多环节可以共用,这就决定了,在汽车行业,下游主机厂一旦认可,行业爆发的速度将超乎想象。
第三梯队:①丰华股份、美利信、宜安科技等已经有小规模镁合金业务的;②传统的铝/锌合金压铸厂,类似旭升、文灿、爱柯迪、广东鸿图、嵘泰、永茂泰、美利信、合力科技等等,要么开始入场的的要么准备入场的,都收纳在同花顺一体化压铸板块中了,稀缺性差了些,就不赘述了。
总结:
****当PEEK材料一路高歌猛进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已将镁合金付诸现实。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没有马斯克,就没有中国电动车的今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2015年万钢主席引进特斯拉前后,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对比。三元锂电、永磁同步电机、一体化压铸、储能、低轨星链、火箭回收,不能说马斯克的一定对,但阿美莉卡那个男人确实值得尊重、他选择的路径务必要引起重视。
****机器人材料有诸多路径,其本质问题——轻量化革命已经到来。而这场革命,并非只在机器人行业。建筑建材、高铁飞机、电动汽车等等诸多行业,只要是非绝对承重型、高腐蚀的环境,镁合金由于其性能与价格的优势,成为铝合金的有力替代者。
****2024年,中国产了8000万吨氧化铝、4000万吨电解铝、1600万吨铝合金,然而,最上游的铝土矿,95%都是从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进口。叠加了自主可控的轻量化革命,国内镁合金资源非常丰富,镁合金必将成为铝合金的绝对替代者。然而,2024年,镁合金仅仅40万吨。镁合金的前景,何止十倍!
**** 师昌绪老院士曾经评价:镁合金的前景被大大低估了。这场轻量化革命下的宝武镁业,不就正是电动车的碳酸锂、光伏的硅料、半导体的石英、固态电池的硫锆、中美贸易战的稀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