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夕,“闷得而蜜 CN155 号” 航班的聚焦循环经济组团表现可圈可点,整体运行节奏稳健,显著跑赢同期大盘指数。其中,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惠城环保构成的 “铁三角” 逆势发力,成为组合核心支撑。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成功突破 400 元整数关口,创下历史新高,市值与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阳光电源则延续强势,在新一轮主升浪行情中走势坚定,量价配合下上行趋势清晰,为组合贡献了可观收益。
惠城环保双喜临门:
1、9月23日,俄罗斯最大的综合石化公司SIBUR到访惠城环保,深入探讨合作商机
2、9月26日,央企中资环宣布与惠城环保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废塑料循环利用。
1. 利益同频:从企业使命到国家战略的落地
惠城环保的 “惠国惠民惠股东” 并非空谈,其核心正是国家战略聚焦的 “白色污染” 治理领域 —— 这一赛道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 “双碳” 目标实现,属于典型的国家核心利益范畴。而此次合作的另一方中国资环集团,是联合中国宝武、中国石化等 5 家央企组建的 “国家队”,成立初衷就是统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破解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规模化难题。
这场 “央企 × 民企” 的携手,本质是战略资源的精准匹配:中资环承载国家产业规划的落地职责,惠城环保手握全球首创的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核心技术。二者结合让企业的技术商业化与国家的环境治理需求形成闭环,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同频共振,也让 “惠国、惠民、惠股东” 的定位有了实体支撑。
对惠城环保而言,中资环的背书直接打通了产业扩张的三大关键堵点:
资源端:中资环整合了华润环保 “润智收” 等覆盖 300 多个城市的回收网络,能为惠城环保的化学循环项目稳定供应原材料,从根源上解决废塑料回收分散、供给不稳定的行业痛点。
资金端:作为注册资本 100 亿元的央企平台,中资环可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支撑惠城环保从现有 20 万吨 / 年产能向 2030 年 1000 万吨目标迈进。
出海端:依托中资环的国家信用背书,惠城环保的技术输出已初见端倪 —— 此前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已专程考察其广东基地。这种 “央企政策兜底 + 民企技术输出” 的模式,正契合全球废塑料治理的需求,有望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 “外交新名片”。
资本市场对惠城环保的核心顾虑,始终围绕 “技术商业化能力” 与 “规模化运营风险”。而中资环的入局,相当于用 “国家队背书” 给出了确定性答案:
作为深耕资源循环领域的央企平台,中资环的合作决策必然经过严格的技术尽调,这直接打消了市场对 CPDCC 技术实用性的疑虑。
更关键的是,这种合作将吸引 “耐心资本” 入场 —— 跟随央企布局的长期资金,会替代短期投机资金,既为产能扩张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也将改善公司交易活跃度与估值逻辑。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合作更是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典型案例:用民企的技术活力激活央企的资源优势,为 5 万亿元规模的资源循环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 “央民协同” 范本。对惠城环保而言,这不是简单的 “抱大腿”,而是从 “技术黑马” 向 “行业领军者” 的身份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