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冷门股之儒竞科技

用户头像
小小起夜家
 · 海南  

一、实控人主要事迹与个人能力品行分析

儒竞科技实控人雷淮刚,1995年获得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担任教师长达8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 1 。2003年,雷淮刚带领团队以150万元原始资金创办上海儒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儒竞科技前身),开启了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转变。创业初期,公司资金紧张,雷淮刚团队身兼数职,既要研究技术,又要亲自下车间维修设备,体现了雷淮刚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雷淮刚的领导风格以技术驱动和战略规划见长,但存在管理细节不足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家用系统控制器及变频驱动器(2006年)和第一代商用系统控制器及变频驱动器(2007年),并在2009年推出第二代产品,2013年实现海外市场上市 。2010年,雷淮刚通过在北美、欧洲展会展示产品,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艾默生的关注,双方签订了"排他性战略供应商技术协议",并于2014年成立合资公司儒竞艾默生,为公司打开了广阔市场。这一合作被视为儒竞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雷淮刚称"通过行业老大的考察,相当于拿到免检证明"。

在人才培养方面,雷淮刚借鉴了大学教学经验,建立了专门的培养计划、培训课程和导师制度,注重员工职业规划,使公司研发团队保持相对稳定。2023年,儒竞科技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99.57元/股,成为当年创业板第二高价新股,融资约23.5亿元。雷淮刚表示,这将助力儒竞科技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流企业,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然而,员工评价显示公司存在管理问题。有员工在网络论坛上吐槽儒竞艾默生(后更名为儒竞智控)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离职率高(约60%),公司内部戏称为"新世纪骗钱计划" 。这些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2020年艾默生退出合资公司后,儒竞科技独立运营的阶段。雷淮刚的薪酬结构也存在一定争议,2023年年报显示,雷淮刚年薪190.91万元,高管团队平均薪酬118.78万元,虽然体现了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导向,但员工普遍认为薪酬水平不足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公司技术壁垒与行业地位

儒竞科技以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为研发基石,构建了三大核心技术领域:电机控制技术、电源控制及系统控制技术,以及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2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69件,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壁垒。

在电机控制技术方面,公司掌握了压缩机闭环启动控制、弱磁控制等21项关键技术,支撑变频驱动器和系统控制器研发。这些技术在商用空调、家用空调和热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2021年公司在商用空调系统控制器及变频驱动器领域国内市占率为13.72%,家用空调系统控制器及变频驱动器领域国内市占率为1.01%,热泵系统控制器及变频驱动器领域在中欧市场占有率合计为7.5% 。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占率提升至5.76%,显示了在新兴领域的拓展能力。

在电源控制技术方面,公司实现了电磁兼容优化与高效电力转换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如电动压缩机驱动器、电池热管理控制器等产品 。这些产品通过了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欧盟RoHS认证、中国CQC认证、CE产品认证、CB产品认证等国际认证,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公司建立了多机型通用控制算法库,支撑跨领域产品快速开发,如热泵系统控制器。公司设立了电磁抗干扰实验室、EMI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驱动器性能实验室、产品功能实验室、耐久性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产品性能测试体系。

从行业地位来看,儒竞科技在HVAC/R领域与艾默生、海尔等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但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与三花智控汇川技术等竞争对手相比,市场份额和毛利率仍有差距。2024年前三季度,儒竞科技毛利率为24.03%,低于汇川技术的30.59%、三花智控的27.44%以及麦格米特的25.27%,在可比公司中排名倒数。这表明公司在技术壁垒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端产品和高毛利业务领域的突破。

三、公司主要利好与利空因素分析

儒竞科技面临的利好因素主要来自政策支持和行业增长两个方面。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变频空调及热泵需求增长。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为公司HVAC/R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乘用车的平均油耗目标要达成4.0升/百公里,同时202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对15万元以下车型的10%补贴,直接利好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

在行业增长方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688.7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7.5%。2025年一季度,公司热泵领域业务同比呈现增长趋势,显示了行业需求的持续性。工业伺服领域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十四五"期间整个伺服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国产伺服品牌市场份额30% 。公司通过加大在自动化领域细分应用行业及机器人等细分市场的研发投入,力争工业自动化领域成为未来强有力的增长点。

然而,公司也面临客户集中度高、毛利率偏低、管理问题等利空因素。客户集中度方面,儒竞科技下游市场较为集中,主要大客户包括艾默生、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等国内外厂商。2019-2022上半年,公司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63%、72.35%、68.27%,其中对海尔的销售额占比达25%-35%。这种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的模式,一旦客户采购策略调整或需求下降,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毛利率方面,儒竞科技综合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9-2022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86%、22.12%、22.26%及22.04%,明显低于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8.85%、30.02%、27.27%、25.67%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降至24.03%,在可比公司中仍排名倒数。这表明公司在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短板,需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

管理问题方面,公司曾被员工吐槽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离职率高(约60%) 。虽然2025年一季度业绩有所回暖,但ESG评级垫底(华证2024年CCC评级)可能影响长期投资者信心 。应收账款和存货高企也反映了公司市场话语权不足的问题。2019-2022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83亿元、2.18亿元、3.07亿元、2.73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合计账面余额占比分别为72.71%、75.07%、64.05%及59.21%。存货账面价值从2019年的1.38亿元增长至2022上半年的4.21亿元,显示公司产品库存压力较大 。

四、盈利前景及2025年度全年利润预测

儒竞科技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著回暖,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9.42%;归母净利润5285.99万元,同比增长22.53%;扣非归母净利润4561.30万元,同比增长34.34%;毛利率提升至25.79%,同比上升2.35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可能已走出2024年的业绩低谷,进入复苏阶段。

然而,2025年全年利润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历史业绩波动:2024年公司营收12.97亿元,同比下降16.02%;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22.24% 。这主要受到上海新冠疫情封闭管控影响,公司生产基地从2022年4月初至5月初一直处于停工停产状态,部分产品交付延期,第二季度产品销量相应减少 34 。同时,疫情期间面临生产经营场所消杀、员工驻厂闭环管理、物流成本骤升等情况,致使相关支出增加,影响利润水平。

业务结构变化:公司产品相对集中,主要营收来源于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领域,2025年一季度占比62.95%,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占比34.94%,工业伺服系统仅占2.04% 。虽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增速较快(2020-2022年市占率从4.33%升至5.76%),但业务规模仍较小,难以支撑整体业绩 。

研发费用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升至8.46%,是近年来的最高点。这表明公司正在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技术竞争力,但也可能对短期利润产生压力。

应收账款风险:2025年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营业收入比值为66.05%,持续增长。若客户回款不及时,可能影响公司现金流和盈利质量。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儒竞科技2025年全年净利润可能在2.2-2.5亿元区间,同比增长约31%-49%。这一预测基于以下假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工业伺服业务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暖通空调业务受双碳政策推动有所回暖;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效应提升毛利率;应收账款管理有所改善,现金流压力减轻。

五、股价走势、股东变化及机构持仓分析

儒竞科技自2023年8月30日上市以来,股价经历了大幅波动。上市首日开盘报144元,涨44.62%,总市值约135.81亿元 。然而,此后股价一路下滑,截至2025年7月30日,股价为77.17元,年内涨幅约30%,但较发行价仍有约22%的跌幅

从技术面看,儒竞科技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76.97元,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

股东结构方面,雷淮刚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7.27%(限售股),与一致行动人廖原、管洪飞、赵佳生、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合计控制约63.5%的表决权,股权集中度高 。截至2025年7月10日,儒竞科技股东户数为9300户,较上期减少1.06%;人均流通股5311股,较上期增加1.08% 。这一数据表明公司筹码正在逐步集中,可能有利于股价稳定。

机构持仓方面,机构底部加仓,持有流通股明显增加。

该股抱团主力为国泰基金。

从估值角度看,儒竞科技当前动态市盈率约为34.30倍,低于行业平均(77.79倍),但高于2023年发行时的44.44倍,显示市场对其成长性预期有所调整 。若2025年全年净利润达到2.2-2.5亿元区间,对应市盈率约为29-33倍,估值相对合理。

六、中长期投资价值评估

儒竞科技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工业伺服领域的业务拓展能力,以及技术壁垒的提升和客户结构的优化。

从行业前景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工业伺服领域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保障电池安全和续航能力的关键子系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工业伺服领域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从公司优势看,儒竞科技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构建了较强的技术壁垒;与艾默生、海尔等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IPO募集资金9.82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为未来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 。

然而,公司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谨慎评估中长期投资价值: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占营收比例长期维持在七成左右,对海尔依赖度达25%-35%,客户集中度高 。若主要客户订单减少或合作终止,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毛利率偏低问题:综合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4.03%,在可比公司中排名倒数 。这表明公司在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短板,需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

管理问题:员工评价显示公司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离职率高等问题 。虽然2025年一季度业绩有所回暖,但ESG评级垫底(华证2024年CCC评级)可能影响长期投资者信心。

技术商业化风险: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但2025年1月明确表示:耗时逾年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仍处实验室阶段,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这一回应打碎了投资者对其"机器人概念股"的幻想,可能影响市场预期。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儒竞科技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可从以下角度评估: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优化:公司需加快技术转化效率,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改善盈利质量。若能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工业伺服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有助于提升毛利率和市场地位。

客户多元化战略:公司需降低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拓展更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兴客户。这将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市场话语权。

管理改善与ESG提升:公司需优化管理制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留存率,同时加强ESG管理,提升环境和社会责任表现。这将有助于吸引长期投资者,改善公司形象。

行业政策与市场需求:公司需密切关注双碳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等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把握市场机遇。同时,需应对欧洲热泵补贴退坡等不利因素,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基于以上分析,儒竞科技在中长期具备投资价值,但需警惕业绩波动和客户集中度风险。

七、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202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股价运行区间预测

乐观场景(行业复苏超预期):上沿:90-95元(接近历史高点修复)。如伴随行业整体情绪上升,则完全可能创历史新高。

中性场景(业绩兑现+估值修复):核心区间:75-88元(机构目标价中枢)。

悲观场景(需求不及预期):下沿:70元附近(破发底部支撑)。

2、终极结论:儒竞科技中长期具备显著投资价值,但需容忍短期业绩波动。其技术护城河(无框电机)与赛道红利(机器人+新能源)的稀缺组合,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净利润CAGR 30%+,现价对应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建议纳入成长股组合核心持仓。

3、其他

(1)该股炒作优势为创业板股票,流通盘相对较小,而且是牛市中难得的破发硬科技股,炒作起来比较方便,炒作劣势是绝对股价太高,假如绝对股价在20元以下,那就相当OK了。

(2)公司获得恰佩克奖项

恰佩克奖(The Capek Prize)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域的核心奖项,以“robot”一词的创造者卡雷尔·恰佩克命名,自2014年创立以来,其公正性与行业地位备受关注。

公正性:权威评委、严格流程与第三方背书构成三重保障,公信力稳固。

行业地位:政策与产业双重认可(机器人领域的“诺贝尔”),实际扮演“技术风向标”与“资源聚合平台”角色。

企业赋能:获奖企业普遍通过技术转化实现市场扩张,印证评选对创新与商业潜力的精准判断。

$儒竞科技(SZ301525)$ $赛腾股份(SH603283)$ $华恒生物(SH68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