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小小起夜家
 · 海南  

$蓝海华腾(SZ300484)$

蓝海华腾实控人邱文渊的创业历程与资本市场操作:

邱文渊的第一桶金主要来源于其在电力电子行业的多年技术积累和职业经历。在创办蓝海华腾之前,邱文渊已经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他的职业历程始于南京天正耐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南京耐特机电(集团)公司)南昱变频器分公司,担任技术部经理一职。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变频器技术的初步研发和管理经验。 随后,邱文渊加入了当时在电力电子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原名深圳市华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变频器开发部经理。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电力电子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华为电气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为邱文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00年,华为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华为电气出售给美国艾默生公司,公司随后更名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邱文渊随之进入艾默生工作,继续负责变频器开发部的管理工作。在华为电气和艾默生期间,邱文渊不仅积累了扎实的技术知识,还建立了广泛的行业人脉,这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6年初,邱文渊与徐学海、姜仲文、傅颖等9位原艾默生同事共同计划创业,于当年2月5日成立了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邱文渊等10名自然人通过委托代持方式设立了蓝海华腾优先公司,初始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凭借在华为和艾默生期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行业洞察,邱文渊及其团队很快获得了首笔创业资金。2006年7月,随着股东曹刚移居海外,其持股以原始出资额转让给其他股东,邱文渊的持股比例得以增加。 2009年的股权重组是邱文渊积累第一桶金的关键时期。当时,部分初创股东因经营理念分歧决定退出,邱文渊成功受让了12.2%的股权,同时引入了外部投资者银环控股和赵昀(分别受让15%和13%的股权。通过这次股权重组,邱文渊巩固了其在公司的控股地位,为后续的公司发展奠定了资本基础。2010年,公司彻底解除了初期形成的委托持股关系,股权结构更加清晰,邱文渊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邱文渊作为蓝海华腾的创始人和实控人,展现出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品格,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蓝海华腾的发展路径和企业文化。

技术背景与专业能力:

邱文渊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电力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他早在职业生涯初期就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多次荣获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这些荣誉反映了邱文渊在技术领域的卓越能力和认可度。在华为电气和艾默生工作期间,他负责变频器开发部管理工作,掌握了电机驱动的核心控制技术,这为后来蓝海华腾的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管理风格与领导力:

邱文渊的管理风格兼具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自2010年12月起,他担任蓝海华腾执行董事、总经理,2011年6月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在他的领导下,蓝海华腾逐渐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比高达41%(2015年数据),本科以上员工占比32%。这种注重技术创新的管理风格使得蓝海华腾能够持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矢量转矩控制型变频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等。

邱文渊的领导力还体现在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上。他早在2006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洞察到国内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领域的未来增长空间。这种前瞻性布局使得蓝海华腾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与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个人品行与职业操守:

从个人品行来看,邱文渊表现出了专注和持续奋斗的精神。从2006年创业至今,他始终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没有盲目多元化,而是带领公司深耕中低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等核心产品。即使在2019年公司面临亏损困境时,他仍然坚持技术投入,最终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邱文渊还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激励。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进行了两次股权激励计划,共覆盖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137人。这种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体现了邱文渊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感和远见。

行业认可与社会责任:

在行业认可方面,邱文渊领导的蓝海华腾曾荣获变频器行业协会“技术创新”奖、中国电工协会“最具竞争力自主品牌”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联合颁发的“2012电动汽车技术卓越奖”等奖项,公司被评为中国变频器十佳企业之一。这些荣誉反映了行业对邱文渊及其领导能力的认可。

然而,邱文渊的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与同为华为电气出身的汇川技术(300124)相比,蓝海华腾的发展规模和技术实力存在明显差距。汇川技术2023年已成为400多亿市值,年营收达到36亿,净利润达到9.3亿的企业,而蓝海华腾2023年营收仅为3.26亿元。这种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邱文渊在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方面的相对不足。

总体来说,邱文渊展现出了一个技术型企业家务实、专注、创新的特点,他的能力和品行构成了蓝海华腾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发展路径和文化特质。

邱文渊作为蓝海华腾的实控人,展现出了较为稳健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上市融资、股权并购和产业整合等多种方式,推动了公司的持续发展。他的资本运作风格不像某些激进的资本运作者,而是更注重与产业协同和战略发展相结合。

上市融资与股权激励

邱文渊最重要的资本运作成果是2016年成功带领蓝海华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上市为公司募集了必要的发展资金,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上市后,邱文渊及时把握资本市场机遇,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增强团队凝聚力。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进行了两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137人。2021年12月,公司向61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31.00万份;2022年11月,又向76名激励对象授予120.50万份限制性股票。这些激励措施有效提高了团队稳定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控制权变更与回归

2019年,面对公司业绩下滑和亏损困境,邱文渊展现出了灵活的资本运作能力。当年10月,邱文渊及其他股东与云内动力(000903.SZ)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合计持有的蓝海华腾18.15%股权转让给云内动力,转让总价超过5.5亿元,每股价格14.6元,较市价溢价31.17%。交易完成后,云内动力成为蓝海华腾控股股东,昆明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这一决策虽然让出了控制权,但为公司引入了国有资本和产业资源,为后续的业务协同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然而,这次控制权变更并未持续太久。2021年3月,邱文渊与徐学海的一致行动关系到期终止,邱文渊实际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为22.23%,重新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种控制权的回归体现了邱文渊在股权设计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周密安排,也反映了他对公司的持续影响力和控制力。

业务剥离与战略聚焦

邱文渊也展现出战略调整能力。2021年9月,公司处置了控股子公司杭州蓝海永辰科技有限公司41%的股权,使其收入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这一举措虽然导致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7%,但改善了公司的业务结构,使公司更加聚焦于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

股价管理与减持操作

在股东减持方面,邱文渊的操作也曾引发市场关注。2019年3月限售期刚过,包括实控人在内的8位股东便于4月计划合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2073.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9.97%。此后公司又多次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这些减持操作虽然合法合规,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信心。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些减持,也可能是股东为实现自身投资回报或引入战略投资者而进行的合理操作。

邱文渊经过多年职业发展和创业历程,积累了广泛的资源网络,这些资源涵盖了技术、产业、资本和政府等多个方面,为蓝海华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技术资源与“华为-艾默生”创业系

邱文渊最重要的资源网络来自于“华为-艾默生创业系”。这个网络起源于2001年华为将华为电气以7.5亿美元卖给艾默生电气后,引发的大量华为电气离职员工创业潮。这个创业系已成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目最多的创业体系之一,包括汇川技术英威腾蓝海华腾等多家上市公司。

邱文渊及其创业团队大多曾就职于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原名深圳市华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并随公司被并购就职于艾默生,负责变频技术的软件开发。这段共同经历使得蓝海华腾汇川技术等“华为系”企业有着相似的技术基因和企业文化。邱文渊与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曾是上下级关系,朱兴明还是邱文渊创业的鼓舞者之一。这种技术同源关系为蓝海华腾提供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产业资源与客户网络

在产业资源方面,邱文渊通过多年行业积累,建立了广泛的客户网络合作伙伴关系蓝海华腾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冶金、起重、石油、化工、机床、电动汽车、金属加工、建材、石材、木材加工、陶瓷、塑胶、空压机、洗衣机、供水、空调、市政工程、纺织、印刷、矿山等超过100个行业。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比亚迪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0年在深圳光明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这种深度合作不仅为蓝海华腾带来了稳定的订单,也提升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的技术实力。

此外,邱文渊还通过参股投资拓展产业资源。公司参股了12家企业,包括厦门蓝海华腾电气有限公司、无锡蓝海华腾技术有限公司、新疆蓝海中腾电气有限公司、嘉兴中腾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腾通达电控系统有限公司等。这些投资有助于公司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和供应链体系。

政府资源与政策支持

邱文渊也注重政府和政策资源的整合。蓝海华腾曾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认证,2023年公司还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这些资质认证为公司带来了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邱文渊还积极把握各地政府产业政策红利。如在厦门购置工业用地建设研发、生产中心和营销网络,在深圳光明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些布局不仅扩大了公司的生产能力,也加深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

资本资源与股东网络

在资本资源方面,邱文渊通过股权运作引入了多种类型的投资者。从早期的个人股东到机构投资者,再到国有资本云内动力,邱文渊展现了与不同类型投资者合作的能力。尽管2019年公司曾面临大股东减持和业绩下滑的困境,但邱文渊最终通过控制权回归稳定了公司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