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液冷,重要+忽视 — 液态金属

用户头像
闷得而蜜
 · 广东  

最近关心液冷比较多,板块也很火爆,围绕三大件在炒:

1、CDU(英维克…);2、快接头(川环…);3、液冷板(强瑞…)。

电子设备中,芯片等发热元件,与散热器(如散热片、散热模组、均热板)的接触面并非绝对平整—— 即使肉眼看光滑,微观上仍存在大量缝隙(缝隙内充满空气)。而空气的热导率极低(约 0.026 W/(m・K)),会形成巨大的 “接触热阻”,导致热量堆积在热源表面,无法有效散出,最终引发设备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烧毁。

GPU与液冷板之间需要一种“液体”传导热量,专业上叫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热界面材料),是电子设备散热系统中的核心关键材料,其核心作用是解决发热元件与散热结构之间的 “热阻问题”,通过填充界面缝隙、优化热传导路径,实现热量从热源到散热端的高效传递,最终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市面上采用“硅脂”作为主要的TIM材料。

英伟达最新的 Blackwell 架构 GPU 和 GB300 服务器系统已经将单芯片功耗推高到 1400W 的水平,远超传统散热技术的处理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硅脂等热界面材料 (TIM) 已经无法满足高功率密度芯片的散热需求,液态金属作为一种具有超高导热性能的新型材料,导热性能是硅脂的10倍,逐渐成为解决 AI 服务器散热难题的关键技术路径。

英伟达已经在RTX 5090 显卡首次用上了液态金属材料散热(TIM,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下图是海外科技博主分享的实物照片。

英伟达 GB300 NVL72 服务器采用了全液冷设计,将液态金属作为核心散热介质。该服务器采用镓基合金液态金属,在单芯片功耗达 1400W 的极端情况下,该液冷系统仍能将芯片温度控制在 78°C 以下(环境水温 45°C)。液态金属除了做TIM胶以外,也是热量传递的理想介质,替代液冷散热中的水和有机液体。

液态金属TIM,未来要在手机、AI 服务器、显卡、电动车这些 “高发热大户” 里普及。大家之前看的英维克那些 CDU、快接头、冷板,说白了更偏向五金件,技术门槛没那么高,想做的企业都能凑凑热闹。但液态金属完全是另一回事,配方是核心,生产工艺还都被专利卡着脖子,能玩得转的没几家,妥妥的 “垄断级” 好生意,利润空间不用想都知道很可观。再看市场规模,有数据说未来能到 80 亿美金级别,这蛋糕可不小。但问题是,现在这块市场基本被老外包圆了,像铟泰、固美丽这些外企占了主流,国内主要是泰吉诺。

最近有网友爆料,咱们A股其实有个液态金属的龙头 — 宜安科技苹果折叠屏铰链转轴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的一种)唯一供应商,有国内最大规模的液态金属非晶合金生产线。我特意去翻了翻雪球上的帖子,有朋友说宜安科技已经申请了液冷相关专利,专门去查了下,还真有这回事 —— 请教豆神的结果:

宜安科技的年报、半年报里,压根没提跟客户合作的具体信息 —— 是保密,还是另有隐情?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要是真像传言说的那样(跟大客户有深度合作),那这公司可就牛逼上天了:搞不好能成 AI 液冷的第四大关键角色 — CDU + 快接头 + 液冷板 + 液态金属TIM

更关键的是,这题材现在还跟刚上岸的海鲜似的,新鲜得很,没被市场炒过。有没有一直盯着宜安科技的朋友?出来聊聊,互通下消息呗,有没有希望加入英维克液冷俱乐部。

$英伟达(NVDA)$ $宜安科技(SZ300328)$ $英维克(SZ002837)$

免责声明+特别提醒: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研究心得和投资思考记录,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市场瞬息万变,个股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大家务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判断,投资决策请自己做主。赚钱了不用谢我,亏了也别来骂我,毕竟真金白银的操作权在你手里。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