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是否在出口管制范围内?

用户头像
边坡猴
 · 江苏  

根据2025年第58号公告,出口管制针对正极材料相关物项,其中明确包括:

二、正极材料相关物项

(一)3C901.a.1.压实密度大于等于2.5 g/cm3且克容量大于等于156 mAh/g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参考税则号列:28429040)。

(二)3C901.a.2.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相关物项:

a. 镍钴锰氢氧化物(参考税则号列:28539030);

b. 镍钴铝氢氧化物(参考税则号列:28539050)。

(三)3C901.a.3.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相关物项”,具体为镍钴锰氢氧化物(NCM氢氧化物,参考税则号列:28539030)和镍钴铝氢氧化物(NCA氢氧化物,参考税则号列:28539050)。这些前驱体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如NCM或NCA体系)的关键中间产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公告未对这些前驱体设定特定技术门槛(如密度或容量),而是直接针对物项本身实施管制,只要产品符合上述描述,即需获得出口许可证。

格林美GEM作为中国领先的电池材料生产和回收企业,其核心业务包括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和行业数据来看:

(1)三元前驱体:格林美的主要产品包括NCM和NCA氢氧化物前驱体,这些是其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的支柱。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达8.60万吨,产能利用率平均超过95%,并已实现超致密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的量产认证。公司在前驱体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位居国内前五(CR5达75%)。

(2)三元正极材料:基于前驱体,格林美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如NCM811或更高镍含量体系),技术指标包括克容量超过200 mAh/g、压实密度超过3.5 g/cm³的先进规格。这些材料主要供应全球动力电池和3C数码电池市场,已导入主流客户如三星、LG等。

格林美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NCM和NCA氢氧化物)直接匹配公告中管制物项,因此处于出口管制范围内。

公司成品三元正极材料本身未被直接列入管制,但其生产依赖管制前驱体,且公告整体针对锂电池产业链,可能间接影响相关出口。

格林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处于出口管制范围内。根据2025年第58号公告,该物项被明确列为管制对象(3C901.a.3),无需特定技术门槛,只要符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描述,即需获得出口许可证。格林美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已在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包括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如掺杂包覆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并开发出用于固态电池的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供货。公司还通过晶格掺杂等技术攻克难题,已将富锂锰基前驱体和正极材料推向吨级出货阶段,首批产品交付国际客户。因此,其相关产品出口将受管制影响,但管制不禁止出口,而是要求许可审批,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如防扩散)。

这一管制措施是中国在关键矿产和电池技术领域加强出口管理的延续,类似于2023-2025年对稀土、锗、镓和石墨的类似举措。一项政策的落地与执行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针对格林美,其影响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分析:

★短期影响

(1)合规成本上升:出口前驱体需申请许可证,涉及商务部、海关总署审批,可能延长交付周期1-3个月,并增加行政和法律合规费用。公司2025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已超8万吨,若国际订单占比高(格林美出口至韩国、欧洲等地),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订单延误或转向国内市场。

(2)供应链波动:全球电池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前驱体(中国占全球三元前驱体产能超70%),管制可能推高国际价格,但对格林美而言,若审批延迟,可能影响与海外客户如ECOPRO的合作。但是公司可以加强库存管理和本地化供应以缓冲。

★中期影响

(1)市场重塑机会:管制旨在推动技术本土化和高端化,格林美作为行业龙头,可通过定向循环技术和高镍前驱体创新(如克容量>220 mAh/g的超高镍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已解决电池用正极材料和前驱体的关键技术难题,利于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2)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类似2025年稀土管制导致美国供应链中断,电池前驱体管制可能引发欧美反制(如关税或本土化补贴)。格林美需多方位布局出口目的地,但整体全球需求强劲(2024-2031年三元前驱体市场CAGR达9.1%,2031年规模381.8亿美元),公司市占率高,可通过价格上涨受益。

(3)回收业务协同:格林美是全球锂电循环霸主,管制可能刺激海外回收需求。公司2025年计划提升 锂电车金属回收(如钴、镍),这可部分抵消原料进口依赖,增强业务韧性。

★长期影响

(1)战略升级: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格林美可加速海外产能布局,降低对中国出口依赖。整体而言,若管制执行温和(如许可发放顺畅),对公司影响有限;若严格,可能推动行业洗牌,利于技术领先者如格林美巩固地位。

总体上,管制对格林美的负面影响有限,甚至可能转化为竞争壁垒,因为小型企业合规难度更大。公司2025年产能释放强劲,三元业务预计维持高增长。

另外,格林美在印尼的布局是其全球战略的核心,聚焦镍资源开发和电池材料一体化生产。这直接缓解了中国出口管制的潜在冲击,并增强整体竞争力

其在印尼的布局规模与进展:格林美在印尼IMIP和IGIP园区投资超5亿美元,规划15万金属吨MHP(混合氢氧化物沉淀,镍钴锰中间品)冶炼产能,其中6.5万金属吨已满产,另2.5万金属吨于2025年10月建成。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Danantara基金合作,建设HPAL工厂和年产3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打通“镍资源—硫酸镍钴锰晶体—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全链条。印尼拥有全球40%镍储量,格林美利用本地红土镍矿,实现低成本原料自给(印尼镍价低于全球平均20%)。2025年印尼产能大幅释放,推动公司前驱体出货增长。

印尼的布局可以规避出口管制:如前驱体生产从中国转移至印尼,可直接从印尼出口至全球市场,绕开中国许可要求。印尼政策鼓励本地加工(2025年镍新规禁止初级矿出口),格林美一体化布局符合此趋势,无负面影响,甚至筑宽护城河(如印尼禁令进一步限制竞争者)。且具有成本与供应链优势:本地化降低物流和关税成本(印尼至欧洲运费低于中国20%),并锁定镍供应(公司印尼基地年产镍超10万吨)。这抵消管制潜在价格波动,预计降低生产成本10-15%。

因此本轮有关电池用的正极材料出口管制政策,对全球化布局和产品技术绝对领先的行业龙头公司而言是机遇大于风险。

(1)资源控制:印尼布局确保原料稳定,相比国内竞争者(如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格林美更早实现“矿产—前驱体—回收”闭环,市占率稳固。

(2)绿色与可持续:园区强调绿色冶炼(低碳HPAL技术),符合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利于出口欧美高端市场。2025年合作引入先进技术,提升就业和附加值,获印尼政府支持。

(3)全球竞争力:一体化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更快;回收业务协同(印尼基地回收废电池),增强循环经济优势。预计2030年,格林美印尼产能贡献营收超30%。

印尼布局显著提升格林美抗风险能力,将管制转化为机遇,公司产品技术不断创新,竞争优势强劲,在全球锂电产业链中保持领先地位。另外,随着国外电车的放量,站在国家和企业ESG发展的角度,格林美的智能化回收技术和系统也值得高看一手!合作才能共赢!#正极材料# $格林美(SZ002340)$ $能源金属(BK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