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硅业(SH603260)$ $通威股份(SH600438)$ $比亚迪(SZ002594)$
原创 多晶硅行业信息 多晶硅行业信息 2025年07月13日 23:56
在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合盛硅业曾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崛起,不仅书写了企业的传奇,也成就了浙江首富的商业神话。然而,如今的合盛硅业却深陷困境,多晶硅全面停产、员工工资拖欠,曾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构建的宏伟蓝图,正逐渐破碎。
合盛硅业的发家史堪称一部草根创业的励志传奇。创始人罗立国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涉足化工领域。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在工业硅和有机硅领域逐渐站稳脚跟,合盛硅业也随之诞生。凭借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合盛硅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硅和有机硅生产企业之一,罗立国也因此登上了浙江首富的宝座。
随着光伏产业的火热发展,多晶硅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合盛硅业决定进军多晶硅领域,计划在新疆鄯善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打造一个庞大的光伏产业园区。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资源,能够为多晶硅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时,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合盛硅业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多晶硅生产、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合盛硅业的多晶硅项目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技术层面,多晶硅生产技术门槛极高,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虽然合盛硅业在工业硅和有机硅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在多晶硅生产上,仍然与行业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方面,多晶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波动频繁。随着全球多晶硅产能的迅速扩张,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日益加剧,价格一路暴跌。2024年,P型多晶硅致密料最低跌至33.5元/千克 ,N型多晶硅复投料现货报价也低至38.5元/千克,合盛硅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合盛硅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多晶硅业务技术含量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支撑研发、生产和管理。但合盛硅业内部裙带关系严重,晋升不以专业技术为核心标准,导致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流失,新的专业人才又难以吸引进来,严重制约了多晶硅业务的技术创新和运营效率提升。
在重重压力之下,合盛硅业的多晶硅业务终于陷入了绝境。多晶硅产线全部停业,单晶硅组件业务也陆续陷入停滞,且复工无期。企业不仅社保断缴,还拖欠员工工资,留守人员持续减少,资金链紧张,运营管理混乱,士气低落,陷入恶性循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光伏产业园区,如今一片死寂,成为了合盛硅业困境的无声见证。
对于众多员工来说,工资拖欠问题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一些员工表示,自己已经数月没有拿到工资,生活捉襟见肘,房贷、车贷等各种生活开销让他们不堪重负。而合盛硅业在面对员工的讨薪时,却一直采取拖延的态度,这让员工们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一位员工无奈地说:“我们为公司辛苦工作,没想到却换来这样的结果。现在生活都成了问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合盛硅业的困境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合盛硅业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由于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管理不善等原因,逐渐被市场淘汰。合盛硅业的困境,也为整个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
在未来,合盛硅业能否走出困境,实现重生?这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市场环境的改善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罗立国来说,曾经的浙江首富光环如今已成为沉重的负担,他能否带领合盛硅业重新崛起,续写商业传奇,我们拭目以待。而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他们又能否早日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报酬,回归正常生活,同样牵动着无数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