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7.25日,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落地北京、辽宁、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10个地方,目的在于加快探索数据市场化价值化路径。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表示,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海南将立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探索数据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浙江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推动数据领域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北京将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试验区的制度建设、标准完善、数据开发中来,试验任务清单中的80%有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央视新闻)
数据确权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正处于政策驱动与技术迭代的双重红利期。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下从产业链布局、技术路径、政策导向及风险管控四个维度提供投资建议:
投资逻辑:数据交易所是数据要素流通的核心枢纽,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已累计备案交易金额近 100 亿元,上架数据产品超 3000 个(nda.gov.cn)。建议重点关注两类参与者:
国家级交易所关联企业:如参股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或为交易所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如区块链存证服务商)。
区域政策试点标的: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明确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定价的省份,安妮股份(002235)等本土企业有望受益于 “技术服务费 + 存算设施使用费” 的阶梯计费模式(雪球)。
风险提示:交易所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清晰,需警惕交易量不及预期导致的估值回调。
投资逻辑:区块链、隐私计算、联邦学习是数据确权的三大核心技术,相关企业技术壁垒显著:
区块链底层平台:四方精创(300468)基于联盟链技术构建数据确权平台,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记录,在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数据共享中确权效率提升 50%(雪球)。
隐私计算解决方案:三维天地(301159)主导 RDA 数据封装标准制定,AI 自动打标技术提升数据标注效率 80%(雪球)。
联邦学习生态:微众银行 FATE 框架支持跨机构联合建模,隐私保护成本降低 60%,在医疗 AI 领域已实现 97.2% 的检测准确率(网页链接{CSDN 博客})。
风险提示:技术标准化不足导致定制化开发成本高企,需关注企业与行业标准制定机构的合作进展。
投资逻辑:掌控稀缺数据资源的企业具备天然护城河,数据资产化后价值倍增:
大宗商品数据龙头:上海钢联(300226)将钢材交易数据封装为 RDA 资产包,支撑浦发银行发行 “STEEL-CNY” 稳定币,年佣金利润预期达 9 亿元(雪球)。
航运物流数据垄断者:中远海科(002401)“船视宝” 覆盖全球 5000 + 港口船舶动态,物流数据 RDA 化后降低东南亚运费支付成本 30%(雪球)。
风险提示: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尚未完善,需关注企业数据质量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投资逻辑:自然语言处理(NLP)与计算机视觉(CV)技术可自动化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确权:
文本数据确权:拓尔思(300229)NLP 技术解析合同、财报等文本,生成标准化资产包,新能源领域订单增长 180%(雪球)。
图像数据确权:商汤科技(0020.HK)AI 图像识别技术为艺术品、设计稿提供版权存证,侵权检测准确率超 99%。
风险提示:AI 模型训练依赖高质量数据,需警惕数据偏差导致的确权纠纷。
投资逻辑:区块链确保数据流转可追溯,隐私计算保障数据 “可用不可见”:
跨链数据协同:蚂蚁链 “跨链互操作” 技术支持政务链与医疗链数据流通,隐私计算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案的 1/5(网页链接{CSDN 博客})。
跨境数据流动:广电运通(002152)参与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互通系统建设,黄金代币化存证量超 20 吨,赋能新能源资产跨境交易(雪球)。
风险提示:跨境数据监管政策变动(如美国《GENIUS 法案》)可能影响业务拓展(雪球)。
投资逻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正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北京: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推动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发放超 370 张,业务覆盖全国 22 个省市(nda.gov.cn)。
上海:上海数交所计划 2025 年挂牌 5000 个数据产品,上海钢联(300226)、华扬联众(603825)等本地企业深度参与(雪球)。
策略建议:优先配置在数据交易所所在地有深厚资源的企业,关注数据资产入表、金融创新等衍生业务。
投资逻辑:福建、浙江等地已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专项政策:
福建:安妮股份(002235)依托 “版权家” 平台为百万作品提供确权服务,闽保股份切入公共数据安全领域(雪球)。
浙江:浙数文化(600633)运营长三角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工业数据、政务数据交易创新。
风险提示:地方政策执行力度可能不及预期,需跟踪试点项目进展。
技术风险:非结构化数据确权依赖人工标注,成本占比达 40%;复杂模型上链存储成本超百万美元(网页链接{CSDN 博客})。
监管风险: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成本增加 30%,需关注中美欧监管博弈(网页链接{CSDN 博客})。
市场风险:客户付费意愿低,企业预算分配保守,定制化开发成本高(雪球)。
长期配置:选择技术领先、数据资源稀缺的企业(如上海钢联、四方精创),享受数据要素市场化长期红利。
短期催化:跟踪季度财报中数据确权业务收入占比变化,关注政策试点区域企业(如安妮股份、世纪恒通)。
分散配置:覆盖数据采集(物联网设备商)、确权(区块链平台)、交易(交易所服务商)、应用(金融 / 医疗解决方案商)全链条,降低单一环节波动风险。
数据确权行业正处于 “政策破冰 - 技术成熟 - 商业落地” 的关键转折点。投资者需把握三大核心逻辑:政策驱动的区域试点红利、技术融合的效率革命、数据资产化的价值重估。重点关注已实现商业化闭环的企业(如上海钢联、中远海科),并跟踪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数据交易所动态。长期来看,随着《数据二十条》实施细则落地与跨境数据流动机制完善,具备技术壁垒与数据资源的企业将主导行业格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