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股票赚钱模式:套利
今天早盘我卖出$中国船舶(SH600150)$ ,买入$中国重工(SH601989)$ ,做了个套利,理论套利盈利约1.14%。
具体操作如下:看到中国船舶涨幅大于重工2%,我就平均价39.572清仓卖出了中国船舶,5.239买入中国船舶,按照吸收合并换股比例0.1339,理论上盈利=39.572*0.1339/5.239-1=1.14%,也不错了,差不多2.1万块钱。很多人可能不以为意,觉得1.14%太少了,其实按一年250个交易日来算,年化接近285%了。
有点可惜的是,早上通知群友这个套利操作去了,没有第一时间操作,否则最大可能套利4%左右,8万块左右。当然,前提是长期持有到换股,或者下周一、二两者拉平折价,我是长期看好持有船舶。
当然,套利的机会很少,就像我做并购套利做了几年,一般一年也就3-4次机会,一次平均2%-5%。但是套利确定性极其高,是可以上杠杆的。算上杠杆,就保守点,算每年2次机会*3%*(1倍本金+2倍杠杆)=18%年化了。我最近一次做的$*ST新潮(SH600777)$ ,碰到了历史性的好机会,3个星期本金收益率=(1倍本金+2倍杠杆)*20%=60%,爽飞了一把!
套利是一个收益率有限,但是确定性却非常高的模式,我个人的确定性可能在97%左右。早年巴菲特在合伙公司除了做价值投资,主要是做套利!
现在重工相对于换股价值折价1.37%,所以还存在卖船舶换动力的套利机会,大家可以自己算算。不过只有8月11/12两个交易日了。
以下是通过腾讯元宝总结的巴菲特的套利。大家也可以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有详细描述。
巴菲特在合伙公司时期的套利经验体现了其将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念与市场套利机会结合的独特智慧,其核心策略和经验可总结如下:
一、套利策略的核心原则
聚焦公开信息
仅参与已公告的并购、清算、重组等事件,避免依赖内幕消息或预测。例如在1981年阿卡塔公司收购案中,巴菲特基于KKR公司公告的收购条款进行评估,而非市场传闻。
严格的风险收益评估
通过格雷厄姆套利公式计算潜在年化收益率,需明确四个关键问题:
事件成功概率
资金锁定期
潜在超额收益(如竞价提升)
交易失败风险(如反垄断审查)
例如阿卡塔公司套利中,巴菲特测算年化收益达40%(后因交易延迟降至10%),并叠加林地索赔的潜在收益。
分散与集中结合
早期套利投资占比高达40%,但会根据市场估值动态调整:
熊市增加套利仓位(如1962年道指下跌7.6%,套利贡献13.9%收益),牛市减少参与,避免与低估类投资冲突。
二、经典套利案例解析
可可豆套利(1954年)
机会:洛克伍德公司因可可豆涨价需避税,提出以80磅可可豆/股回购股票(市价差2美元/股)。
操作:巴菲特未采用格雷厄姆的期货对冲套利,而是直接持有股票。随着其他股东抛售导致股价上涨,最终获利29倍(1.3万美元 vs 套利理论收益444美元)。
启示:识别市场心理与资产内在价值的偏差,灵活选择持有策略。
阿卡塔公司收购(1981-1982年)
机会:KKR以37.5美元/股收购,叠加政府林地赔偿的潜在收益。
操作:分阶段建仓(33.5美元买入5%,38美元增持至7%),最终年化收益15%,叠加林地赔偿后IRR达39%。
关键:评估管理层决心(多次寻找买家)、交易失败风险(政府诉讼可能性)及隐性价值(林地估值)。
三、风险管理要点
时间与流动性控制
套利资金锁定期直接影响年化收益。例如阿卡塔交易原计划1月完成,延迟至6月导致年化收益从40%降至10%。
极端情况预案
政府干预(如反垄断审查)
融资失败(KKR曾因资金问题调整报价)
市场系统性风险(1987年股灾前减少套利仓位)。
安全边际构建
要求交易价差显著(如阿卡塔报价较市价溢价12%)
隐含价值缓冲(林地索赔作为“额外收益层”)。
四、对市场有效性的批判
巴菲特通过套利实践反驳“市场有效理论”:
统计:格雷厄姆-纽曼公司30年套利年化20%,伯克希尔1956-1988年套利回报超20%。
逻辑:市场短期无效性源于信息不对称与情绪波动,套利者通过理性计算捕捉定价错误。
五、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能力圈原则:仅参与可理解的交易(如并购条款清晰、行业风险可控)。
概率思维:用数学公式量化收益风险比,避免感性决策。
动态调整:根据市场估值切换策略(熊市侧重套利,牛市聚焦低估股)。
巴菲特的套利实践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对企业价值、市场心理和风险控制的综合考量,其核心在于将确定性置于收益之上,通过严谨的数学计算与灵活的策略调整实现长期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