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盯着惠城环保研究,没成想赶上资金博弈最激烈的时候,股价跟基本面拧着走,雪球上不少朋友憋了火,怨气一股脑往我这儿撒。个别黑子带节奏,说我是 “产业链”、“高位唱票掩护撤离”,甚至编出 “重仓加场外期权谋私利” 的戏码 —— 听得我都想笑,合着我这理工直男,还能偷偷练出资本操盘的 “隐藏技能”?
实在架不住没完没了的揣测,索性把持仓亮了出来,却发现了令人意外的收获 —— 巨婴成群结队从窑洞里出来了。
作为总资金量高八位数的投资者,我大概属于A股里前千分之一的那一群人了。五个组合分摊风险 —— 绿色循环经济、英伟达 AI 算力、国产 AI 算力、创新药、新材料,每个都是 20% 左右,单组合也就 1-2 百万的规模。惠城环保是 8 月开始定投建仓,计划也是做到这个量级,根本没什么 “暗箱操作”。
我就是一个理工直男,投资虽然算不上高手,但勉强及格。我的理念是,疯狂研究,谨慎交易,多组合对冲,不求大富大贵,但行稳致远,跑赢平均数肯定不止。
并且,我是个 “三无人员”—— 无星球、无公众号、无卖课,既不靠这个圈钱,也犯不着骗粉丝。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深度点评的票,从来刻意避开高位。股价在底部的时候,我会高频讲逻辑,帮大家看清价值;等涨顺了、涨多了,反而会降低频率,甚至干脆不讲 —— 生怕有人追高被套。
2024 年 6 月讲罗博特科,当时股价才 60 出头,一路讲到 240 我开始提示风险,结果被粉丝群殴;后来跌到 130 我再出来讲,9 月破新高到 300,这时候倒没人提当初的怨气了。
去年 8 月说博瑞医药,7 月中旬跟现在惠城环保一样,连着大跌,我没停过分析,后来从 20 多涨到 120,9月初美国动手搞创新药,我当晚就提示风险,股价下来后,锅又扣到我头上。
今年初 20 元附近讲信息发展,后来涨到 90;7 元附近说海兰信,很快到 21;8 月强瑞技术 60 的时候连续点评,两周就到 120。这些票涨起来的时候,没人说我 “谋私利”,可一旦遇到调整,各种抹黑就来了。
我发现雪球粉丝,好大一部分是“巨婴”。他们活在梦里,活在一岁时的状态,梦想着有几亿身价的大v把他们抱在怀里,替他们挖掘宝藏,替他们遮风挡雨,无风险地带领他们发财致富 —— 天天靠别人的奶粉喂养。他们也不想想,如果我有几个亿的资产,会经常泡在雪球,会把自己的策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巨婴”在于成年人的资金决策权与婴儿式的责任逃避、依赖心理形成强烈反差,可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认知层面:拒绝深度思考,沉迷 “捷径依赖”
这类用户将投资视为 “坐等投喂” 的被动行为,缺乏基础认知能力与独立判断意识:
信息获取惰性:习惯性索要 “代码”“买卖点” 等直接结论,甚至将大 V 的分析内容直接等同于投资指令。例如在热门股票评论区,高频出现 “求持仓”“什么时候卖” 等伸手党式提问,对 “为什么买” 的逻辑毫无兴趣。
确定性执念:要求投资标的具备 “稳赚不赔” 的绝对属性,当股价短期下跌时,会陷入焦虑,频繁发帖询问 “为什么不涨”,将正常的市场调整视为 “异常情况”。
认知闭环固化:对与自身判断相反的信息产生本能排斥,例如在某只股票下跌时,只关注利好消息而忽略风险提示,甚至攻击提出负面观点的用户,形成 “屁股决定脑袋” 的思维闭环。
二、行为层面:过度依赖外部,丧失决策主权
其投资行为高度依附他人,将大 V、社区舆论等外部信号当作 “救生圈”,核心表现为 “抄作业式投资”:
大 V 依赖症:将头部用户视为 “救世主”,不仅照搬持仓,更要求对方对自己的投资结果负责。
羊群效应显著:倾向于追逐社区热点标的,在股票讨论热度飙升时盲目跟风买入,既不评估估值合理性,也不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缺乏风险控制:从未建立止损、仓位管理等基础规则,当亏损发生时,第一反应是寻找外部替罪羊(如 “大 V 误导”“市场不公”),而非复盘自身操作漏洞。
三、情绪层面:极端化表达,责任全归因外部
盈利时归因自我,亏损时归咎他人:形成典型的 “自我服务偏差”—— 若跟随大 V 盈利,会将成果归因于 “自己眼光独到”;若出现亏损,则指责大 V “欺骗粉丝”“不负责任”,甚至编造 “割韭菜” 等阴谋论。
情绪宣泄式发言:在评论区常用极端化语言表达情绪,例如股价下跌时刷屏 “垃圾股”“骗子公司”,或用侮辱性词汇攻击不同观点用户。这种行为本质是将投资压力转化为攻击性语言,类似婴儿通过哭闹释放负面情绪。
焦虑感传导:容易被社区内的恐慌情绪感染,例如在市场调整期频繁转发 “崩盘预警” 类内容,或发帖询问 “要不要清仓”,既加剧自身焦虑,也引发其他用户的非理性操作。
四、逻辑层面:混淆投资本质,背离市场规律
混淆 “分享” 与 “承诺”:将大 V 的投资思路分享等同于 “收益承诺”,忽略社区内容中普遍存在的 “仅供参考” 提示。例如某大 V 在帖子中明确标注 “个人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但仍有用户因跟随操作亏损而发起投诉。
短期投机思维:追求 “快速暴富”,对需要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标的毫无耐心,买入后若 3-5 个交易日未上涨就会失去信心,转而追逐下一个 “热点”,最终陷入 “追涨杀跌” 的恶性循环。
最让人膈应的不是黑子横冲直撞,而是一群 “巨婴” 的沉默:面对胡搅蛮缠的抹黑,他们不辩不争;可我花大量时间深入研究、分享的那些成功案例,他们倒乐此不疲地冷嘲热讽,仿佛我分享逻辑是 “原罪”,赚钱了是 “运气”,稍微波动就是 “坑人”。
既然道理讲不通,那索性主动 “清理”—— 从现在起,我这账号的除 “巨婴” 行动正式启动,三条铁规摆在这:
第一,不针对文章内容观点的跟帖,一律屏蔽。比如上来就扔句 “又来吹票”“肯定要跌”,连我分析的基本面逻辑都没看,这种没头没脑的吐槽,留着占地方;
第二,动不动就怀疑作者动机的人,一律屏蔽。张口闭口 “你是不是产业链”“是不是拿了好处”,拿不出半点证据,全靠脑补臆测,这种 “阴谋论爱好者”,恕不奉陪;
第三,开口就要代码、要收益率、要交易指令的人,一律屏蔽。炒股是自己的事,我分享的是研究逻辑,不是给你当 “提款机导航”,连独立思考都懒得做,只想伸手要答案的,趁早别来。
当然,雪球也不全是糟心事儿 —— 这里藏着很多良师益友,是我坚持分享的执念。有人会把自己挖到的行业信息同步给我,补充我研究的盲区;有人会提出新颖的观点,帮我跳出思维定式;还有人会在市场异动时及时提醒风险,比我自己盯盘还细心。
说起来,我虽 “三无人员”(无星球、无公众号、无卖课),但勉强算个刚及格的 “中户”,线下圈子里基本没人炒股,偶尔想聊两句投资,要么是听不懂,要么水平还不如雪球上的普通网友,线下投资共同语言简直是荒漠。若不是雪球上这些谈得来的朋友,我大概率早没了创作的热情 —— 毕竟,没人愿意对着一片冰冷的质疑,反复讲自己熬了无数夜研究的东西。
最后,我把自己在雪球的初心凝练成十二字诀:
乐分享、聚知音、谋共进、除 “巨婴” 。
往后还是会坚持扒公司、讲逻辑,但只跟愿意理性交流的人聊;那些只想发泄情绪、伸手索取的 “巨婴”,咱们就此别过,互不打扰。
$惠城环保(SZ300779)$ $罗博特科(SZ300757)$
免责声明+特别提醒:以上点评到的代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没有任何价值判断,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市场瞬息万变,个股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大家务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判断,投资决策请自己做主。赚钱了不用谢我,亏了也别来骂我,毕竟真金白银的操作权在你手里。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