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李元芳-Victor
 · 陕西  

互联网医疗是不是好的投资赛道?
一、核心结论:互联网医疗是好投资赛道的核心依据
1.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持续高速扩张,长期空间广阔
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3925亿元,2024年增至4351亿元,2025年预计将突破4799亿元。
从细分领域看,AI+医疗影像诊断增长尤为突出,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58.3%,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互联网医院作为核心场景,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5万亿元。
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高成长性,尤其是在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赋能下,行业边界不断拓展,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2. 政策环境:从“规范引导”到“支持创新”,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政策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
- 医保支付政策:国家医保局2025年立项指南预设“互联网首诊”价格项目,一旦技术成熟即可放开,这将打破此前“互联网医疗不得开展首诊”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 技术应用规范: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84个AI医疗应用场景(如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
- 基层医疗融合: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与基层医疗机构结合,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创建(如广州369家医疗机构设置互联网医院),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政策的逐步开放与支持,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合法性框架与增长动力。
3. 技术驱动:AI、大数据等新技术重构医疗服务全流程
技术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在推动医疗服务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
- AI辅助诊断:通过整合影像识别、病理分析与基因检测结果,AI可实现复杂病症的交叉验证,提高诊断准确率(如腾讯觅影的AI辅诊准确率超95%)。
- 5G与远程医疗:5G技术支撑远程手术实时操控与高清影像同步传输,突破基层医疗设备局限,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等同于三甲医院的专业服务。
- 大数据与健康管理:通过对用户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的持续监测与分析,平台可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实现“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型。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更创造了新的服务场景(如全病程管理、垂直专科服务),拓展了行业的价值边界。
4. 市场需求:老龄化与慢性病驱动,用户习惯逐步养成
市场需求是互联网医疗增长的根本动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2025年预计达3亿)与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超4亿),对远程监测、健康管理、慢病干预的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用户习惯也在逐步养成: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7.7%,较2023年增加372万人。
这种需求端的刚性增长与用户习惯的养成,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确保了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
5. 产业生态:头部企业引领,细分领域竞争加剧
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完善,头部企业通过“医险协同”“全域流量整合”构建规模壁垒,中游厂商聚焦垂直场景(如肿瘤、慢病)建立差异化优势,新兴势力依托政府合作与消费级硬件渗透激活增量市场:
- 头部企业:京东健康(2025年上半年营收352.9亿元,同比增长24.51%)、阿里健康(2025年3月营收305.98亿元,同比增长13.2%)、平安好医生(2025年上半年营收25.02亿元,同比增长19.54%)等,通过“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的全链条布局,占据了市场的核心份额。
- 细分领域:好大夫在线(依托28万实名医生资源,聚焦医疗服务核心收入)、微医(全国34家互联网医院,连接7900多家医院及30万医生)、科大讯飞(智医助理覆盖5万家基层机构,AI辅诊准确率超95%)等,通过垂直场景的深耕,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生态完善与竞争格局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标的,覆盖了从“综合平台”到“细分领域”的不同投资方向。
二、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关键逻辑
1. 长期增长的确定性:需求与技术的双重驱动
互联网医疗的增长是需求端(老龄化、慢性病)与供给端(技术、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而互联网医疗通过“技术赋能”与“资源下沉”,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种需求的刚性与技术的不可逆性,决定了互联网医疗的长期增长确定性。
2. 创新空间:技术与模式的持续迭代
互联网医疗的创新空间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与模式升级两个方面:
- 技术应用:随着AI、大数据、5G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将向“更智能、更精准、更便捷”的方向升级(如AI+手术机器人、数字孪生医疗)。
- 模式升级:从“单次问诊”向“全周期健康管理”升级(如慢病管理平台、术后康复场景),从“线上咨询”向“线上线下融合”升级(如互联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这些创新将为互联网医疗带来新的增长引擎,确保行业的持续活力。
3. 政策与资本的协同: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政策的支持与资本的推动,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动力。政策通过“规范引导”与“支持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资本通过“资金注入”与“资源整合”,加速了行业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进程(如2024年数字医疗领域融资总额达620亿元,其中AI制药和手术机器人赛道分别占据37%和28%)。
这种政策与资本的协同,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加速渗透到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投资互联网医疗的风险提示
尽管互联网医疗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互联网医疗涉及大量个人健康数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行业的核心风险。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的实施,企业需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合法收集、存储与使用,避免因数据泄露引发的法律风险。
2.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政策仍在不断完善中,部分领域(如互联网首诊、AI医疗诊断)的监管规则尚未完全明确,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产生影响(如医保支付的覆盖范围、AI医疗设备的审批流程)。
3. 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尽管头部企业已实现盈利(如京东健康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5.96亿元,同比增长27.44%),但部分中小企业仍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如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依赖广告或补贴,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盈利模式(如是否依赖“流量变现”或“技术服务”),选择商业模式清晰、盈利可持续的企业。
4. 技术与人才的瓶颈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需要高端技术人才(如AI算法工程师、医疗数据分析师)与核心技术(如AI诊断算法、医疗大数据平台)。部分企业可能因技术实力不足或人才短缺,无法应对市场的竞争(如AI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医疗数据的分析能力)。
四、总结:互联网医疗是值得长期布局的好赛道
综合来看,互联网医疗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赛道。其核心优势在于市场规模的高成长性、政策环境的支持、技术创新的驱动及市场需求的刚性。尽管仍面临数据安全、监管政策等风险,但这些风险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政策的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互联网医疗赛道,应重点关注头部企业(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如好大夫在线、微医)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如AI+医疗影像诊断、数字健康管理)。同时,需关注数据安全、监管政策等风险,选择商业模式清晰、盈利可持续的企业,进行长期价值投资。
注:以上分析基于2025年8月前的公开信息,投资需根据最新市场动态与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