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瑞技术的预期差,在经营中找线索

用户头像
闷得而蜜
 · 广东  

A 股的金融消费场景,有时候特像小学课堂:调皮捣蛋的蹦得越高,老师拿教鞭一敲黑板,立马装乖;可老师刚转身,就又原形毕露。今天液冷板块就演了这出戏 —— 龙头英维克淳中科技之前涨得猛,遇到监管提示后稍作收敛。好在板块里有个 “乖学生” 强瑞技术,一直规规矩矩,公告函写得明明白白,今天稳稳扛起了液冷板块的大旗。这是它第一次当 “值日班长”,看这架势,以后需要它稳住场面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多。

强瑞技术股价站上 100 元,市值突破 100 亿,这可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拿到 “双百分” 的好成绩。估计不少股东心里开始打鼓:站上 100 亿后,这股价还能往上走多远?这两天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翻了不少资料初步摸底后发现,公司市值再上台阶的 “班底” 其实挺扎实。今天在雪球上抛出来跟大家聊聊,一起盘盘这背后的逻辑。

2020 年之前,当 H 还能在全球市场自由拓展的时候,强瑞技术其实是 H 供应链里的 “紧密跟班”,收入的90%来自 H。可以说,早期强瑞的成长轨迹,和 H 的全球扩张节奏紧紧绑在了一起。

H 公司被制裁的那几年,强瑞技术选择了坚定跟随 —— 陪着 H 在技术攻坚的路上一路往前冲。从通讯、手机、服务器到液冷、光刻机(新凯来)、机器人,H 布局的前沿领域里,强瑞几乎都同步切入了,不少项目要么是联合研发,要么直接拿下独家合作。这段日子里,强瑞不光积累了实打实的技术和平台能力,连企业管理都带着 H 的影子:跟着 H 干,不仅学技术,更学来了艰苦奋斗的劲儿和时刻紧绷的危机意识。

不过,完成早期原始积累后,管理层也清醒地意识到:单一依赖的模式难成大器。于是果断转向 “外延扩张 + 内生增长” 的双轮战略,这才有了后来的持续突破。

客户群拓展

包括H、富士康、立讯、蓝思、捷普、荣耀等。穿透后,是英伟达链、苹果链、H链全球三大产业链的供应商,公司持有苹果供应商代码,是苹果公司的一级供应商

业务拓展

1、3C消费电子:生产线装备治具(富士康、立讯、蓝思、华勤…);

2、新能源汽车:车载模块性能测试、车灯线体组装和检测、智能驾驶控制器模块功能检测(比亚迪赛力斯等H系);

3、液冷散热器:收购重组三烨维玺温控,打造风冷、液冷、浸没式全系列产品(英伟达、H、寒武纪中兴通讯英特尔);

4、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无刷电机、异型零部件和工装检测等;与国防科大合作开发特种作业机器人(合资公司: 强瑞超能)

5、国产半导体设备:光刻机、刻蚀机等精密零部件(新凯莱、上海微电子);

收购整合

a) 收购深圳市三烨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维玺温控技术有限公司,整合二者的资源形成完整液冷散热器产业。

b)收购旭益达无刷电机,进入人形机器人产业,现有客户主要为川洋精密、兆威机电和林微纳禾赛智能等。旭益达的无刷电机产品是减速机核心零部件 终端应用品牌包括小米、智元、宇树、iRobot、三星等,正在积极部署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客户供应。测试设备供应字节,宇树沟通方案中,云深处进展快。关节结构件打样中。

c)与湖南机器人国家队(超能机器人公司)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开拓特种机器人市场。

预期差

强瑞技术的业务板块不少,这100亿的市值怎么分呢?尝试拆解一下:

a、b、c、d、e、f 加起来能到多少? 有朋友说 c、e、f 单块业务各值 200 亿。这说法听着确实挺大胆,我当场就笑了 —— 不是否定,觉得步子迈得有点快。

目前我只是应急先把各项业务拆解开,然后一个个梳理清楚逻辑,再和同行比对参照。工作刚刚开始,对于具体数值暂时没太多发言权,毕竟估值这事儿得有理有据。不如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一起 “琢磨”,咱们群策群力多挖挖细节。或许过两个星期,等信息摸得更透、逻辑理得更顺,就能讨论出一个更合理的估值区间, 有想法的球友欢迎随时补充!

我再次给大家敲警钟:液冷赛道的长期增速确实值得期待,但短期交易热度太火热了,今天英维克淳中科技盘中那波大幅波动,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了 —— 波动起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千万别看着别人涨就盲目往里冲,理性看待行情,留三分清醒!

$强瑞技术(SZ301128)$ $英维克(SZ002837)$ $淳中科技(SH603516)$

免责说明: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投资风格不同、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差异,导致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雪球平台是 “信息分享” 或 “逻辑提供”,而非 “决策替代者”,另外,股票市场的本质是 “概率游戏”,没有 100% 确定的推荐。投资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收益与风险均由投资者自身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