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这么多年,我发现一个规律:真正能涨起来的好股票,早期都逃不过 “人红是非多” 的命运。
华为刚牵手赛力斯时,质疑声满屏:“就是个贴牌货”“传统车企搞智能驾驶,靠谱吗?”“华为只卖技术,赛力斯没核心能力,早晚会凉”。结果呢?问界销量一路飙,交付量月月创新高,质疑声悄悄没了,股价也翻了好几倍。当初的分歧,根本是市场没看懂 “华为 + 赛力斯” 的新价值。等销量这个 “实锤” 摆出来,所有人都认可时,低位上车的机会早没了。
前几年寒武纪被骂得狗血淋头:“年年亏、没正经订单,凭啥值几百亿?”“AI 芯片看着牛,根本没人用,就是炒概念”。当时分歧大到极致 —— 有人捧它是 “AI 界明珠”,有人踩它是 “圈钱骗局”。直到 AI 大模型爆发,寒武纪芯片在边缘计算、智能驾驶落地,股价从底部涨了不少。早期的质疑,本质是市场在试探它的新价值;等价值被实锤,上涨自然水到渠成。
十几年前 Tesla 刚露面时,没人看好:“电动车续航短、充电难还卖得贵,肯定活不久”,连传统车企都笑它是 “笑话”。但它靠电池技术突破、控住成本,从 Roadster 做到 Model 3/Y 全球大卖。回头看才懂:当初质疑声越凶,后来上涨空间越大 —— 所有人怀疑时,才有人低价卖,给看懂的人留了上车机会。
现在轮到惠城环保了,最近也被不少人质疑。有人说 “它做的固废处理、再生资源业务,技术门槛不高,竞争太激烈”,还有人说 “业绩波动大,确定性不强”。但这些质疑,其实和当初的赛力斯、寒武纪、Tesla 没什么区别 —— 都是市场没看懂它的 “新价值”。
1、评价、抹黑多 = 关注度高,是资本市场受重视的信号;
2、新产业 / 技术超大众认知,从质疑到接受需要时间;
3、AI 算力有顶级背书易被关注,惠城属化工冷门板块,认知门槛高,需更久被理解;
4、少数先知(如行业副会长)早布局,已推动股价大涨;
5、股价涨后,跟风者冲进来、挑刺者找机会,争议更烈;
6、踏空者为低价上车造谣,且公司被聚焦后,任何动作都易引新争议。
好股从不是一开始就众星捧月,反在质疑声里走高。
骂得越凶的人,越盯着票 —— 本质是潜在多方,就等认错上车。
他们一旦 “浪子回头” 高价买,就是股价的新补给,推高股价。
忍得住质疑抹黑,就是在攒上涨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