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又一猪企陷入危机!二季度净利暴跌73%,生猪业务成“烫手山芋”

用户头像
--大圣--
 · 浙江  

$牧原股份(SZ002714)$ $合盛硅业(SH603260)$ $万科A(SZ000002)$

最新猪价资讯就看 养猪网 2025年08月30日 11:50 湖南

这两天,挂面行业龙头克明食品的半年报引发市场热议——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1亿元,同比下滑2.34%,二季度净利更是暴跌73%!而拖累业绩的“元凶”,竟是2023年跨界布局的生猪业务:养殖成本飙升41.68%,毛利率暴跌12.74个百分点,上半年生猪养殖收入2.45亿元,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挂面业务:高端化突围遇阻,库存危机敲响警钟

从面条到猪肉,跨界并购带来的不是业绩增长,而是沉重的负担。

8月28日,挂面第一股克明食品交出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8亿元,同比下降10.85%;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下降2.34%。其中,二季度单季度表现尤其惨淡,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0.17亿元,同比减少7.68%;归母净利润1453.14万元,同比暴跌73.04%。

克明食品过去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克明面业。其后公司改名,并展开多元化转型,如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正是来自于2023年新增的生猪业务板块

2023年,克明食品收购控股子公司兴疆牧歌,新增生猪养殖和销售业务,对外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商品猪、仔猪、种猪等,以及生鲜猪肉和猪副产品。

然而,这块被寄予厚望的新业务,却成了拖累业绩的包袱。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猪养殖收入虽然增长了18.73%至2.45亿元,但成本却飙升41.68%,导致毛利率暴跌12.74个百分点。屠宰业务同样表现不佳,收入同比下降18.93%至2.01亿元。生猪业务整体成为公司业绩的最大拖累。

随着业绩下滑,克明食品的财务状况也在恶化。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6.42%。这一数字自2021年的33.33%开始逐年攀升,显示公司债务负担持续加重。

具体来看,公司短期借款10.52亿元,长期借款8.86亿元,债务压力巨大。相比之下,公司2024年12月底的货币资金只有3.57亿元,而对应的有息负债达24.06亿元,偿债压力较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在财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2024年仍采取了激进的分红策略,拟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1.56亿元,甚至超过了1.4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如果算上2024年公司股份回购金额1.36亿元,公司分红加回购金额合计达2.9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199.90%。

克明食品的生猪业务困境,部分原因来自于行业整体环境

2024年,尽管生猪价格有所上涨,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约9成猪企都实现了盈利,但克明食品的养猪业务仍在亏损。期内,兴疆牧歌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净利润为亏损9470.73万元。

出栏量方面,因更换品种等因素,2024年兴疆牧歌出栏生猪33.32万头,同比下降28.41%。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养殖效益。

2025年7月,克明食品生猪销售情况仍不乐观。销售简报显示,兴疆牧歌7月份销售生猪4.19万头,销量环比下降28.78%;销售收入3558.39万元,销售收入环比下降38.92%。

反差:猪企半年报飘红,猪价创新低

在猪价走势继续低迷的背景下,多家上市猪企近日密集披露2025年半年报。牧原股份凭借成本优势狂赚105亿,而金新农罗牛山等企业却深陷亏损泥潭,行业分化愈演愈烈。

截至目前,涉生猪养殖企业已经发布中报的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大北农立华股份天邦食品华统股份傲农生物新五丰神农集团京基智农金新农罗牛山正虹科技等。

金新农罗牛山正虹科技亏损,绝大多数实现盈利,且盈利增幅与营收增幅间存在巨大“剪刀差”。例如,牧原股份营收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而归母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增速是营收的约34倍;温氏股份营收498.75亿元,同比增长5.92%,而归母净利润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超营收增速26倍;大北农营收135.59亿元,同比增长3.55%,而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50.93%,“超速”近70倍。

立华股份天邦食品例外,两家上半年营收分别83.53亿元、46.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2%、8.69%,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3.52亿元,同比下降分别74.10%、58.14%。

部分上市猪企2025年半年报业绩

反观猪价,今年以来始终低位徘徊,农业农村部生猪产品信息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14.57元/公斤,环比六个月下跌,同比连续三个月下跌。猪价也处于阶段性创新低,连续4周亏损。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如何解释猪企赚钱的“超预期”状态。对此,牧原股份回复风口财经,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因为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下降。其中,2024年,饲料价格下降贡献50%左右,今年1到7月份,公司养殖成本从13.1元/公斤继续逐步降至11.8元/公斤,但降幅主要来自生产成绩的改善以及单位期间费用的下降。

养殖成本和猪价似乎展开了一场降速角逐。7月销售简报显示,尽管销量比起去年普遍增长,但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行严重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牧原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30元/公斤,同比下跌21.86%;温氏毛猪销售均价为14.58元/公斤,同比下降23.06%;新希望商品猪价格14.44元/公斤,同比下降23.19%。

价格下跌直接导致销售收入下滑。牧原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温氏生猪销售收入48.77亿元,同比下降8.72%;新希望生猪销售收入18.02亿元,同比降幅达24.62%。

此外,原材料(尤其是饲料原料)成本价格的任何波动可能会对猪企的成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而眼下,又一场涨价潮正席卷而来。8月,新希望、海大、通威、中慧、安佑、大北农、双胞胎等知名饲料企业均发布了涨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