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老矿工008
 · 广东  

$拓日新能(SZ002218)$ 拓日新能与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柔性钙钛矿电池领域的合作:

一、拓日新能自 2019年起 即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钙钛矿电池研发合作,初期聚焦反型结构钙钛矿电池技术。

合作范围扩大 2022年起,香港城市大学加入合作,形成三方联合研发体系,持续攻关钙钛矿电池的材料、配方及量产工艺。

二、技术方向与核心突破 反型结构钙钛矿电池 团队专注于反式结构钙钛矿电池(即反型结构)的研发,该技术路线具备高稳定性与柔性潜力,适配轻量化、曲面化应用场景(如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柔性技术开发进展 实验阶段:在小面积电池上进行新材料、新配方及新结构优化,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和机械柔性。

量产化实验:结合自有产线设备,验证实验室成果在大面积柔性器件量产中的可行性,为商业化做准备。

行业突破:2025年行业实现柔性钙钛矿组件量产(尺寸达1200×400mm²,效率17.75%),拓日新能作为技术参与者具备相关储备。

三、研发进展与产业化进程

产线验证 利用现有生产线设备,开展量产化工艺实验

长期规划 量产技术成熟后,将调配资源扩大生产

四、技术优势与潜在应用 性能潜力

反型结构钙钛矿电池理论效率上限达33%(单结)或45%(叠层),显著高于传统晶硅电池。 高温环境下发电效率衰减更少,弱光响应能力优异,适合多样化气候条件。

应用场景拓展 柔性特性使其适用于: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曲面组件 车载移动能源系统 便携式太阳能设备 物联网传感器供电(公司明确提及研究方向)

五、团队与资源支撑 研发团队:

公司设立专项钙钛矿研究团队,主导校企合作项目攻关。

产学研协同:除北大、港城大外,还与南开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高校深化技术合作。

设备自研能力:智能机器人及自制产线设备降低量产成本,支撑柔性技术落地。

六、行业展望

钙钛矿技术被视为光伏产业革新方向,预计2030年国内渗透率达30%(新增产能161GW)。拓日新能通过校企合作积累的反型/柔性技术储备,有望在BIPV等新兴市场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