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利是金对浪潮的几点批评:
1、利润率<1% = 没有技术壁垒?
数据:2024H1营收801亿元,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净利率1.0%。
行业属性:服务器是典型的“规模导向、成本加成”模式,全球龙头HPE、Dell同期净利率也仅2%~4%,浪潮1%属于赛道均值偏低,但并非异常。
结构原因:芯片成本占 BOM 60%~70%,CPU/GPU 又基本被 Intel、NVIDIA 定价,整机厂只能赚“组装+测试+方案”的钱,天然利润率薄。
技术壁垒≠高净利:服务器真正的壁垒在“高端型号/高速互联/散热/测试”的工程know-how 与供应链响应速度,而非品牌溢价。浪潮连续 12 年中国市占率第一(IDC 2024Q2 报 35%),本身就是壁垒的结果。
结论:净利率低是生意模式决定,不能简单推导出“没有技术”。
2、经营现金流 −55 亿 = 要“完蛋”?
数据:2024H1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55.4 亿元。
季节性:服务器 70% 订单集中在下半年交付,而公司需提前 2~3 季度锁料(尤其英伟达 GPU 需预付),导致 Q2 现金流常年为负,过去 5 年无一例外,全年再看 2021~2023 分别+21 亿、+35 亿、+28 亿,均转正。
库存策略:2024H1 存货 285 亿,同比增加 110 亿,其中 60% 为“发出商品”与“在途芯片”,属于为 Q4 大项目备货,非滞销。
现金储备:期末货币资金 93 亿元+未用授信 400 亿元,短期借款仅 49 亿元,偿债缺口并不存在。
结论:阶段性失血是“以销定产+长交期芯片”导致的营运资金占款,而非经营实质性失血。
3、 “组装厂”没有核心科技?
研发支出:2023 年研发费用 55.5 亿元,占营收 5.9%,远高于 PC 厂平均 2%;2024H1 继续 26 亿元,比例 3.3%。
专利与标准:累计有效专利 1.2 万余件,牵头或参与制定服务器国家/行业标准 120 余项;OAM(OCP Accelerator Module)全球规范由浪潮牵头制定。
高速互联与散热:在 800G 高速互连、48V 供电、冷板液冷等领域已批量供货,国内互联网大厂 AI 训练集群 60% 以上采用浪潮整机柜液冷方案。
关键芯片层面:确实不生产 CPU/GPU,但自研 BMC、RAID、SSD 控制器、AI 加速卡(TF2、TF3)已商用,属于“系统级创新+局部芯片替代”路径。
结论:把服务器等同于“攒电脑”是简化类比,高端服务器对信号完整性、功耗、散热、可靠性要求远高于 PC,浪潮的技术壁垒体现在“系统级工程能力+供应链速度”,而非消费级品牌溢价。
赛道不同:家电面向 C 端,可建立品牌溢价+渠道利润;服务器 100% B2B 招标,客户对价格极度敏感,二者净利率本就不能直接比较。 资产周转:浪潮总资产周转率 1.7 次(2023),远高于家电龙头的 0.8~1.0,靠高周转弥补低净利,ROE 仍能达到 10% 左右,与家电龙头同一量级。
社会价值:解决就业 2.3 万人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在 AI 算力底座国产替代中承担“白牌+整机”角色,使国内互联网厂、运营商能快速上线大模型训练集群。
结论:用家电的财务指标去衡量服务器属于“用错估值尺子”。 综合评判 作者指出的“利润率低、现金流阶段性为负”都是事实,但归因到“没有技术、公司要完”则忽略了行业特性和季节性规律。
投资角度:浪潮不是“技术溢价型”公司,而是“规模+速度”型周期成长股,适合在“AI 资本开支上行+估值 15×PE 以下”时布局,在“现金流转正+季度业绩环比加速”时兑现。当前股价已计入部分 AI 预期,不考虑牛市情绪的角度下看短期性价比一般,但远未到“价值毁灭”的程度。作者的情绪化批判,可当作风险提醒,却不足以构成投资结论。
实际上,作为算力的龙头股之一,在市场情绪和国家政策导向下,股价向上是大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