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调研:北美各⼤⼚需求结构,供需总量变化趋势,核⼼玩家产能布局等-聚焦英伟达/Meta/⾕歌/新易盛/旭创

用户头像
美貌富婆爱上我
 · 上海  

资料转发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

要点

1. 北美各⼤⼚光模块需求结构及供应商份额拆分;

2. 光模块市场供需总量变化趋势;

3. 核⼼玩家产能布局情况。

以下为专家观点:

2025年⾄未来三年内,800G和1.6T光模块的需求量如何变化?具体的市场驱 动因素和供应链现状是什么?

2025年,800G光模块的需求量预计达到2,000万只,相较三个⽉前预测的1,800万只有所上调。这⼀调整主要源于⾕歌和Meta分别增加了100亿美元资本开⽀,对应下半年新增约10亿美元的光模块需求。以单个光模块500美元计算,这相当于200万只新增需求。然而,⽬前上游供应链,包括ICU,隔离器、激光器芯⽚等仍然紧张,博通部分激光器已开始涨价,实际产能能否满⾜需求仍需观察。 1.6T⽅⾯,由于英伟达机柜⽅案在2025年5⽉之前存在⼯程问 题(如液冷漏液、芯⽚过热等),导致出货延迟⾄6⽉后才⼤规模启动。预计全年出货量可达200万只,其中英伟达贡献180万只,⾕歌预计四季度采购25万只。

英伟达机柜⽅案对1.6T光模块市场有何影响?⽬前有哪些⼚商具备竞争优势?

英伟达机柜⽅案在解决⼯程问题后,于2025年6⽉开始⼤规模拉货,对1.6T光 模块市场形成显著推动作⽤。今年全年预计出货200万只,其中英伟达占⽐90%。中际旭创凭借硅光与EML双⽅案领先⾏业⼀年以上,占据60%-70%的 市场份额。此外,Fabrinet天孚通信合计占⽐约15%-20%,其采⽤传统EMAIL⽅案供货,但整体竞争⼒不及中际旭创。 值得注意的是,中际旭创的硅光技术已成为⾏业标杆,⽽其他⼚商如coherent虽有硅光产品,但尚处测试阶段,⽆法在2025年实现发货。因此,中际旭创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年800G与1.6T产品的招投标时间节点及客户诉求有哪些变化?

⼤客户通常在每年的10⽉⾄11⽉启动下⼀年度招投标流程。然⽽,由于对800G发货产能诉求增强,2025年的招投标可能提前⾄9⽉份启动。明年的正式数据将结合客户资本开⽀与⽹络规划更为明确,⽬前初步估算2026年800G需求为4,000万只,⽽乐观预期可能达到4,400-4,700万只;1.6T则为700万只。 客户诉求⽅⾯,以Meta为例,其计划明年采购1,400万只800G产品,并要求头 部⼚商扩充500万产能。这种⾼强度备货要求反映了客户对算⼒提升及⽹络架 构优化的迫切性,同时也对供应链提出了更⾼挑战,包括设备采购周期与⽣产 能⼒提升等问题需要提前规划解决。

近期资本开⽀调整如何影响⾏业整体发展?具体体现在哪些领域?

⾕歌与Meta分别上调了2025年的资本开⽀,这直接推动了下半年对⾼端光模 块(如800G)的新增需求。同时,这些企业还计划在2026年进⼀步提⾼资本 开⽀幅度30%以上,例如Meta、微软、AWS等企业明年的资本开⽀均将超过千亿美元。这种趋势表明云计算巨头正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益增⻓的数据处理与存储需求。 具体领域来看,⾼端GPU(如英伟达)逐渐成为数 据中⼼标配,其带动了相关配套设备(包括⾼性能光模块)的快速增⻓。此 外,与之相关的上游元件,如激光器芯⽚,也因供需失衡出现价格上涨趋势。 ⽽下游制造环节则⾯临扩产压⼒,需要通过设备更新来满⾜不断攀升的订单量。

明年,Meta计划上线的⾃研ASIC芯⽚MTIA V1和V1.5的产量⽬标是多少?其 ⽹络架构升级及相关光模块需求将如何影响市场格局?

Meta⽬标产量接近100万⽚。然⽽,实际产量仍需视与台积电COWOS的产能 协调情况⽽定。与此同时,其⽹络架构将升级⾄⽀持200多张卡的scale-up全 互联模式,并通过全光连接跨多个机架。估计单ASIC配⽐800G光模块的⽐例 预计达到1:8,显著⾼于当前市场⽔平。如果上述规划得以实现,仅Meta⾃身 对800G光模块的需求就可能超过800万只。此外,由于Meta还需采购英伟达GPU,其整体算⼒需求预计将进⼀步推动资本开⽀增加。

2026年Meta主要供应商及其份额分布如何?

2026年,Meta预计采购约1,400万只光模块,是明年的最⼤采购⽅。⽬前其主 要供应商包括旭创(⼀供)、新易盛(⼆供)和Coherent。其中,旭创凭借最 ⼤的800G产能占据40%以上份额,新易盛则因针对Meta定制优化LPO模块⽽具备较⼤增⻓潜⼒,其份额可能从当前20%提升。Coherent也在持续供货,但相较前两者份额略低。此外,为应对暴涨需求并规避前三家供应商因博通芯⽚短缺可能导致的供货⻛险,Meta已引⼊索尔思作为第四供应商。索尔思凭借⾃研芯⽚技术、海外渠道优势以及东⼭精密⽀持下的⼤规模扩产,有望获得10%-15%的份额。

微软在2026年的光模块采购总量预计为多少?其采购模式及主要供应链分布情 况是怎样的?

微软在2026年的光模块采购总量预计约为450万只,其中30%左右的光模块通过设备⼚商(如英伟达、Arista)间接购买,其余70%通过单独招标完成。在 直接招标部分,⽬前微软倾向于选择北美⼚商,以满⾜地缘政治敏感性要求。 其中Coherent是微软⻓期合作伙伴,占⽐约30%,为最主要供应⽅;此外还有AAOI,Lumentum、索尔思等⼚商参与供货,⽽旭创也因发货能⼒强、产品品质优良成为重要玩家之⼀。但新易盛尚未进⼊微软供应链体系。同时需要注意 的是,AAOI⽬前仅向微软提供400G产品,其产能有限,估计份额最多5%;Lumentum⽬标是15%份额;另外,旭创和索尔思⼤概两家加起来能有个20%左右。

AWS的需求以及主要供应商份额预期如何分布?

AWS明年总需求量约为550万只。新易盛在AWS的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份额 接近45%,并通过其泰国⼯⼚专⻔⽣产线持续扩产。此外,AAOI⾃2025年6⽉ 开始批量供货400G光模块,并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200万只左右的800G产 能,其中⼀半将供应AWS。如果AAOI产品认证顺利,其在AWS中的份额可能 达到15%-20%。如果他们不能通过,这块份额就会由Coherent吃掉。

⾕歌光模块领域的供应格局如何变化?各主要供应商在其体系中的⻆⾊是什 么?

⾕歌在光模块领域⽬前由三⼤主要供应商⽀撑:中际旭创Coherent和Cloud Light。其中,中际旭创凭借最⼤的产能优势,在⾕歌体系内⻓期保持主导地 位,其市场份额保底60%,不会出现显著下滑。Cloud Light计划于2026年向⾕歌提供120万只光模块,占⽐约25%。Coherent由于芯⽚短缺问题,估计降⾄第三名的位置。 ⾕歌整体对光模块的需求量从2025年的280万只增⻓⾄2026年的470万只,这⼀增幅主要由数据中⼼扩建及相关云计算业务驱动。

英伟达在800G领域未来两年的供货格局及各⼚商竞争情况如何?

英伟达对800G光模块的采购量从2025年的450-500万只⼩幅增⻓⾄2026年的550万只。这⼀稳定趋势与其逐步转向1.6T产品有关。在英伟达内部,⾃研⽅案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占据约25%的市场份额;中际旭创过去五六成以上的供货⽐例将下降到40%左右;新易盛由于单模产品竞争⼒增强以及芯⽚紧张问题缓解,有望实现15%-20%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新易盛尚未⼤规模出货,但随着其⾃研芯⽚投⼊⽣产并通过客户认证后,将进⼀步提升竞争⼒。

Oracle 未来两年在 800G 光模块领域的需求潜⼒如何?其采购模式及主要供 应商有哪些特点?

Oracle 在 800G 光模块领域展现出显著增⻓潜⼒,其 2025 年下半年开始采购80 万只左右 800G 产品,到 2026 年总需求预计增⾄ 350 万只以上。这⼀快 速增⻓得益于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数据中⼼数量从当前66座扩 展到130多座,以及参与 OpenAI 星际之⻔项⽬建设带来的新增需求。 Oracle的采购模式与微软类似,⼤部分⽹络架构参照微软标准。⼀部分通过设备商 (如 Cisco 和 Arista)间接采购,占⽐约25%-30%;另⼀部分直接向北美⼚商 采购,包括 CoherentLumentum 和 AAOI 等。⽬前 Coherent 和 Lumentum已成为 Oracle 的核⼼合作伙伴之⼀,各⾃在 Oracle 的直接采购体系内具有重要地位。⽽ AAOI 则处于送样测试阶段,⼀旦通过认证,将成为新的重要供应⽅。这三家北美⼚商未来可能合计分得超过50%的市场份额,新易盛则有机会 获得20%-25%。

是否有新增客户值得关注?

特斯拉旗下的XAI公司也将成为重要客户之⼀。其⽬前在美国的数据中⼼已部署35万张GPU卡,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扩展⾄百万卡集群。其800G模块的采 购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250万只,其中中国⼚商占据⼀定份额,包括新易盛和博创科技等企业均有机会参与供货。⽬前博创科技和新易盛已向他送样,Coherent也在其中,⽽旭创是否参与尚不确定。

如何展望2027年的800G市场需求?是否存在⾏业波动⻛险?

⽬前来看,2027年的需求预测较为困难,尤其是数据中⼼客户需求波动较⼤且缺乏历史经验可供参考。从⾏业周期性来看,传统上光模块市场通常呈现3~4年的周期性波动,⽽800G⾃2023年开始发货,按常规推测可能会在2026年达 到顶峰。然⽽,由于AI算⼒需求爆发⼒远超传统云计算模式,不排除景⽓度延 续⾄2027年的可能性。但需警惕⾏业扩产带来的潜在供需失衡⻛险,⼀旦需求增⻓放缓且产能过剩,则可能引发价格战及库存调整。

⽬前及明年800G产品价格⽔平如何变化?不同技术⽅案之间价格差异如何体现?

今年800G光模块的均价约为500美元,其中多模⽅案约380美元,硅光⽅案约500美元,⽽EML⽅案则介于550~600美元之间。明年,800G整体均价预计下 降⾄400美元左右,这⼀降幅主要得益于新技术⽅案如硅光和LPO⽅案的推 出。明年的硅光价格降幅预计与传统EML⽅案相近,⼤致维持15%~20%的⽔平。

当前及未来影响800G市场价格⾛势的核⼼因素有哪些?

当前影响因素包括上游核⼼器件和芯⽚成本上涨,以及整体供需关系紧张。在这种背景下,各⼤⼚商更倾向于提升⽑利率⽽⾮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因 此短期内价格下降空间有限。然⽽,从⻓期看,当产业链扩产速度超过需求增⻓时,将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从⽽导致价格战或采购节奏调整。此外, 新技术⽅案如硅光和LPO的⼤规模应⽤也将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并影响整体市 场定价策略。

2026年英伟达的1.6T光模块的供应链格局如何?

2026年1.6T光模块的供应链中,主要供应商仍以中际旭创为主,其市场份额预 计⾄少保持在50%左右。新易盛有望进⼊该领域,尽管其在2025年尚未获得英 伟达订单,但已针对英伟达需求进⾏了定制化调整和商务合作,预计2026年可 获得约10%的市场份额。此外,Coherent计划将产能从当前的35万只扩展⾄150万只,并希望在英伟达的招标中争取到20%的份额,但⽬前尚未确定具体结果。英伟达⾃研⽅案短期内可能占据20%的市场份额,⻓期⽬标为25%。

当前及未来1.6T光模块价格⾛势如何?

⽬前传统EML⽅案的价格为1,150美元/个,⽽硅光⽅案价格约为1,000美元/个。随着明年的招投标推进,预计2026年的价格将有所下降,其中传统EML⽅案可能降⾄900多美元/个,⽽硅光⽅案可能降⾄800美元/个,降幅约20%。

为什么新易盛利润率⽐较⾼?

新易盛较⾼净利率得益于以下因素:⼀是⼈⼯成本低,例如研发⼈员成本相较于⾏业平均⽔平显著降低;⼆是垂直整合能⼒强,⼤部分器件如PCBA贴⽚、 部分光学器件等均⾃⾏⽣产,从⽽降低外包成本;三是精益⽣产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浪费;四是与博通深度绑定,通过直接购买晶圆并⾃⾏封装⼤幅降低芯⽚成本。这些综合优势使其⽑利率远超⾏业平均⽔平。

明年Coherent各类速率光模块的总体出货预期如何?

800G⽬前还在扩产,原计划出货360-370万只,现在来看可能出300万只都⽐较悬,主要是因为原计划切换到⾃⼰芯⽚,但客户没通过,⽽外部博通等芯⽚⼜在涨价,产能也很早被新易盛和旭创定了,所以⽬前很缺原材料导致交付有 问题。但是明年如果⾃⼰的芯⽚通过认证,则核⼼物料瓶颈就解决了,那么明年希望出600-700万只。不过这是暂时的⽬标,将来的实际订单量还不确定。400G⽅⾯估计没有太⼤增⻓,估计今年350万只,明年370万只。1.6T⽅⾯, 今年计划出35万只,明年计划出120-150万只。

当前Coherent在产能布局上的策略是什么?海外产能扩张的进展如何?

公司⽬前的产能布局以⽆锡和⻢来⻄亚为核⼼,其中⽆锡已完成三期⼯⼚建设并投⼊⼤量设备与⼈⼒资源。公司整体策略更倾向于将新增产能向海外倾斜, 以满⾜海外⼤客户需求。⽬前约50%的产能已转移⾄海外,未来⽬标是将这⼀⽐例提升⾄70%。但由于海外扩张⾯临⼈⼯招聘、原材料转运等挑战,以及成本尚未实现规模优势,这⼀⽬标可能⽆法在2026年前完全达成。

光模块出⼝美国时,从国内与⻢来⻄亚发货分别⾯临怎样的关税情况?

从国内出⼝到美国的光模块关税为27.5%,⽽从⻢来⻄亚出⼝则享受零关税待遇。客户⽬前承担了⼤部分关税成本(约27.5%中的20个百分点),但要求供应商尽快将⽣产线迁往海外以降低⻓期成本,否则可能会选择其他⼚商产品。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必须从国内发货,公司承担约六七个百分点的关税成本。

⾏业内其他主要⼚商如旭创和新易盛在应对北美市场关税问题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旭创和新易盛也在积极推进泰国等地的海外扩产,但同时仍在国内扩充部分产能。例如,旭创近期在国内⼜新增了500万⽀800G光模块的⽣产能⼒。这表明尽管北美市场存在关税压⼒,但由于国内产业链和⼈⼯成本优势,这些企业并未完全放弃国内扩张。此外,为应对北美市场需求,⼀些北美客户通过调整物流安排,将部分订单分配到欧洲或东南亚的数据中⼼,以规避⾼额关税。

2025全球2000万只800G光模块市场中,北美需求占⽐及实际发往北美地区的 ⽐例是多少?

超过70%的需求来⾃北美客户。然⽽,由于物流优化,仅30%以下实际需要直接发往北美,其余部分可通过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数据中⼼消化。

关于3.2T光模块产品,⽬前技术路线是否已经明确?有哪些潜在⽅案正在开发中?

Coherent已于2025年正式⽴项3.2T光模块产品,但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确定。 ⽬前较倾向采⽤8×400G⽅案,⽽⾮16×200G⽅案,因为后者体积与功耗过⼤,不具备竞争优势。针对8×400G⽅案所需芯⽚,⽬前主要有两种⽅向:⼀是基于EML的单波400G芯⽚;⼆是基于薄膜磷酸锂技术。Coherent现阶段正 通过电路板测试进⾏预研,并将在芯⽚成熟后再作最终决策。

$中际旭创(SZ300308)$ $新易盛(SZ300502)$ $Coherent(COHR)$

笔者读后感:专家来自Coherent,这一篇比较客观准确,业内大佬认证过。