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药品关税?

用户头像
吕执着
 · 浙江  

但凡,他说一个20%,或者50%,我都要抖一下了,毕竟那也是实打实的关税,然后他拍脑袋说了一个200%,其实大家也就都知道了,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昨天欧美药企对这个消息也是集体免疫,XBI甚至还涨了1%,基本都是交易TACO了。

现有的CXO合同,其实对关税是比较免疫的,但是大家还是担心羊毛出在羊身上,下面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结合政策背景、美国药品现状及行业韧性展开:

一、关税政威慑大于实质

特朗普提议对进口药品征收200%关税,但给予药企1-1.5年调整期(预计2026年底生效),允许企业将生产线迁至美国本土以豁免关税。这个时候,中期选举都来了,他过不去也就GG。

生物制品可能豁免:政策细则尚未明确,但历史经验显示(如对华关税),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大概率被排除在外,因其生产复杂且美国短期难以自给,建一个产线3-5年时间,那时候特朗普早就下台了。

政策矛盾性:特朗普一方面威胁加税,另一方面于2025年5月签署行政令要求药价降价59%-90%。若叠加高关税,将直接推高药价,加剧美国已存在的药品短缺危机,与降药价目标相悖。

所以基本上的概率就是,要求欧美药企降价,然后保持一个很低的关税税率,尤其是针对欧洲的药企。

二、美国药品短缺现状

2024年一季度,美国缺药达323种,创30年峰值,涵盖抗癌药、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等关键品种。典型案例:2023年美国抗癌药顺铂短缺,FDA紧急批准中国齐鲁制药的顺铂进口,连中文包装都未更换。

同时,美国80%阿莫西林原料90%布洛芬依赖中国进口。若全面加税,短期内将导致药价暴涨断供风险,美国政府难以承受民生压力。

三:CXO行业影响

业务模式天然避险

CXO企业提供研发与生产服务,而非直接出口药品。关税针对成品药,对服务费收入影响有限。不要跟我提M,,我强调很多次了,M也是服务性收入,原材料甲方爸爸买单(覆盖关税),成本也是给甲方,最后M也是收一个代工费,比如康德做的很多药,出来都是一堆粉末,然后给甲方自己做配套成药,生物很多就是原液了,市场上最终的成品药带包装,都是甲方自己加工之后的产物了。

生物制品豁免利好药明生物等企业聚焦大分子生物药CDMO,若生物制品免税,其核心业务不受冲击。

药企产能转移需时,CXO价值凸显,在美国新建药厂需5-10年,且成本高昂(单厂超20亿美元)。过渡期内,药企仍需依赖CXO的海外产能。

CXO企业可协助客户本土化布局(如技术转移、美国建厂),反而衍生新合作机会。

药明系在欧美亚多地设基地,可灵活调配产能,为的就是应对这些风险,且能更及时的满足甲方的需求。

综上,特朗普关税政策本质是政治筹码,受制于美国药品短缺及药价矛盾,全面落地概率低。即便部分实施,情绪冲击大于实质。

说点题外话:比如这几天,国内业绩极差的CRO开始暴涨,药明系反而软趴趴,这不就验证了我之前的观点么,CXO里面,只有药明和其他!凯莱英和康龙涨幅不算大,证明他俩也有点好起来了,不然业绩差,就要暴涨了!

其实说什么BD对国内占比高的CRO有好处,是扎扎实实的伪命题,为什么他们国内占比高?是因为国内药企很喜欢他们吗?是因为能力有限,走不出去!收费又低一些,所以吃吃国内的边角料订单,这点跟电池市场的宁德时代还是很像的,其实二三线的电池品牌都很感激宁王,因为他不打价格战,就是比别的贵,然后把一些空间留给了小弟们

机构们可以自问一个问题:随着国内药企BD一部分管线出去之后,开始有钱了,你们觉得,他们会拿这些钱,先找药明系?还是凯莱英康龙?或者干脆拿着钱乐呵呵的找泰格,昭衍去开发做CRO了?

我水平比较菜,创新药现在也只敢配置头部的百济,恒瑞,以及创新药ETF,当然,信达康方,也很强,我错过了(大腿拍断),现在只能守住自己的知识面,药明系我也拿的很稳,创新药吃饱,我大药明,喝个汤,混个水饱,问题总不大的。$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生物(02269)$ $百济神州(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