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船舶收费,是大家一直很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很多中远海控的投资者所担忧的现实问题,更是唱空者一直挂在嘴边的现实问题。
猫叔之前多次谈过这个问题,今天再做一次提纲挈领式的分析。
301船舶收费,美国的出发点有两个。
一个是重振其陷入困境的造船业并削弱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属于经济层面。
另一个是遏制中国军(军舰)、民(商船)造船业融合后的优势,以缓解美国海军逐渐衰弱的焦虑。属于安全层面。
造船业已成为中美竞争加剧的主要焦点。2024年,中国占了全球商用造船业超过53%的市场份额,而美国仅占0.1%。仅中国船舶(CSSC)一家企业,在2024年建造的商用船舶吨位就超过了二战结束以来整个美国造船业建造的总吨位。
于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去年4月份开始启动了301调查,并在今年4月决定对那些在自己船队中运营中国制造船舶的全球航运公司征收一系列惩罚性费用。
猫叔认为,301的兵锋所指,表面上看是为了经济竞争,本质上是为了遏制中国海洋实力的发展,切断中国海权发展的路径。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总会面临着很多曲折的斗争。
美国启动301调查后——
2024 年下半年,全球超过 75% 的新船订单流向了中国造船厂。
2025年初,订单量大幅下降。1月份,中国在所有新订单中的占比跌至50%以下,为2023年9月以来的最低月度数据。2月份,中国制造船舶的订单量进一步暴跌。3月至5月期间,中国造船厂的新订单量不到全球新订单总量的30%。
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造船厂的订单量与正常水平基本持平,这也从侧面说明,船舶订单量的下降主要集中在中国,而非全球整体需求的暴跌。其他国家便没有因为301中国船舶订单量的下跌而得到“实惠”。这与产能有很大关系。
2025年5月份开始,市场已经消化了301船舶收费的影响中国在全球订单中的份额开始回升,6月份回升至65%以上,8月份更是高达84%。
全球排名前十的集运船司,诸如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等都陆续发布声明,不会停止向中国船厂下订单。这一点对301船舶收费无疑是一记重拳,按照目前301船舶收费的结构来看,影响不了这些全球集运龙头企业的订单行为。单说地中海航运,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5年4月宣布收费制度以来,集运行业的老大哥就已下达了12艘大型集装箱船的新订单,占4月至7月中国船厂订单总量(按吨位计算)的约22%。
回顾2025年前8个月,中国船舶旗下船厂承接的订单量占中国所有船厂订单量的40%以上,达到或超过了往年的水平。
全球范围内的航运公司并未因301船舶收而裹足不前,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宣布了301船舶收费的失败。
全球贸易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集运贸易领域,世界已经作出了选择,宣告着美国301船舶收费政策的失败。
301船舶收费政策必然失败的原因有三,1)产能限制。其他国家造船产能有限,无法替代中国,日韩船厂产能有限,订单量都没增加,说明根本接不住中国的产能转移。2)成本优势。中国造船业的规模和效率优势难以撼动,中国造船业53%的全球份额不是靠补贴,而是靠效率和规模。3)市场选择。全球航运公司基于商业理性的选择,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难以被政策手段根本削弱,中国船舶一家企业的年产量就超过美国战后70年的总和,这是碾压级的差距。
301船舶收费政策必然失败,恰恰证明了中国航运产业链的不可替代性!
最近一段时间来,那些利用301船舶收费做空或者唱空中远海控的人,猫叔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最大的荒谬之一是他们把美国的一厢情愿当成了市场现实。
甚至于他们连301船舶收费政策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束等都不甚了解,更多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自我表演。
更不必提要他们去搞明白中远海控在应对上的一系列策略(成本对冲、航线优化、运价传导、产业链重构等)了。
毕竟立场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
利用301船舶收费做空中远海控的做空者的第二个荒谬之处是把造船和航运混为一谈。中远海控的价值不在于船是哪里造的,而在于,1)全球第四的船队规模和运力:这是实实在在的运营资产,不是纸面财富。2)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天然纽带:中国占全球贸易的巨大份额,这是中远海控的基本盘。3)端到端的物流网络优势:码头、内陆运输、供应链金融的全产业链布局。
301船舶收费针对的是中国的造船(以及运营中国制造的船舶的航运企业),而不是航运运营。即便中远海控未来采购非中国船舶(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也改变不了其在全球航运格局中的地位。
这里有个做空者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美国之所以要搞301,恰恰是因为中国海运力量的强大让他们感到焦虑。
猫叔已经明确指出了,美国301船舶收费的真实目的是“遏制中国海洋实力的发展,切断中国海权发展的路径”。这从反面证明了什么?
中远海控代表的中国海运力量已经强大到让美国不得不动用非市场手段。
这种地缘政治重要性反而强化了中远海控的战略资产属性。
试问,一个让超级大国都要专门立法对付的产业,会是夕阳产业吗?一个在国家海洋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企业,会轻易倒下吗?
301船舶收费从今年2月份明确以来,中间有所起伏,但至今8个月的实践已经证明,301船舶收费是一个失败的政策。做空者还抱着这个已经被市场证伪的理由不放,不是蠢就是坏。
未来,美国造船政策的走向不仅取决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停泊费制度,还取决于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美国船舶与安全方案法案》(2024年12月提出,并于2025年4月修改后重新提出),该法案提出的收费结构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做法截然不同。前者对运营中国制造船舶的全球航运商征收统一的罚款,属于广泛撒网;后者更多是针对中国的军民两用造船厂,尤其是对中国船舶旗下船厂建造的船舶征收更高的费用,属于精确打击,为前者补足漏洞。
显而易见的是,美国正在构建一套更广泛的工具,以削弱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需要明白的是,这些举措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推动船舶订单的激励机制仍存在不确定性。
不管美国推出多少针对政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对于借助301船舶收费做空(唱空)中远海控的人,猫叔要问你们一句,你们是在赌美国一个占全球造船业0.1%市场份额的产业能够打败占53%市场份额的中国吗?
这就像1900年赌马车能战胜汽车,1990年赌柯达能战胜数码相机一样荒谬。
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这是中远海控的基本面!
中国造船业的规模优势已经形成,这是不可逆的产业格局!
中国海运力量的崛起是大国博弈的必然,这是历史趋势!
那些还在用301唱空中远海控的人,猫叔想问你们几个问题:
如果301真的有效,为什么今年前8个月,全世界的航运公司继续向中国船厂下订单的份额反而创新高?这与USTR 启动中国海事调查(为征收港口费铺平道路)之前的 2023 年全年水平持平。
如果中国造船真的不行,为什么地中海航运还在疯狂下单?
如果中远海控真的有风险,为什么它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资产?哪怕301实打实落地执行,中远海运(中远海控、中远海能、中远海特等)受此影响最大,预计 2026 年港口费用将达到 15 亿美元,也不会削弱中远海控在全球集运行业的领先地位,中国人的智慧,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需要每一个做空者去好好思考这句老话。15亿美元买不走中远海控的江山!!
1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撑死不过是中远海控一个季度的利润!
相当于运价波动几个百分点的影响!
甚至赶不上汇率波动带来的损益变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要用美国思维来理解中国故事。你们盯着15亿美元做空中远海控,就像拿着显微镜找大象,看得越仔细,离真相越远。
为什么做空者看不透这一层?因为他们犯了几个致命错误:1)静态思维,以为中国企业只会被动挨打,不理解“危机”在中文里是“危险+机会”;2)零和博弈思维,以为打击中国就是美国赢,不懂得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适应更快的幸存者;3)低估中国韧性,不理解14亿人市场的内生动力,不理解中国供应链的自我修复能力!
301船舶收费,美国以为自己在下围棋,围堵中国海运。 但中国在下象棋,车(中远海控)损失点速度,马(产业链)照样可以跳,炮(金融工具)还能隔山打牛。
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空头的臆想。301的失败已经宣告了做空逻辑的破产,还在坚持的人,要么是看不懂产业趋势,要么是另有所图。$中远海控(SH601919)$ $上证指数(SH000001)$
这是猫叔最后一次阐述301,以后不再谈论。
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