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业绩
H1销售额:16.62亿美元(同比↓6.0%,按不变汇率↓5.2%)。
Q2环比改善:公告指出"Q3销售额有望环比Q2改善",暗示Q2表现优于Q1(未披露具体数据)。
下降主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贸易政策变动导致批发客户采购谨慎,叠加终端需求疲软。
盈利能力
毛利率:59.2%(同比↓100基点),与Q1持平(成本控制抵消部分压力)。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16.2%(同比↓270基点),较Q1保持稳定(严控费用抵消收入下滑)。
净利润:1.30亿美元(同比↓29.4%),Q2环比趋势未披露。
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H1净流入1.22亿美元(同比↓36.9%),Q2显著改善(Q1为负值,H1由负转正)。
调整后自由现金流:1150万美元(同比↓85.9%),主因营运资本需求增加。
资产负债表
净债务:11.62亿美元(较2024年末↑5.3%),流动性储备14.13亿美元保持充裕。
股份回购:H1回购1,669万股(耗资4,290万美元)。
品牌表现
新秀丽:8.54亿美元(↓4.7%),高端品牌韧性较强。
TUMI:4.02亿美元(↓2.5%),欧洲增长6.2%部分抵消其他区域下滑。
American Tourister:2.65亿美元(↓12.7%),价值导向型产品受消费降级冲击最大。
产品结构
旅游产品:占比63.8%(↓7.9%),需求持续承压。
非旅游产品:占比36.2%(↑180基点,↑0.1%),Gregory品牌增长14.7% 驱动品类优化。
渠道动态
DTC渠道:占比39.6%(↑150基点,↓1.6%),门店净增21家至1,140家,同店销售Q2降幅收窄至7.3%(Q1降幅更深)。
批发渠道:占比60.4%(↓7.4%),客户库存调整延续。
区域分化
欧洲:唯一增长区(↑1.6%),德国贡献显著。
亚洲/北美:分别↓7.3%/↓7.7%,中国、韩国及北美需求疲软。
关键举措
DTC扩张:零售网络持续优化,提升渠道掌控力。
产品创新:Q3推出新秀丽PARALUX系列(红点设计奖),强化非旅游品类。
成本管控:营销开支同比缩减15.9%(Q2延续紧缩策略)。
外部挑战
关税冲击:美国对东南亚关税上调(8月7日生效),公司产能转移见效(中国采购占比降至12%)。
消费情绪:短期疲软抑制复苏,但旅游长期增长逻辑未变。
短期:Q3销售额预计环比Q2改善,但宏观不确定性与关税政策仍是主要风险。
长期:依托品牌升级、DTC渗透及非旅游品类扩张(如Gregory)驱动增长。
资本规划:美国双重上市筹备中;平衡股东回报(H1分红1.5亿美元)、去杠杆与战略投资。
新秀丽H1业绩受外部环境拖累下滑,但Q2环比初现改善(现金流转正、毛利率企稳、同店降幅收窄)。公司通过严格的成本管控(营销缩减)和供应链调整(产能转移) 抵御短期压力,长期增长仍依赖旅游复苏及非旅游品类突破。
毛利率企稳
中期毛利率59.2%,与Q1持平(公告明确提到“毛利率和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与第一季度相比保持平穩”),终止了Q1可能的环比下滑趋势。
经营现金流由负转正
H1经营现金流净额1.22亿美元,Q2单季度显著改善(因H1现金流包含Q1数据,而Q1经营现金流为负值,中期公告提及“2025年上半年营运资金净额增加”拖累现金流,但H1整体已转正)。
同店销售降幅收窄
中期同店销售同比下降7.3%,较Q1降幅收窄(推算Q1降幅更深,因管理层称“Q3销售环比改善的可能性”基于Q2需求好于Q1)。
成本控制见效
营销开支同比缩减15.9%,Q2延续紧缩策略,抵消部分收入下滑对利润的冲击(H1经调整EBITDA利润率环比Q1未进一步恶化)。
批发渠道持续疲软
批发销售额同比降幅扩大至7.4%(H1),Q2未见好转(公告指出“批發客户在採購時更趨審慎”贯穿上半年,且无季度改善迹象)。
净债务攀升
净债务达11.62亿美元(较2024年末↑5.3%),Q2负债压力增加(因股份回购及分红消耗现金,同时经营现金流修复有限)。
American Tourister加速下滑
该品牌H1销售额同比↓12.7%,亚洲/北美市场Q2恶化(亚洲↓14.1%、北美↓20.9%),反映大众消费需求进一步走弱。
自由现金流锐减
调整后自由现金流仅1,150万美元(同比↓85.9%),Q2贡献微弱(H1自由现金流主要来自Q2,但仍远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新秀丽Q2环比Q1初现企稳迹象(毛利率、现金流改善),但结构性问题恶化(大众品牌失速、债务攀升)。公司通过成本管控和供应链调整(如产能转移)缓冲外部冲击,但需求端全面复苏仍需等待宏观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