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光伏双轮驱动:三峡能源的护城河刍议与海风REITs模式浅析。

用户头像
养叔的猫
 · 北京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最便宜的能源生产方式就是把一块玻璃对着太阳。

煤电正在快速衰退,并将继续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就连热衷于化石燃料的美国,其未来三年内也将有 24,373 兆瓦的煤电装机容量被淘汰。市场上那些认为可再生能源应该作为扩大天然气发电、煤电等传统能源发电的过渡方案的说法荒谬至极,必须予以驳斥。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5年全国发电总装机要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要达到2亿千瓦以上,推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要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风电和水电为主,下同)发电装机占比要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3.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8.2%。

今年3月份,可再生能源供电量在美国公用事业供电量的占比为 50.5%,4 月份,占比已达 50.8%。预计今年还会继续上升。目前,美国93% 的新增发电量来自太阳能、风能以及用于储存电力的种类不断增加的电池。

我们不可能在别人家的后院建一座煤电厂,但我们可以把太阳能电池板送到地球上最偏远的村庄。太阳能和风能的部署速度比化石燃料更快、更便宜、更灵活。

过去十年来,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有所下降,目前 96% 的新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的成本低于新建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厂。

全球太阳能光伏平均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时 0.043 美元,陆上风电平均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时 0.034 美元。

仅在 2023 年,可再生能源行业为全球经济增加了 3200 亿美元,贡献了全球 GDP 增长的 10%。这意味着印度:5%。美国:6%。中国:20%。欧盟:33%。

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岗位数量现已超过化石燃料行业的就业岗位——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近 3500 万人。

2024 年,全球能源系统新增 582 吉瓦(GW)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减少了价值约 570 亿美元的化石燃料,随着该行业的持续增长,预计还能进一步节省成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那些坚持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不是在保护本国经济,而是在破坏经济。他们推高成本,削弱竞争力,锁定搁浅资产,错失21世纪最大的经济机遇。”

可再生能源意味着“真正的能源安全、真正的能源主权以及真正摆脱化石燃料波动”。

在可再生能源趋势不可逆转的时代,三峡能源的护城河怎么样呢?

1、资源优势——拥有优质的风光资源开发权。

2、央企背景——在重大项目上具有先天优势。1)设备采购优势,大规模采购的议价能力。2)土地获取成本低,在重大风光项目上有政策支持。

3、技术积累——在海上风电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未来,随着1)光伏技术提升带来效率提升,从20%向30%迈进,会进一步降低成本。2)风机大型化技术发展,单机容量从2MW向15MW+发展,带来更多发电量。3)储能技术提升带来成本下降,锂电池成本10年下降70%-90%。

4、资本实力——能够支撑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成本低,AAA级信用,融资成本比民企低1-2个百分点。

5、成本控制——风光电的可变成本低,仅为5-10%(运维、保险)。火电可变成本约为60-70%,核电的可变成本约为20-30%。对于可再生能源,极低的可变成本,这意味着什么?一旦建成,几乎是“0边际成本”发电!

6、能源安全——风和阳光永远免费,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不受地缘政治冲突波及,真正做到了“能源安全”。

即使在“化石燃料友好”的美国,市场力量也在推动能源转型。这说明了什么?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光的发展,不是政策驱动的短期现象,而是经济逻辑驱动的长期趋势。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擎,而三峡能源正站在这个引擎的核心位置。华电新能作为后进者,与三峡能源直接竞争也有无限合力的空间。

投资三峡能源,就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来说,值得吗?

猫叔认为,值得。

首先,投资三峡能源有一个最根本的预判,即,一旦趋势确立,几乎不可能逆转。就像当年的移动互联网革命,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一个时代。

其次,每一个新建的风电场、太阳能电站,都在加强整个清洁能源网络的韧性和经济性。这种网络效应会产生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循环。

第三,随着全球ESG投资理念的普及,传统能源企业将面临“估值折价”,而可再生能源企业将享受“绿色溢价”。

第四,现金流基本可预测,风光电项目一旦建成,1)发电量相对稳定(基于历史气象数据),2)成本结构清晰(主要是折旧),3)是典型的能源版的房租收入。

第五,ROE呈现长期向上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1)设备成本持续下降→投资回报率提升,2)运维效率提升→可变成本进一步降低。

第六,防御性与成长性并存。防御性方面,低可变成本提供安全边际;成长性方面,新增装机带来业绩增长;是典型的稀有的“攻守兼备”型投资标的。

最后,随着智能电网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虚拟电厂优化电力调度效率,绿电交易直接对接用户,减少中间环节的全面发展,三峡能源的系统化驱动力会逐步增强。

当然,机遇与风险并存。

虽然趋势明确,但三峡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龙头,未来也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毕竟具体的技术路线仍存在变数。

比如,储能技术的突破速度,氢能等新兴技术的竞争,还有一个就是大家比较关注和看好的可控核聚变这一类颠覆性技术的突破。

总之,正如巴菲特所说,“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坏企业的敌人”。在能源转型这个确定性趋势下,时间越长,三峡能源的价值可能越明显。

基于国家能源局的规划,2025年,尤其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深化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变革。在工业、交通、建筑、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更好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拓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应用。按照每年2亿千瓦的新增装机的发展,如果三峡能源能获得其中的一定份额(大概率是要占很大比例),那么其装机容量将呈现复合增长。而装机容量的增长,直接转化为现金流的增长。随着规模的扩大,随着可变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三峡能源在资源获取、技术研发、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会进一步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挂一漏万。

散户投资者必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比聪明更重要。

散户统治者必须要长期持有确定性趋势中的优质企业,这胜过频繁交易。

猫叔认为,在能源革命这个宏大叙事中,三峡能源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时代红利股”。

投资不仅仅是财务回报的游戏,更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选择和信念。选择三峡能源,就是选择相信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这种信念的力量,可能比任何技术分析都更持久、更深刻。

时代的洪流已经开启,顺流而下者昌,逆流而上者亡。三峡能源,正是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一艘航空母舰。

写在最后,海上风电REITs会如何?

三峡能源最近公告,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运作!

传统模式都是投资建设→运营收费→回收成本→再投资(周期长)

REITs模式则是投资建设→打包上市→快速回收资金→再投资新项目。大大加速了资金周转效率!

另外,选择海风发行REITs有其战略价值。海上风电是三峡能源的核心优势。通过REITs验证资产价值,为后续项目定价,最终建立“海上风电REITs”的标杆效应。

从财务上看,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有利于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去杠杆),释放资金用于新项目投资,起到改善ROE和ROA指标的作用。但也会失去部分资产增值收益,短期内可能会影响三峡能源的利润规模。

不过可以对比一下美国在电力、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REITs的表现。

美国电力、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REITs的年化股息收益率通常在4-6%,被很多投资者视为“类债券”资产。

乐观一点看,如果本次海风REITs取得成功,未来,三峡能源可能复制这个模式,打造陆上风电REITs,光伏电站REITs,储能项目REITs,实现全链路的“可再生能源REITs帝国”的战略布局。

这种海风REITs模式创新,正是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加深”——不仅有优质资产,还有独特的资本运作能力的体现。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落子无悔,猫叔不会因为三峡能源长期横盘、资金成本不理想、锁死了三分之一资金、错过了其他股票的上涨,就懊悔,反而会坚定自己的认知与选择。大钱不在交易中,而在等待里。$三峡能源(SH600905)$ $上证指数(SH000001)$

猫叔注: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