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兑现的技术及年份:不定期更新,先搭框架再补充细节,欢迎评论荐股
1,灵巧手:用于人形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2-3年 难点在于有限空间的机械控制和电子皮肤 。是一个很快能兑现成品机器的行业,原因在于控制灵巧手的算法基本上都在大脑里实现,而不是灵巧手本身。之后灵巧手会变成纯执行机构。目前预测,低端灵巧手会很快变成红海。目前300元-10万元的价格范围之后要变成几十元到几千元
2,六维力:用于人形和协作机器人,1-2年 难点是机械部分,和灵巧手一样,未来是纯硬件,因此会很快红海。量比灵巧手要多。大概1.5倍。目前5000-2万元,之后会几百到几千。2030年预估500万套。公司有$柯力传感(SH603662)$ 坤维,科力,蓝点,宇立等。
3,固态电池:兑现时间5年或以上。固态电池属于材料升级,因此概念很早就有,难点在于批量稳定性。$QuantumScape(QS)$ QS的亮点在于锂离子电极,省去了对石墨的依赖,而后者最大的供应国是中国。所以QS有战略的供应链意义。国内的声称固态电池,主要是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是指中间电解液变成了固态成分,优势是遇到损伤之后不会引起爆炸,缺点是固态的接触面积比液态差,所以无法提供大电流和一致性。所谓半固态就是固态边界处加点液体,增加了接触面积,但也增加了风险。半固态会更快落地,但是纯固态电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因此对于QS,每一次试点都是涨的动力,直到稳定量产飞天。国内看宁德microvast国轩
4,脑电 3-5年 脑电分植入式和非植入式。植入式信号强,干扰少,但是需要做手术,因此注定不会大批量,除非某种特殊场景,比如xxx。非植入式,信号弱,干扰多,但不需要手术。脑电上边某个技术结合将会得到1+1大于十的效果。但目前难点在于脑电本身。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可以实现简单的脑电控制基础。脑电需要理解的是,他不只是对脑电信号的理解,也是对使用者的训练。也就是你本来的向左走的脑电波并不是你真正操纵时的脑电波,而是另一个更简单更强烈的信号。因此,这之间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脑电只能适用于简单的有限的操作,就是这样的操作能找到大批量落地场景,也需要3-5年。
5,人形机器人 5-10年 人形机器人的难点是,首先没有场景,其次上游还未成熟,比如上边的六维力和灵巧手。还有关节的损耗,机械应力可靠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具身智能算法。成熟可落地的算法首先需要稳定的成熟的硬件,然后基于硬件才能验证算法,然后迭代,然后再最终落地于长期的可能不够稳定的硬件。因此等五年是合理的。ps,这里我们不讨论只用过demo的机器人。向$特斯拉(TSLA)$ 看齐
6,量子计算 5-10年
7,氢能 10年
8,可控核聚变 5-10年 BWXT 部件供应商。可控核聚变相比较传统核电厂区别在于目前量产的核能都是核裂变,核裂变的特点是需要链式反应,需要浓缩铀,因此运输储存和运营都有安全隐患。且反应后的废料难以处理。能量密度高于水电火电但低于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的特点是无链式反应,无放射性核污染,不需要浓缩铀。只需要氢元素的其兄弟们。但是为了发生核聚变,需要高温高压,需要高温超导。且核聚变对核裂变是一个替代的关系,当核聚变真的落地的时候,裂变也就到头了。因此选择公司一定要注意甄别。所以不要盲目跟买!另外这个行业一定是长期国家队领跑,排除法。
展望未来20年后,如果可控核聚变成功,会有哪些影响和实现?首先是石油煤炭在能源测需求减少,能源格局将发生大变革 ,氢能如果不快速发展和落地,那么以后将直接被跳过。 其次,太空旅行和人造物活动范围将扩大,无限能源意味着人造物可以走向无限远。再与ai结合,那么具身智能将代替人类去宇宙深处试错。最后,煤炭石油天然气将不是战略物资,而钨碳铌锡稀土等等材料的需求和重要性会急剧增加。以上内容系本人无端猜测,请不要随意引用和作为任何依据。
9,人工胰腺 3-5年 人工胰腺包括CGM+胰岛素泵+AI. 目前cgm 和胰岛素泵都处于竞争充分之后的蓝海市场,随着中国和美国近几年新玩家的加入,尤其在国内,开始进入cgm的红海市场,胰岛素泵还属于蓝海市场。对于高消费重度糖尿病患者,每周要花200块钱在cgm上,要花150块钱在胰岛素注射上。因此这个市场随着价格充分竞争降低和某些区域明显的长期通胀之后,会进入井喷增长阶段。但这也不是最终形态,这个行业最终形态是cgm和胰岛素泵在ai的指挥下联动,不需要人参与,直接控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胰腺。现在的产品中,没有ai的参与,无法完成自动闭环,必须是患者看到cgm中的血糖变化之后,再自己决定胰岛素注射。玩家德康,雅培,美敦力,GLUCOTRACK
10,手持超声 2年. 国内实际上已经有第一代手持超声,例如迈瑞,理邦等,国外gps和butterfly也有产品,但目前仍没有大量落地的场景。一方面受限于医生操作超声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中国这个最大市场因为某些原因,只能在医院使用。国外最大的应用场景是家庭医生和门诊医生。现在超声操作已经被放在了医科专业必修课里。第一家手持超声公司butterfly到现在都没有盈利。值得期待
11,常温超导
12,光子CT/Xray 1-3年 光子技术已经大批量产于西门子CT,且目前只有唯一一家公司。一台机器4000万。光子CT和普通CT最大的区别是sensor,从之前的闪烁体+pd的架构变成CZT 或者 CDT。西门子用了自己的sensor,市场上唯一一家可量产sensor被佳能收购。因此这个市场最大的爆点机会是有一家sensor公司突破技术,那么性能满足的情况下除了西门子和佳能以外的市场都是他们的。当然他们也可能被收购,这时就要看ceo的想法了。
13,商业卫星全覆盖 2-4年 除去特斯拉,国内的ntn其实吵了很多年,2024年底垣信签了很多合同,预计25年发星,但其实到现在严重延期。商业卫星和战略卫星最大的区别是商业卫星需要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从产品角度,还是要精雕细磨。从标的角度瀚讯股票已经涨飞又跌回来了。因此这个市场玩家已知,不需要看小公司,但最大的未知数是时间点,只要对新闻和事件有敏锐度,还是可以一战。对于特斯拉,我只能说买买买
14,毫米波医美
15,AR
16,半导体工艺扩展 1-10年 这是个很神奇的idea,涉及到生产工艺。传统的工艺一般都是机床,贴膜等等,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的方式。现在出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相比较传统行业工艺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一致性高,结构复杂的工艺设计,这对某些行业来讲,解决了其痛点。其实是引爆特点行业的一把钥匙。我已经找到某几个行业,但是需要更多成规模的行业。如果找到,那么利好就是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和这些行业本身。因此如果你觉得找不到这种行业,那就无脑买通用半导体设备厂吧,覆盖范围和产品范围越广越好,不过兑现收益率就不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