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英飞拓(SZ002528)$ 的未来发展前景呈现出政策驱动与内生调整并行的特征,其核心业务的战略聚焦与技术升级将成为破局关键,但财务压力与市场竞争仍是主要挑战。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
英飞拓作为深投控控股的 ST 企业(持股 26.35%),其业务以智慧城市为核心,覆盖智慧园区、智慧政务等场景。通过物联中台、数据中台等技术,公司构建了 “数字底座 + 应用平台” 的三层架构,尤其在安防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参与上海宝山区 “雪亮工程” 部署全球最大人脸识别系统(3000 路智能摄像头),实现社区、道路的实时布控与身份鉴别。2025 年,公司进一步聚焦中高端业务,剥离持续亏损的数字营销子公司新普互联,专注于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
作为深投控体系内企业,$ST英飞拓(SZ002528)$ 在国资云建设中具备天然优势。其全资子公司曾与华为合作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务云数据资源池项目,并参与 “鹏城云脑 Ⅱ 扩展型”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25 年,国务院国资委加大对国资云的支持力度,要求央企数据全面上云并提供 30%-50% 建设补贴(单项目最高 5000 万元),这为英飞拓带来潜在订单机会。例如,公司与深投控合作获得广东省某城市国资云项目(金额约 2 亿元),显示其在区域市场的渗透能力。
英飞拓的物联中台已实现设备数据传输加密、存储租户隔离等安全功能,并支持国产化操作系统适配。2025 年,公司推出新一代物联中台,与华为在 AI 领域深化合作,例如共建智慧园区实验室并完成鸿蒙 OS 适配。这种技术协同有助于其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抢占份额,尤其在政府及关键行业项目中满足信创要求。
2024 年,英飞拓营收同比下降 32.35% 至 9.45 亿元,但净利润亏损 4.04 亿元,同比减亏 47.63%。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措施(如压缩三费支出、控制融资规模),但营收下滑反映出数字营销业务剥离后的短期阵痛。2025 年一季度冲回资产减值准备 5446.82 万元,进一步优化财务报表,但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仍需观察。
公司因连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若 2025 年未能实现盈利,可能面临退市。此外,2023 年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截至 2025 年 7 月仍未结案,这对其融资能力和市场声誉构成潜在威胁。
国资云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格局,深桑达 A、中国电信等巨头占据 60% 以上份额,st英飞拓目前市场份额约 5%。尽管公司通过区域项目(如广东省国资云)实现突破,但在全国性竞争中仍需面对技术壁垒和资金实力的挑战。
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数据安全立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国企数字化转型要求,为st英飞拓的智慧城市与国资云业务提供长期利好。例如,2025 年国资央企云使用比例预计超过 50%,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超 2100 亿元,其中 84% 需求来自党政和重点行业,这与英飞拓的业务方向高度契合。
英飞拓与华为的合作从基础设施延伸至 AI 应用层。例如,双方共建智慧园区实验室,将华为的跨终端互联能力与英飞拓的智慧园区系统融合,实现资源调度优化。此外,公司参与深圳鹏城云脑 Ⅱ 扩展型项目(已交付),积累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为未来 AI 算力服务奠定基础。
st英飞拓剥离新普互联后,需证明智慧城市业务的营收增长能力。2025 年,公司计划通过 “顶规 + 集成 + 平台 + 运营” 全链条服务体系,在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领域实现突破。若能持续获得政府订单(如智慧城市、应急数据治理项目),有望缓解营收压力。
作为控股股东,深投控在业务协同上提供了一定支持。2025 年,st英飞拓与深投控及其下属单位的日常关联交易预计不超过 1.005 亿元,涉及采购、销售等环节。市场传闻st英飞拓可能是深投控资产注入的潜在标的,若属实,将显著增强其资金实力与业务协同效应。
公司需在 AI、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例如开发 “空间数字化” 和 “产业数字化” 双数字孪生体系,以提升项目溢价能力。同时,海外市场(如北美智能家居)的拓展效果将影响其收入结构优化。
st英飞拓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政策红利兑现、技术竞争力提升与财务风险化解的平衡。短期看,国资云项目的落地速度与盈利能力是关键;中长期需依赖智慧城市生态的构建与国产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信号:
积极信号:2025 年国资云订单超预期、与华为合作项目商业化落地、深投控资产注入进展。
风险信号:证监会调查结果不利、营收持续下滑、退市风险未能解除。
总体而言,英飞拓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具备潜在价值,但需警惕 ST 公司的高波动性,建议密切跟踪其业务改善与风险化解的实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