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率破30%,新能源商用车拐点真来了?

用户头像
和讯商业
 · 北京  

封面由AI生成

9月18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5年8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实现7.36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3%,市场延续稳健增长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首次站上30%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行业普遍将30%的渗透率视作关键拐点,跨过这一阈值,不仅代表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更意味着增长引擎正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不同于乘用车,商用车涵盖客车和货车两大板块。一直以来,客车的新能源渗透步伐较快,而货车,尤其是重卡,因技术复杂、初始成本高、适用场景严苛,一直被行业视为电动化转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不过现在,情况有了新变化。

新能源重卡“攻坚”

在产品形态上,商用车主要分为货车、客车和专用车等大类,并可进一步按用途、场景和载重等维度细分。从使用场景看,约90%的商用车用于物流运输,其中卡车(货车)占据绝对主流,客车则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长途客运。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滴滴等网约车也属于商业运营载客,但其车辆本身属于乘用车范畴,应称为“营运车辆”而非“商用车”,二者在车辆类型和管理范畴上存在本质区别。

从商用车市场的整体销量结构来看,客车占比远低于卡车,卡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用车累计销量为212万辆。其中,客车销量为26.52万辆,仅占总销量的12.5%;而卡车销量达到185.65万辆,占比高达87.5%。因此,卡车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对推动商用车整体新能源化进程具有关键意义。

一直以来,不同车型的电动化渗透率呈现显著差异。客车电动化水平最高,目前普遍已达到60%–80%。这主要得益于早期政府在公交电动化方面的强力推动,带来大批量集中采购;同时,客车固定线路、规律运营的特点,也更易于配套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比亚迪宇通、中通等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卡车尤其是重卡的电动化转型面临更大挑战。干线物流场景对续航里程要求极高,而当前充换电网络覆盖仍显不足,电池自重与布置方式也对车辆载重能力及复杂路况适应性带来明显限制,因此重卡长期被视为新能源商用车中最难突破的领域。

但今年以来,重卡电动化进程明显提速。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单月销量达到1.78万辆(注:数据基于交强险实销口径,不含出口和军车),环比7月增长7%,同比飙升182%。截至8月,新能源重卡月销量已有7次突破1.5万辆,其中6次集中出现在最近半年。

2025年8月,新能源重卡在重卡终端市场中的渗透率攀升至26.61%,较7月提升0.72个百分点,显著高于2024年全年的13.61%,比去年同期的15.68%高出近11个百分点,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新能源正在对重卡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最后堡垒”发起全面冲击。作为商用车领域中技术门槛最高、替代难度最大的板块,重卡的电动化进展实际上代表着着整个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也印证了技术迭代、成本优化与基础设施配套正在形成合力,推动商用车全面新能源化步入快车道。

成本优势显现,补能短板待解

在商用车领域,车辆本质是生产资料,是用户赖以谋生的赚钱工具。因此,拥有成本成为购车决策中最关键的因素,它涵盖了从购买、使用到最终转卖的全周期成本。只有当新能源商用车的拥有成本与传统燃油车持平甚至更低时,才意味着它真正具备了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一位河北沧州的卡车经销商告诉和讯商业,“新能源卡车能够快速推广,离不开技术迭代、政策支持、成本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在他看来,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多项鼓励政策协同发力,例如将老旧柴油卡车报废更新补贴的范围从国三扩展至国四排放标准,有力推动了高排放车辆加速淘汰。车主提前报废国四柴油重卡并换购新能源车辆,每车最高可获得14万元补贴,成为重卡新能源化的重要推动力。

“除了政策扶持,技术突破也是新能源卡车普及的直接原因。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些都增强了新能源重卡在实际运营中的便利性。”上述经销商表示。

技术的不断成熟拉低了新能源卡车的整体使用成本,当前新能源重卡不仅购置成本明显下降,在使用成本上逐渐展现出了竞争力。

例如,今年4月,申通首批36台新能源重卡正式投入江浙沪23条核心干线运营。运营数据显示,以上海到淮安单向375公里线路为例,该线路车辆月均行驶里程约11000公里,600度电量的电动重卡单公里电耗可控制在1.2度以内,单公里电费低至0.8元,相较于传统油车1.8元的单公里能耗成本,每公里直接节省1元,单辆车每月便能节省1.1万元。

若利用夜间谷电充电,1.5-2年即可弥补与燃油重卡的购车差价。在车辆8年使用周期内,剩余6年可为快递公司节省能耗成本57万元。这对精打细算的快递企业而言,降本效应极为明显。

但不可否认,新能源商用车规模化运营的关键瓶颈即补能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业内普遍认为,高功率快充桩占比过低,专用充电场站更是稀缺,而换电模式的覆盖网络远未形成,除此之外,充电设施还面临用地限制、电价不透明、互联互通性差等系统性问题,这些都直接抬高了用户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制约新能源商用车推广的关键因素。

新能源重卡成必争之地

新能源浪潮席卷商用车领域之际,重卡板块也悄然迎来新一轮的格局重构。

一直以来,国内中重卡市场由一汽解放东风汽车中国重汽等传统头部企业主导,但在电动化进程中,三一、徐工、宇通新能源等企业迅速崛起,已稳居销量前列。

2025年1-8月数据显示,三一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1.5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80%,市占率达16.08%;徐工以1.55万辆、同比增长177%的成绩紧随其后,占比15.87%。传统强者一汽解放同样表现强劲,新能源重卡销量1.44万辆,同比激增317%,占据14.73%的市场份额,展现出迅速转型的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时,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与陕汽集团在新能源重卡销量上仍稍显落后。但随着这些企业从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到渠道建设的全面发力,它们已快速重返第一阵营。尤其是一汽解放,凭借前三季度的强势表现,正展现出冲击2025年新能源重卡销冠的强大潜力。

行业预期也正走向高度乐观。在5月18日的宁德时代骐骥重卡换电生态大会上,董事长曾毓群预测:“重卡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三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突破50%。”

零一汽车CEO黄泽铧也在近期表示:“我们判断,在中短途运输场景中,三年内电动重卡替代率将达95%,目前约400万台的存量中短途重卡将面临全面置换。”

在这一转型浪潮中,传统动力巨头也展现出坚定的进军姿态。潍柴动力通过旗下子公司陕汽重卡深度涉足重卡业务,在半年业绩交流会上,潍柴动力明确表示:“我们预计全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将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随着国内商用车及工程机械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公司正持续加速市场开拓与产品交付,推动新能源业务收入保持高速成长。

总体来看,新能源重卡市场正进入群雄并起的关键阶段,传统品牌与新兴企业同台竞技,增长显著但竞争加剧。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商业化替代,仍需技术、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的协同演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