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百无聊赖__
 · 广东  

$三花智控(SZ002050)$ $拓普集团(SH601689)$
三花和拓扑最被低估和忽略的业务——液冷
三花智控:液冷技术全场景渗透,先发优势显著
液冷布局:从汽车到AI与机器人的技术迁移
1. 数据中心液冷
三花依托在汽车热管理领域的积累,快速切入AI数据中心液冷市场,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其核心产品包括液冷泵、温压传感器、流量控制阀等,适配冷板式和浸没式方案。例如,为英伟达GB200服务器定制开发的两相液冷模块,热密度处理能力达1000W/cm²(行业平均仅400W/cm²),单机柜价值量约18万元,毛利率高达45%。此外,三花的CDU(冷源分配单元)支持25kW至2MW的不同场景散热需求,并通过高精度压力变送器(年销超500万只)和全系列电动球阀提升系统可靠性,荣获2025年“液冷核心部件卓越贡献奖”。
在客户合作方面,三花已向华为、英伟达、Meta等头部企业批量供货,2024年AIDC液冷业务收入约10亿元,2025年上半年液冷业务营收占比突破12%,服务器液冷模块订单排期至2026年Q1。
2. 汽车与储能液冷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三花为特斯拉比亚迪等提供电池、电机、电控的液冷解决方案,其微通道冷板技术使电池模组温差控制在3℃以内,支持20C快充,并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适配固态电池的超薄液冷板(厚度≤1.2mm),计划2026年量产。在储能领域,三花的液冷系统可将电池放电深度从80%提升至95%,并通过直冷技术(制冷剂直接蒸发吸热)降低热管理能耗72%,已应用于多个大型储能项目。
3. 机器人液冷
三花针对人形机器人高动态散热需求,开发出集成液冷模组的执行器。其旋转关节精度达±0.01mm,故障率0.3%,通过特斯拉10万次疲劳测试,可将关节温升控制在15℃以内。墨西哥工厂已锁定2025年5万台机器人执行器订单(单机价值量约8000元),杭州基地规划2025年产能30万套,并与绿的谐波合作预留20万台/年产能。
未来预期:多赛道驱动业绩增长
1. 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液冷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1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机器人液冷需求随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量产逐步释放,三花在特斯拉执行器供应链中占比约50%-70%,单机价值量2.8万元。此外,三花的CO₂热泵技术(能效提升40%)和超临界CO₂换热技术(节能60%)契合全球“去氟”趋势,进一步打开工业余热回收等新市场。
2. 产能与地域布局优化
三花通过墨西哥、波兰、泰国等海外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并贴近客户。例如,波兰合资公司全面投产后,有望提升其在欧洲水冷板市场的份额;墨西哥工厂不仅供应机器人执行器,还可辐射北美AIDC液冷需求。
3. 技术壁垒与客户粘性
三花在热管理领域的专利积累(如仿生翅片设计、MEMS压力传感器)和严格的客户认证(如英伟达GB200认证)形成护城河。摩根士丹利维持其“增持”评级,目标价上调至34元,认为其AIDC和储能业务将持续贡献高增长。
拓普集团:平台化战略赋能,液冷订单快速突破
液冷布局:从汽车热管理到多领域延伸
1. 数据中心液冷
拓普依托汽车热管理技术,开发出液冷泵、温压传感器、液冷导流板等产品,切入AI服务器液冷市场。其液冷泵流量精度±2%,温压传感器响应时间<10ms,已通过华为、英伟达、Meta等客户认证,并获得首批订单15亿元(含服务器、储能、机器人)。公司计划通过平台化战略,围绕CDU和冷板与Meta、英伟达对接,目标获得客户DB件(指定件),类似机器人领域的谐波减速器独家供应模式。
2. 汽车与储能液冷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拓普为赛力斯吉利等提供电池和电机液冷方案,其热管理系统2025年上半年营收9.8亿元,同比增长7%。在储能领域,拓普的液冷系统可将电池包温差控制在3℃以内,能量转化效率超90%,已应用于户外储能一体柜和液能储能集装箱。
3. 机器人液冷
拓普聚焦人形机器人关节执行器,开发出旋转执行器(成本较德国产品低45%)和灵巧手电机(扭矩密度0.5Nm/kg),并布局躯体结构件、足部减震器等组件。其宁波基地周产能达3000台执行器,墨西哥工厂2025年Q4投产后将提升至1.5万套/周,目标覆盖特斯拉2027年50万台Optimus需求。尽管特斯拉2025年Q2因设计调整暂停部分订单,但拓普通过技术改进(如谐波减速器寿命提升至1.2万小时)重新获得定点,并在Gen-3中占比可能增加。
未来预期:多业务协同打开成长空间
1. 订单与产能释放
拓普液冷业务订单快速增长,除已披露的15亿元订单外,还与某头部云计算厂商签署未来3年5万台液冷服务器协议(潜在金额约75亿元)。其宁波江北液冷服务器产业园规划产能10万台/年,预计2025年底投产,将进一步支撑业绩增长。
2. 技术迁移与全球化布局
拓普通过“技术迁移”策略,将汽车领域的精密制造能力(如压铸、注塑)应用于液冷产品,降低研发成本并缩短上市周期。同时,公司成立北美团队(约30人)对接英伟达、Meta等客户,并计划通过泰国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
3. 风险与机遇并存
短期来看,特斯拉Optimus设计调整和美国电动车业务收入下滑可能影响业绩,但长期而言,液冷(AIDC+储能)和机器人业务的“期权价值”被市场看好。摩根士丹利下调其2025-27年盈利预测8-11%,但仍上调目标价至67元,认为其AIDC业务潜力巨大。
对比分析与未来竞争格局
1. 技术路径差异
◦ 三花:在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均有布局,尤其在高功率密度场景(如英伟达GB200)技术领先,且机器人液冷集成度更高。
◦ 拓普:以冷板式液冷为主,聚焦液冷泵、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机器人领域通过成本优势抢占份额。
2. 市场份额与客户
◦ 三花:AIDC液冷市场先发优势明显,2024年收入10亿元,客户包括英伟达、华为;机器人领域占特斯拉执行器供应链50%-70%。
◦ 拓普:液冷订单快速增长(15亿元),客户涵盖华为、英伟达、Meta;机器人领域占比30%-50%,旋转关节为其优势。
3. 产能与地域
◦ 三花:墨西哥、波兰、泰国基地形成全球化布局,贴近北美、欧洲市场。
◦ 拓普:宁波、墨西哥基地支撑产能,泰国基地规划100亿产值,目标覆盖东南亚需求。
4. 未来增长驱动力
◦ 三花:AIDC液冷(英伟达订单)、机器人执行器(特斯拉Optimus)、储能液冷(直冷技术)。
◦ 拓普:液冷服务器(华为、Meta)、机器人关节(成本优势)、汽车电子(空悬、线控制动)。
结论
三花智控凭借在热管理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全场景布局,在液冷市场占据先发优势,尤其在AIDC和机器人领域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强。拓普集团则通过平台化战略和成本控制快速切入液冷市场,订单增长迅速,机器人业务潜力较大。未来,随着AI算力、新能源车和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爆发,两家公司均有望在液冷赛道实现持续增长,但三花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深度使其更具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