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猫小夜小不懂
 · 上海  

中午根据具体管制细则又梳理了一下,仅供参考

一、锂电池企业:海外产能规避管制,高端业务承压有限

1. 宁德时代(300750.SZ)

核心受益逻辑:公司已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布局海外产能,其中匈牙利工厂一期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投产,西班牙工厂规划产能 50GWh,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供应 Stellantis。这些海外产能可直接满足欧洲市场需求,规避出口管制。高端业务影响宁德时代国内高端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占比约 72%,但出口量较小(境外业务营收占比 34.22%,且以主流产品为主),短期受管制冲击有限。长期来看,其海外产能扩张(如印尼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将进一步降低对国内高端产品出口的依赖。战略意义:通过海外产能绑定 Stellantis 等国际车企,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的本地化供应能力增强,同时避免技术扩散风险,符合政策导向。

2. 亿纬锂能(300014.SZ)

海外产能优势:马来西亚工厂已投产圆柱电池,储能产能预计 2026 年初量产;匈牙利工厂规划 28GWh 产能,主要配套欧洲车企。海外产能可直接供应海外市场,无需从中国出口高端产品。产品结构匹配:公司储能电池占比约 20%,主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未达 300Wh/kg,受管制影响较小。其与海博思创、Powin 等签订的储能订单(如未来三年 50GWh 采购协议),可通过海外产能履约。

风险:若美国将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纳入下一轮关税调查范围,其马来西亚工厂可能面临新的贸易壁垒。

二、正极材料企业:海外产能决定竞争格局

1. 龙蟠科技(603906.SH)

产能布局领先:印尼锂源一期 3 万吨铁锂产能已投产,二期 9 万吨项目年底建成,第二基地 12 万吨产能计划 2026 年启动。其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合计超 110 亿元),可通过海外产能直接履约,规避出口管制。技术壁垒优势:公司高压实铁锂(压实密度≥2.5g/cm³)已实现量产,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尽管高端产品出口受限,但其海外产能可满足海外客户对高端材料的需求,同时通过印尼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

风险:印尼项目建设进度若不及预期(如土地审批延迟),可能影响订单交付。

2. 湖南裕能(301358.SZ)

越南产能落地:越南 5 万吨铁锂产能已启动建设,预计 2026 年投产,主要供应海外电池厂。其国内高压实铁锂(如 YN-9 系列)占比提升至 22%,但出口量较小,短期受管制影响有限。技术升级对冲:公司正推进磷酸锰铁锂(LMFP)产能建设,一期 16 万吨已投产,可切换生产高压实铁锂以满足市场需求。若未来高端铁锂出口需求增长,其越南工厂可快速扩产。

战略调整:计划在马来西亚投建 9 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进一步分散区域风险,贴近东南亚市场。

三、负极材料企业:海外产能缓解设备出口限制

1. 贝特瑞(835185.BJ)

印尼产能先发优势:印尼 16 万吨人造石墨一期已投产,产品直接供应海外电池厂。其国内高端负极(如硅碳负极)出口占比约 15%,但海外产能可替代供应,避免技术扩散风险。

技术储备深厚:硅基负极已实现量产,硬炭材料在钠电池领域领先,国内高端产品受管制影响较小。其摩洛哥正极材料项目(5 万吨)可与印尼负极产能形成协同,增强海外供应链韧性。风险:若欧美对印尼产品加征关税,可能影响其出口成本。

2. 璞泰来(603659.SH)

韩国产能布局:韩国 5 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已投产,主要供应 LGES 等韩系电池厂。其瑞典 10 万吨项目因政策限制终止,但韩国产能可满足短期需求。

设备出口受限:负极材料制造设备纳入管制范围,可能影响其国内设备出口。但公司通过海外产能(如韩国工厂)本地化生产,减少对国内设备的依赖。

技术转型:硅碳负极(安徽紫宸 400 吨 / 年试生产)和复合集流体(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可对冲传统负极业务的增长压力。

四、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细分领域

1. 制造设备企业

先导智能(300450.SZ):锂电池设备出口可能受限,但公司已在德国设立子公司,推进本地化生产,长期可通过海外产能规避管制。

赢合科技(300457.SZ):若美国将 PECVD、丝网印刷机等设备纳入管制,其出口业务可能受冲击,但国内订单(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扩产)可支撑业绩。

2. 材料回收企业

格林美(002340.SZ):镓、锗等战略金属回收业务可能受益于管制政策,其印尼镍资源项目与电池回收业务形成闭环,符合循环经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