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就知道是按摩贴啦,在此宣布,药明近期新高之前,不再洗脚,不再冲卡。
说几个趋势性问题吧,最近的订单不方便说,不用问,问就是很炸裂。
一:管线BD后,国外MNC的抉择?
国内中小的biotech的项目BD出海之后,海外的药企不一定会为买的管线专门建产能做临床,而国内的biotech又没能力做国外的CDMO,所以这都是国内头部CXO的机会,尤其今年BD出去的都是双抗,ADC相关的项目,这都是公司非常好的机会。
二:管线BD后,国内BIOTECH抉择
国内创新药企在收到BD款之后,也会进一步投入研发,而药明生物一直都是国内biotech的合作顶梁柱,这个环境下,也是非常好的接单机会。
三:牵线搭桥会
药明生物在年初弄了一场牵线搭桥会,之后的几个月,国内的创新药企就疯狂跳出来BD项目,你们说巧不巧?当然,公司也参与了一部分BD项目,增加了不少在手订单。具体等中报看会不会公布吧。
四:未来机会
接下来两年会有陆续的爆款药专利到期,比如K药,司美格鲁肽等,届时药企为了跟仿制药抢市场,势必也会降价促销量,但是又不会去扩专利到期药的产能,所以肯定还是找CMO做代工,这个也是公司未来的机会。
诺和诺德:我明明有先发优势,却被礼来小子截胡,早知道我也找药明代工了。
药明生物:好的,诺哥,我成都的工厂已经备好,微生物发酵工艺,专门贴合您的司美格鲁肽发酵技术,做到量大,管饱,且便宜!
最近,公司领导人频繁出差丹麦,你们猜猜是为啥
最后,还是要补一句,关于创新药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创新药的临床前or临床一期二期管线,压根不计入估值,现在相反了,只要有好管线,好方向,默认都是成功,默认都是销量爆款,计算器按的火热,各个都是爆款药,到时候病人还够用吗?
你们可知道,做出一款效果好的药,才是药企走上慢慢盈利长路的第一步?有多少优质药,苦于没有销售渠道,销量都是很惨淡的,某些药的OS数据如果没有断档领先的话,很多患者还是会哪个便宜选哪个的。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你们别跟我加仓了,我是吕韭菜,加了就被套,但是我跌了拿得住,你们是拿不住的,因为我看2028年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