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上天投资机会
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影响分析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三体计算星座”首轨12颗卫星,标志着全球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系统进入组网阶段。该星座由之江实验室与国星宇航联合主导,具备以下核心突破:
1. 算力上天的颠覆性创新
每颗卫星搭载星载智能计算机,单星算力达744TOPS,整轨算力5POPS(每秒5×10^15次运算),相比传统卫星算力提升10-100倍。通过星间激光通信(100Gbps)和分布式调度,实现数据在轨处理,将传统“天感地算”模式升级为“天数天算”,数据时效性提升8倍以上。
2. 人工智能与天基模型的融合
星座搭载80亿参数的多任务天基模型,可自主完成遥感数据分级(L0-L4)处理,支持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场景的秒级响应,推动“AI+太空”的范式变革。
3.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国产化
关键部件如激光通信终端(氦星光联)、星载智能计算机(之江实验室)、智能网联卫星平台(国星宇航)均实现自主可控,为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国产化奠定基础。
二、A股受益领域及核心逻辑
(一)直接受益板块
1. 卫星载荷与通信设备
- 激光通信:星座依赖高速星间激光链路,相关企业如**上海瀚讯**(G60星链载荷唯一供应商)将受益于载荷需求增长。
- 星载芯片:相控阵T/R芯片(**铖昌科技**)、射频与电源芯片(**臻镭科技**)是卫星通信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且国产替代空间大。
2. 卫星平台与制造
- 智能卫星平台:国星宇航的合作伙伴*中国卫星(小卫星平台龙头)及航天环宇(宇航产品供应商)将受益于星座组网需求。
3. 地面应用与数据处理
- 遥感数据服务:航天宏图(女娲星座计划)和华力创通(北斗芯片)在应急监测、数字孪生等领域有协同潜力。
(二)中长期催化
- 商业航天政策红利: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北京等地已推出千亿级产业支持计划,低轨卫星发射需求爆发。
- 算力网络延伸:太空计算与地面云计算结合,将催生“天地一体化”算力市场,涉及边缘计算、AI模型训练等新场景。
三、重点推荐股票及操作指引
1. 上海瀚讯(300762)
- 推荐理由
- 公司是G60星链通信载荷唯一供应商,直接参与低轨卫星核心分系统研制。
- 技术壁垒高,2023年已交付首批地面站和测试终端,具备先发优势。
- 操作指引:
- 短期:受益于卫星组网加速,目标价看至45元(当前约35元),回调至30元附近可分批建仓。
-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需关注星间通信标准进展。
2. 铖昌科技(001270)
- 推荐理由
- 相控阵T/R芯片市占率超80%,为星网卫星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于低轨卫星放量。
- 2024年净利润增速机构一致预测超100%,成长性明确。
- 操作指引:
- 中长期:卫星互联网建设周期长达5-10年,建议持有至2026年,目标价150元(当前约100元)。
- 短期波动:若回撤超15%,可加仓。
3. 天银机电(300342)
- 推荐理由:
- 子公司天银星际是国内商业卫星恒星敏感器龙头,已承接SpaceX、亚马逊等国际订单,技术全球领先。
- 2024年“鸿鹄三号”万星计划催化,恒星敏感器需求激增。
- 操作指引:
- 波段操作:现价12元附近介入,第一目标位18元(对应2025年30倍PE),止损位10元。
- 关注点:海外订单落地进度及毛利率变化。
四、风险提示
1.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商业航天补贴或频谱分配可能延迟。
2. 技术验证风险:星间激光通信稳定性需进一步验证。
3. 市场情绪波动:板块估值较高(平均PE 60倍),需警惕短期回调。
太空计算星座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进入“算力驱动”新阶段,建议重点关注上海瀚讯、铖昌科技、天银机电,结合技术壁垒、业绩弹性和政策催化综合布局。短期以事件驱动为主,中长期需跟踪组网进度与应用场景落地。
$上海瀚讯(SZ300762)$ $*ST铖昌(SZ001270)$ $天银机电(SZ3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